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
- 作品数:1,382 被引量:5,646H指数:28
- 相关作者:陈舰朱晴晖邵印麟杭晶卿高书荣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普陀区卫生系统自主创新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老年人急性脑卒中6月预后及其影响因素
- 通过对258例老年人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监测以及相关因素登记,并进行远期(6月)预后随访,对其预后情况进行描述。采用脑卒中登记和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老年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压和相关因素,探讨其与6月预后的关系。本研究经过多...
- 陈金梅周维智刘晓红夏菁陈缪存戚幼文宋艳艳田发发
-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血压监测体育锻炼临床预后
- 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
- 本标准规定了高压氧临床应用基本要求、高压氧治疗、高压氧舱操作及陪护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开展高压氧治疗的医疗机构,加压介质为空气或氧气,治疗压力不大于3ATA的高压氧舱。
- 关键词:高压氧
- 文献传递
- 一种带阀门的面罩式呼吸训练仪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带阀门的面罩式呼吸训练仪,包括一呼吸面罩和一训练配件,呼吸面罩用以罩设在患者嘴鼻处,呼吸面罩上设有一呼吸管口,训练配件为一个具有通孔的训练管,训练管一端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在呼吸管口的端部,训练管上还设...
- 邵印麟朱晓蕾
- 文献传递
- 抗菌肽LL-37在巨噬细胞促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研究抗菌肽LL-37在巨噬细胞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Transw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共培养人巨噬细胞和卵巢癌细胞株SKOV3、3AO和HO-8910。采用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巨噬细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和SKOV3细胞中LL.37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LL-37中和抗体抑制LL-37的功能活性,观察LL-37在巨噬细胞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e结果细胞计数法检测结果显示,SKOV3细胞与巨噬细胞以1:0.5的比例共培养4d后,SKOV3细胞的数量从(6.0±0.5)×10^4个增加为(11.8±1.3)×10^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共培养的巨噬细胞比例的增加,SKOV3细胞的数量也随之升高(P〈0.05)。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3AO和HO-8910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与SKOV3细胞相似。BrdU—ELISA法检测的结果与细胞计数法一致。RT-PCR和Westem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与卵巢癌SKOV3细胞共培养后,巨噬细胞中LL-3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上调,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增加,但其在SKOV3细胞中的表达并未增强。BrdU—ELISA法检测的结果显示,经LL-37处理后,HO-8910和3AO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增加;但加入LL-37中和抗体后,可明显抑制巨噬细胞对SKOV3、3AO和HO-8910细胞的增殖促进作用,这3株细胞的吸光度分别从2.95±0.11降至1.45±0.04,3.39±0.36降至1.32±0.09,3.93±0.17降至1.68±0.23(均P〈0.05)。结论在与卵巢癌细胞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巨噬细胞通过增强抗菌肽LL-37的表达和分泌促进了卵巢癌细胞的增殖。LL-37在巨噬细胞促进卵巢癌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 李冬王旋戴燕杨凡万海英
- 关键词:LL-37巨噬细胞卵巢肿瘤肿瘤细胞系细胞增殖
- 动态血糖监测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动态血糖监测是适合各种糖尿病患者使用的且能提供24h连续血糖图谱的新型血糖检测手段。目前国际上动态血糖监测仪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微创型、无创型、无线型几种。且众多研究均在探索如何解读动态血糖图谱及建立其正常参考值,同时动态血糖监测已被应用于临床的各个方面。
- 赵嘉晶
- 关键词:动态血糖监测参考值
- 血清PSA正常的进展型前列腺癌2例报告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是仅由前列腺上皮所分泌的一种酶,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后监测肿瘤的复发、进展的一个有效简便的手段。但在1996~2004年...
