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师范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黄山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 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大肠杆菌生长测量中的应用
- 2021年
- 将高灵敏的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生长测量领域,实现了对以大肠杆菌为例的微生物生长过程实时监测和生长曲线的绘制。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实验测量装置,对大肠杆菌生长过程中新陈代谢产生的CO_(2)的二次谐波信号进行实时监测并拟合,测量获取了大肠杆菌在25、26、29、32、34、37、43℃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测得的生长曲线能够准确反映大肠杆菌在不同温度下生长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及衰亡期的时间,证明了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物CO_(2)法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微生物生长测量领域。
- 卢俊城杨朝凤管祖光陈达如邵杰
- 关键词:光谱学激光吸收光谱
- 面向手术导航的增强现实计算光谱成像系统被引量:2
- 2022年
- 基于光谱成像技术的手术导航通过分析不同组织的光谱差异,能够有效识别各类组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光谱成像的采样速度和光谱图像的呈现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提出面向手术导航的增强现实计算光谱成像系统,通过使用RGB成像器件和多光谱单像素探测器,实现单次成像下的高质量光谱重构,极大地提升了成像速度和重构效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光谱角制图提取光谱图像的有效信息,突出特征组织区域;展示了头戴式增强现实显示设备中光谱图像与实际手术区域融合后实现的图像增强效果。
- 陶陈凝郑臻荣
- 关键词:手术导航图像增强
- 基于分段式探测的高分辨率沙姆成像激光雷达
- 2023年
- 为提高沙姆成像激光雷达技术远距离大气探测的距离分辨率(如3 km@54 m,4 km@96 m,5 km@148 m),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式探测的沙姆成像激光雷达探测方法.该方法在雷达系统的接收端采用2套探测装置,通过设置探测装置的系统参数,包括放置的角度、位置等,对探测路径以距离远近程度进行划分,实现分段大气探测.此系统在保证各分段实现高距离分辨率探测的基础上,实现了全距离范围内大气气溶胶的精细探测,从而提高了沙姆成像激光雷达的远端距离分辨率.反演计算结果表明,此系统的距离分辨率提高显著,同距离处分辨率提高近4倍(3 km@13 m,4 km@24 m,5 km@38 m).据此可推断利用三段式及更多段式分段探测能够进一步提高远距离处的分辨率.
- 柏云彭喜庆张斌凌强张裕生周雁管祖光陈达如
-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距离分辨率
- 用于丁二烯选择性加氢Ni_(3)ZnC_(0.7)@Ni@C催化剂的设计
- 2024年
- 丁二烯选择性加氢是提升碳四综合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因此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原料中的单烯烃也可能发生加氢,这降低了整个工艺过程的经济性.此外,丁二烯分子内含有两个共轭的C=C双键,其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在金属催化剂表面发生聚合生成碳沉积物,从而导致催化剂失活.因此,如何提高烯烃的选择性和催化剂的稳定性成为一项挑战.目前,丁二烯加氢反应主要采用Pd,Pt,Au等贵金属催化剂,但贵金属的高昂价格和稀缺性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基于廉价金属的替代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镍基体系在丁二烯的选择性加氢中显示出一定潜力,然而,其实际应用受到积炭和过度加氢导致的严重失活等问题的影响.本文在前期工作固相法合成Ni_(3)ZnC_(0.7)@C(采用无溶剂的固态反应法合成,将金属硝酸盐与双氰胺机械混合,再于氢气下高温还原制得,其中Ni_(3)ZnC_(0.7)颗粒外围具有碳层覆盖,详见Dalton Trans.,2023,52,11571–11580)基础上,通过对Ni_(3)ZnC_(0.7)@C进行可控的空气氧化处理去除碳层,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双核壳结构的Ni_(3)ZnC_(0.7)@Ni@C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特点是金属镍小团簇均匀分散在中心Ni_(3)ZnC_(0.7)纳米粒子上,而Ni_(3)ZnC_(0.7)@Ni被全部包裹在多孔碳壳中.利用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镜、热重分析和Ar离子溅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提出了氧化过程中催化剂组成与结构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Ni_(3)ZnC_(0.7)@Ni@C催化剂在丁二烯选择性加氢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其性能超过了Ni_(3)ZnC_(0.7)@C和很多文献报道的镍催化体系,如Ni_(3)InC0.5和Ni_(3)In合金等.此外,本文还发现Ni_(3)ZnC_(0.7)@Ni@C催化剂在初始反应阶段的积炭行为具有自限性.相对于碳载体本身,反应中原位沉积的少量碳质
- 陈智冰陈鑫泰吕雅丽牟效玲范佳辉李经伟严丽林荣和丁云杰
- 关键词:稳定性
- 应用于C_(2)H_(2)吸收光谱检测的单孔单芯内悬挂光纤
- 2021年
- 为了提高基于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C_(2)H_(2)气体检测灵敏度,替代多通池在吸收光谱检测中的功能,设计了一种应用于C_(2)H_(2)吸收光谱检测的特殊微结构光纤,即单孔单芯内悬挂光纤.以C_(2)H_(2)吸收谱线{1.5316μm}的激光作为工作波长,基于有限元方法计算了光纤的模场分布,分析了光纤纤芯半径r、纤芯折射率n-1及包层厚度D对基模中空气内层能量占比的影响,并获得了优化的光纤参数(空气内层半径R=25μm,纤芯半径r=0.49μm,纤芯折射率n_(1)=1.72;包层厚度D=5μm,折射率为n_(2)=1.45).提出了该光纤用于C_(2)H_(2)检测的方案,理论计算该光纤在光程1 km的情况下获得10^(-13)量级的探测极限.
