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

作品数:447 被引量:943H指数:14
相关作者:徐春波任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06篇期刊文章
  • 13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7篇医药卫生
  • 41篇文化科学
  • 18篇历史地理
  • 10篇哲学宗教
  • 6篇文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07篇中医
  • 35篇中医药
  • 30篇中药
  • 28篇国医
  • 24篇针灸
  • 24篇国医大师
  • 23篇中医学
  • 22篇本草
  • 19篇文化
  • 17篇伤寒
  • 17篇圣济总录
  • 17篇黄帝
  • 17篇黄帝内经
  • 14篇《黄帝内经》
  • 13篇道家
  • 13篇伤寒论
  • 13篇《圣济总录》
  • 12篇《伤寒论》
  • 11篇教育
  • 10篇临证

机构

  • 443篇山东中医药大...
  • 1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0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山东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5篇南京中医药大...
  • 5篇山东中医药高...
  • 4篇中国科协
  • 3篇济宁医学院
  • 3篇温州市中医院
  • 3篇齐鲁医药学院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河南中医药大...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共山东省委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王振国
  • 8篇付先军
  • 7篇刘更生
  • 7篇郭瑞华
  • 6篇刘兵
  • 5篇陈战
  • 5篇刘鹏
  • 5篇张丰聪
  • 4篇张树剑
  • 4篇刘耀
  • 4篇杨金萍
  • 4篇王淞
  • 3篇臧守虎
  • 3篇周扬
  • 3篇袁婷
  • 3篇潘琳琳
  • 2篇李玉清
  • 2篇满雪
  • 2篇周扬
  • 2篇田思胜

传媒

  • 36篇中华中医药杂...
  • 30篇山东中医药大...
  • 16篇中国中医基础...
  • 15篇中国针灸
  • 15篇中医杂志
  • 14篇医学与哲学
  • 12篇山东中医杂志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1篇中国中医药现...
  • 9篇中华中医药学...
  • 8篇中华医史杂志
  • 8篇世界科学技术...
  • 7篇时珍国医国药
  • 7篇中医药文化
  • 6篇整理、传承、...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医药导报
  • 4篇科技传播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3篇江苏中医药

