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作品数:313 被引量:1,231 H指数:16 相关作者: 赵春雨 周晓宇 龚强 崔妍 李菲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 辽宁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辽宁省气象局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拔海高度及饱和水汽压的线性化对彭曼蒸发力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2 1997年 讨论了拔海高度对彭曼蒸发力的影响方式及其影响程度随辐射平衡、风速和空气饱和水汽压差等条件的变化情况。通过对饱和水汽压进行二阶Taylor级数展开。 班显秀 张运福关键词:线性化 蒸发 气侯可行性论证规范 报告编制 本标准规定了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求。本标准适用于规划和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编制。辽宁两种气候旱涝指标的确定及其旱涝分布 被引量:17 1999年 根据辽宁33个气象站建国以来至1998年各月降水量、月平均气温等资料,计算了春、夏、秋三季月总需水量和两种单站旱涝指标,作了相互比较,认为K指数优于Z指数,并对辽宁旱涝状况做了分析。 赵春雨 戴廷仁 李晶关键词:旱涝指标 月降水量 月平均气温 Z指数 K指数 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数据线性计算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形26座测风塔和6个同期气象站的逐时风速实测数据,采用不同时间尺度(月、季、年)的线性拟合并结合风切变指数拟定7个方案重构测风塔缺测风速数据,并对各拟定重构方案进行误差检验。结果表明: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数据重构主要以季节尺度的线性拟合及其结合风切变指数的两个方案(方案3和方案7)为最优方案,且上述两个方案的空间分布具有区域性特征,其中,辽宁北部的平原和丘陵、辽宁东南部的沿海平原和沿海丘陵主要以方案7为最优方案,辽宁西部的丘陵和山地主要以方案3为最优方案,个别地区以方案1或方案4为最优方案。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所具有的季节性风速变化和固有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对风切变指数的影响,是辽宁省典型地形测风塔缺测数据重构最优方案空间分布呈区域性特征的主要成因。 顾正强 龚强 沈历都 徐红 马东雷 朱玲 晁华 冯冬蕾关键词:数据重构 低频天气图方法在4-9月辽宁干旱月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2008-2013年500h Pa NCEP/NCAR逐日再分析风场和位势高度场资料及辽宁省54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低频天气图方法,对辽宁干旱有影响的9个低频预报关键区,分析各个关键区低频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干旱过程的分析,找出它们之间有联系,建立干旱过程低频预报概念模型,并对2013年干旱过程进行了回报,预报效果较好。 胡春丽 焦敏 李辑 王婉昭 李菲 马锋敏辽河平原5~10a的气候影响诊断预测试验 被引量:2 2000年 利用沈阳地区 50a资料 ,以旱涝灾害过程为预测对象 ,提出了用气候灾害过程相关的异常现象演变规律 ,进行气候诊断分析 ,可提前预测辽河平原 5~ 1 0a的气候年景和气候灾害年。对 2 0世纪 90年代辽河平原的2次严重灾害过程均提前预测出来 ,并对未来 1 顾群 顾节经关键词:辽河平原 气候年景 气候灾害 灾害过程 地面气候资料累年簿系统的研制与开发 2000年 简要介绍采用VISUAL .BSAIC 6 0与VISUAL .FOXPRO 6 0语言为编程语言 ,研制开发的地面气候资料累年簿系统结构、技术关键及系统特点。 孟莹 戴廷仁关键词:气候资料 系统结构 系统特点 东北冷涡气候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6 2022年 本文主要从东北冷涡气候研究角度,回顾和总结了东北冷涡在定义、主客观识别方法、气候特征、分类研究、影响因子、气候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东北冷涡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识别与量化是东北冷涡气候研究的基础,客观识别结果的对比分析及其技术的完善是未来冷涡识别研究的重点。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类别东北冷涡的气候特征、异常成因及气候影响等,深入探究东北冷涡与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科学客观的定量化预测,可为东北区域气候异常成因诊断和预测提供更精细、准确的科学依据。 房一禾 赵春雨 赵春雨 郭婷婷 李经纬 林益同 秦美欧 于怡秋关键词:东北冷涡 气候效应 辽西风沙半干旱区参考作物腾发量变化及其气象影响因子研究 根据辽西半干旱区阜新、朝阳站上世纪50年代至今的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ET),统计并分析生长季与非生长季辽西地区的ET、气象因子变化及其影响ET变化的主要气象因... 王鹏飞 孙占祥 郑家明 杨宁 于秀捷关键词:参考作物潜在腾发量 气象因子 文献传递 正地闪的产生与倾斜电荷结构的关系 在三维放电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多种三维电荷堆模型,讨论了正地闪的产生与倾斜电荷结构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三极性电荷结构下,上部主正电荷堆的水平偏移会抑制云闪与正地闪的产生。中部主负电荷堆随上部主正电荷堆同时偏移的... 王昊亮 郭凤霞 秦美欧关键词:雷暴云 电荷结构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