- 陈锦玲刘华北管祖光凌强邵杰张卓鹏陈达如
-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微结构光纤
- 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的二氧化碳测量被引量:1
- 2024年
- 利用1.573μm的分布反馈式二极管激光器作为光源,搭建了一套基于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ICOS)的二氧化碳(CO_(2))气体检测装置。选取CO_(2)在6358.65 cm^(-1)处,线强为1.732×10^(-2)3cm^(-1)/(molecule·cm^(-2))的吸收谱线,测量了密封腔体内400×10^(-6)的CO_(2)直接吸收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在镜片反射率为99.98%和60 cm腔长内,实现了2.4 km的有效光程,系统的线性度为0.996。通过长时间测量密封腔体内的CO_(2)直接吸收信号,根据Allan曲线分析得到系统最佳积分时间为98.3 s,最小可探测极限为0.63×10^(-6)。最后,实验室环境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室内CO_(2)浓度值变化符合实验室人员活动作息规律,验证了测量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为室内CO_(2)排放管理提供实用的科学依据。
- 卢俊城高璐吴琼刘雯梁荫杰陈达如邵杰
- 关键词:气体检测二氧化碳红外吸收光谱
- 耗散孤子时域动力学的实时测量
- 2024年
- 色散时延干涉仪技术能够实现单次超短时间测量,为实现锁模光纤激光器中的孤子时域动力学提供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利用这项技术,基于碳纳米管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进一步研究稳态及呼吸态耗散孤子在建立和湮灭过程中的完整时域动力学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建立及湮灭过程中,稳态及呼吸态耗散孤子在时域上均表现瞬态衰荡呼吸行为。此外,这种瞬态衰荡呼吸行为的持续时间与泵浦功率存在一定的决定关系。在建立过程中,泵浦功率越低,持续时间越长;在湮灭过程中,泵浦功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本实验研究了耗散孤子瞬态演化过程中脉冲时域位置变化,这对于深入了解孤子的产生、演化机理,以及对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的设计、优化及智能化控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 袁子川毛丁戴可陈跃麻慧慧张裕生陈达如崔玉栋
- 关键词:超快光学锁模光纤激光器
- 基于高分辨交叉分子束-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的基元化学反应研究
- <正>交叉分子束技术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年来,人们通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与交叉分子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诸如多原子化学反应动力学、立体动力学、离子-分子反应和分子间相互作用[1-4]等问题开...
- 袁道福俞盛锐陈文韬杨学明王兴安
- 文献传递
- 活性炭表面钴羰基物种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 2022年
- 为探究在反应气氛CO的作用下,钴催化剂在活性炭表面各位点的稳定形态,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研究Co原子及Co的羰基络合物在活性炭表面多种活性位点上的吸附稳定性,分别考察了原子Co及Co与多个CO络合形成的羰基络合物在活性炭碳环平面和面内缺陷、带状边界及边界上含氧活性基团吸附构型,对比了各个吸附构型的形成吉布斯自由能随CO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不同位点上Co物种的稳定性有显著差异,CO的络合能极大促进Co原子在表面的稳定性;低温高压有利于Co羰基物种的稳定;在典型的合成气制高碳醇反应条件下,所考察的活性炭表面碳空位、带状边界及含氧基团(边界氧原子、边界取代氧原子)等位点上形成Co羰基物种是热力学有利的.研究为合成气反应制备高碳醇中活性炭表面上钴物种的稳定存在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 罗西停黄传奇杨文绍丁云杰
- 关键词:羰基钴活性炭钴基催化剂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
- 大连先进光源驱动激光纵向平顶整形及其束流动力学模拟分析
- 2024年
- 驱动激光纵向整形是一种通过降低电子束发射度从而提升自由电子激光亮度的有效方法。目前处于预研阶段的大连先进光源(DALS)是最高重复频率为1 MHz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其驱动激光采用掺镱光纤激光器的四倍频输出波长为257.5 nm的紫外光。通过脉冲堆积的方法对驱动激光实施纵向整形,获得了顶部宽度约42 ps,上升沿下降沿均约为2 ps的纵向平顶分布。基于正在建设中的DALS注入器,在不同驱动激光分布条件下进行了束流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高斯分布的驱动激光,实验测得的平顶分布能够将电子束发射度降低20%。该结果有力支撑了DALS高亮度注入器的建设,也为未来提升DALS的出光亮度开拓了更大空间。
- 高清华李馨萌张百超杨栋元余永张未卿贺志刚俞盛锐吴国荣杨学明
- 关键词:激光技术自由电子激光脉冲整形发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