年份

  • 2篇2024
  • 67篇2023
  • 41篇2022
  • 40篇2021
  • 41篇2020
  • 50篇2019
  • 20篇2018
  • 12篇2017
  • 14篇2016
  • 7篇2015
  • 36篇2014
  • 26篇2013
  • 5篇2012
  • 12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7篇2006
  • 12篇2005
4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宋伤寒学派快速发展之成因探析
2022年
两宋时期有关《伤寒论》的医家医著较前代增长迅速,伤寒学派也得到快速发展。北宋治平年间,校正医书局校勘的《伤寒论》成为定本,但校勘者对于《伤寒论》内容的取舍未说明缘由,使伤寒理论出现不同观点;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使其更加迅速地传播,且政府重视医学的推广,促进了《伤寒论》及其理论被更多人阅读和研究;加之部分士人阶层开始习医,医生开始习儒,使医生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宋代医家不断对《伤寒论》进行阐发,医家之间互相推崇也促进了伤寒学派的发展;两宋时期伤寒疾病流行受到医家重视,促进了伤寒理论的发展。正是以上多种原因相结合,共同促进伤寒学派在两宋时期得到迅速发展。
孟玺季强杨金萍
关键词:伤寒学派《伤寒论》
《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医论的来源考证——兼论《圣济总录》对伤寒辨证理论的发挥被引量:2
2017年
《圣济总录》卷帙浩繁,体例完备,引论宏富,但是该书引论较少注明出处。通过对《圣济总录·伤寒门》69篇各论的医论来源进行逐一地考证分析,发现其文献主要引自《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太平圣惠方》。但《圣济总录》不是原原本本地摘录,而是对前贤理论进行整合,并引入了宋代医家新的理论与见解。通过对《圣济总录·伤寒门》征引医论来源的考证,考镜其学术思想渊源,辨章其在伤寒辨证理论上的创新,借以反映宋代医学在医学理论方面的发展状况与水平。
王飞旋王振国杨金萍孟玺
关键词:圣济总录
《经验济世良方》国内外版本传藏考
2023年
陈仕贤《经验济世良方》版本流传较广,除国内多次刊刻外,朝鲜、日本曾有传抄刊刻。目前国内外尚有5种版本,分藏于国内的国家图书馆、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以及日本内阁文库。5种版本分为二种版本系统,一为嘉靖三十七年初刊本,同时包括据初刊本重刊之本,如朝鲜覆刻明嘉靖四十年云南布政使司本、福建建邑书林杨氏刻本、日本江户医学馆抄本,另一种为嘉靖三十九年沈宏序刊本。由于此书馆藏情况较为复杂,而国内外对其版本的著录存在诸多差讹,故通过版本著录及实地考察,以期理清此书版本流传的脉络,纠正国内外版本著录的讹误。
杨金萍孟玺范磊周扬季强
国医大师张志远治疗咳嗽用药经验被引量:3
2020年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擅长运用轻清宣散、辛开苦降等方法治疗咳嗽。对于不论何种原因导致的咳嗽,先生认为恢复肺脏的宣降功能是治疗咳嗽之本,同时重视补益收敛法并佐入活性(宣散理气)药物,使补而不滞。先生治疗咳嗽还注重“果子药”,善于挖掘一些有治咳效果却易被忽略的药物,如知母、远志、灵芝、厚朴,拓宽了治咳的用药范围,丰富了治疗咳嗽的方法与经验,值得后辈借鉴与学习。
王新彦刘桂荣陈战潘琳琳李崧
关键词:国医大师咳嗽临证经验
意象思维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意象思维发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广泛应用于多个学科理论中,中医学也毫无例外地承袭了这一经典思维方法。深刻理解中医理论思想离不开对中医主导思维方式——意象思维的把握,因此剖析意象思维的内涵、形成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可以使人更好地明确中医的意象思维方式,深入的领会中医哲学思想。
范奇鑫臧守虎
关键词:中医学意象思维
国医大师张志远经方治疗神志病医案举隅被引量:7
2019年
张志远教授为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业医七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张老临床治疗神志病时注重辨证施治,其中气血阴阳不足者用炙甘草汤,痰热互结者用小陷胸汤,肝脾不和者用四逆散,心阳虚衰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少阳阳明合病者用大柴胡汤,阴虚火旺者用黄连阿胶汤,风邪困脾、脾虚湿盛者用侯氏黑散等化裁进行治疗,突出了其善于从气血痰火论治的诊疗思想。
潘琳琳金坤孙君艺王玉凤张冰玉刘桂荣
关键词:医案神志病经方
齐鲁中医药历史与文化被引量:1
2008年
由齐鲁文化孕育而成就的齐鲁中医学,确立了“医乃仁术”的人本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中国医学独特构“儒医”现象,充实和奠定了中医学术基础,成为中国传统医学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中医学术药历核心价值体系中国传统医学医乃仁术
由“易以道阴阳”之校勘质疑“医易同源”——兼论中医学的阴阳观与《易》学阴阳说之异同
医学和《易》学都接受了阴阳说,但各有各的讲法,各自成一系统,不仅不存在谁源于谁的问题,而且不论是从形式,还是到内容,都与《易》学存在着不同之处。二者都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张效霞
文献传递
张延登《悬袖便方》特色方剂探赜
2020年
明代张延登将积累30余年的单方、验方汇集成册,命名《悬袖便方》。该书内容实用有效,所选方剂简便易得,是一部应用价值极高的方书。本研究考察并简要介绍《悬袖便方》的成书经过,总结该书内容特色为讲求药性的和平、制法分明,并收载饮食禁忌,倡导方治的安全性,但存在病证分门有争议等不足之处。最后对该书所辑治疗风痫暴仆的五生丸、治疗口舌生疮的赴宴散和治跌打损伤的黎洞药等3组特色方剂进行了源流考和制方原理分析,为其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赵雨薇郝菲菲田思胜
扁鹊名号及学术思想
扁鹊名号与东夷鸟图腾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扁鹊因在针刺、脉学、四诊等诊断学、治疗学、预防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被推尊为"方者宗";承续于东夷文化的齐地,最终产生了以扁鹊学派为代表的齐派医学。
杨金萍
关键词:扁鹊名号学术思想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