- 陈伟杰吴宗林唐炯
- 文献传递
- 孟鲁司特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及喘息复发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10月~2009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每晚睡前口服,在症状发作1周内服用,持续4周后停药。治疗前后分别检测LTC4,ECP。结果:观察组症状、体症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6个月内喘息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后随访1个月,血清LTC4,ECP均有下降,而观察组在服药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LTC4,ECP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LTC4下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口服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改善症状,缩短病程。连续服用4周,可降低喘息再发频率,改善预后。
- 金晓群徐艳娜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孟鲁司特预后
- 基于社区居民的保留比率的肺量计异常人群特征研究
- 2025年
- 背景20%~30%的保留比率的肺量计异常(PRISm)会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但我国目前对其特征的研究非常有限。目的分析PRISm的影响因素,探讨PRISm人群与COPD患者在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上的差异。方法本研究依托上海市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开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上海市普陀区11个社区参加COPD早期筛查的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检测。共876例参加了本次调查,剔除141例问卷信息不完整或肺功能检测质量不合格的对象,最终得到研究对象735例。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功能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PRISm组[FEV1与预计值之比(FEV1%Pred)<80%且FEV1/FVC≥70%],肺功能正常组(FEV1%Pred≥80%且FEV1/FVC≥70%)。以肺功能正常组为对照,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PRISm的相关因素。结果COPD组157例(21.36%),PRISm组113例(15.37%),肺功能正常组465例(63.27%)。三组慢阻肺自我筛查问卷(COPD-SQ)总分比较,COPD组评分最高[(20.46±4.53)分],PRISm组次之[(19.04±4.41)分],肺功能正常组评分最低[(18.03±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RISm组男性比例、吸烟量、存在反复发作的喘息比例、有慢性支气管炎比例、有高血压比例高于肺功能正常组(P<0.05);但与COPD组相比,PRISm组男性比例、吸烟量、存在运动后喘息或咳嗽症状比例、有肺气肿比例均较低,但高血压患病率却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大、性别为男性、吸烟量增加、身体活动不足、存在反复发作的喘息、存在运动后喘息或咳嗽、有COPD或支气管哮喘家族史、有支气管哮喘或肺气肿是COPD的影响因素(P<0.05);而吸烟量增加、身体活动不足、存在反复发作的喘息、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有高血压是PRISm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PRISm是介于COPD和
- 宋荣维吴春香于杰路宇晴张锋英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疾病特征
- 定量测定HCG的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评价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 (DGIFA)定量测定血清和尿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的可靠性。方法 分别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LIA)和DGIFA定量测定HCG试剂盒 (HCG DOT)及DGIFA定量仪测定 4 0份血清样品的HCG含量 ,分别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定性试验 (GICA)和HCG DOT及DGIFA定量仪测定2 70份尿液样品的HCG水平 ;作回收试验和不精密度试验。结果 CLIA和DGIFA定量测定血清样品HCG的相关性好 ;GICA检测阴性的 16 2份尿液样品用HCG DOT测定有 9份为背景红色所致的假阳性 ,1份为血尿导致的假阳性 ,另 2份为阳性 ;GICA检测阳性的 95份和可疑阳性的 13份尿液样品用HCG DOT测定 ,结果均为阳性 ;HCG DOT定量测定高、低浓度HCG血清样品和HCG尿液样品的变异系数 (CV)分别为 5 .38%、4 .13%和 4 .73%、6 .0 1% ;HCG DOT定量测定血清和尿液的HCG回收率分别为 94 .7%和 89.9%。结论 DGIFA定量测定尿液HCG ,对尿液GICA结果可疑者可在妊娠早期作出明确的判断 ;DGIFA定量检测血清和尿液HCG的精密度良好 ,回收率较高 ,适合门急诊应用。
- 杨海敏陆青朱晴晖杨晶陈琦
- 关键词:HCG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应用810nin半导体激光,对52例(58只眼)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确诊的AMD合并黄斑区CNV患者进行TIT治疗。激光功率130~160mW/mm光斑直径。根据视力、视网膜出血和CNV渗漏变化作为疗效评定标准,随访3~18个月。结果末次随访矫正视力提高1〉2行者19只眼(32.7%),不变30只眼(51.7%),下降〉12行者9只眼(15.5%);其中视力〉0.3者8只眼(13.7%),0.1~0.3者15只眼(25.8%),〈0.1者35只眼(60.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适反应,有3例(3只眼)病灶处视网膜可见轻微发灰,中心视力下降2~3行,2个月后完全恢复。1周时2例(2只眼)出血增加,2~3个月时2例(2只眼)出现视网膜色素上皮撕裂。末诊时9只眼(17.3%)机化瘢痕形成或增厚;22只眼视网膜出血中完全吸收18只眼(81.8%);6只眼(10.3%)出现新出血。FFA和ICGA复查,CNV闭合荧光渗漏消失或减轻40只眼(76.9%);加重5只眼(9.6%);新出现3只眼(5.8%)。结论TIT是治疗AMD合并CNV的一种安全、有效、价格相对便宜的方法,早期诊断、治疗CNV对提高和保存有用视力意义重大,目前更适合国内应用。
- 苗林陈丽娟曹西友宋鹤翔
-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经瞳孔温热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