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作品数:141 被引量:791 H指数:15 相关作者: 陆德辉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西藏农牧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高原生态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贵州桂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ISSR分子标记,对贵州不同地区的54份桂花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选取11条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获得清晰、重复性好的DNA谱带93条,多态位性谱带80条,占总扩增带的86%,平均每个引物扩增8.45条;应用810和830的引物组合,构建了桂花种质的ISSR指纹图谱,可以有效区分所有供试材料;利用NTSYS和POPGENE 32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相似系数与遗传距离,构建了54个样本的聚类树状图;以遗传相似系数0.69为阈值把54份供试桂花材料分为4类,聚类结果与地域及海拔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ISSR技术能够有效地用于桂花种质资源的鉴别及遗传关系的解析。 罗仙英 桂敬飞 严治 明毅 田雨风 范付华关键词:桂花 ISSR分子标记 聚类分析 基于熵权法评价调控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以贵州马尾松林和5种阔叶树调控林为例 被引量:6 2021年 为明晰不同阔叶树种调控对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的影响,在贵州龙里林场对不同阔叶树种(伯乐、桂南木莲、连香、深山含笑和油茶)调控15年后的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层进行研究,结合室外调查和室内浸水实验测得凋落物层水文特性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指标权重以比较调控前后的凋落物层水文特性差异。结果表明:1)调控前后凋落物层现存量表现为:马尾松+桂南木莲(8.62 t/hm^(2))>马尾松+伯乐(8.03 t/hm^(2))>马尾松纯林(7.73 t/hm^(2))>马尾松+深山含笑(7.17 t/hm^(2))>马尾松+连香(6.94 t/hm^(2))>马尾松+油茶(6.34 t/hm^(2));2)各林型中凋落物叶占比均最大达到61%及以上,未分解层现存量、厚度明显大于半分解层;3)在不同树种调控后的人工林凋落物水文特性评价指标中,各指标权重大小排序为:凋落物器官密度(0.1740)>现存量(0.1572)>有效拦蓄率(0.1570)>最大持水率(0.1441)>最大吸水率(0.1419)>厚度(0.1334)>叶面积(0.0926);4)各调控林与未调控马尾松纯林之间凋落物水文特性综合评分排序为:马尾松+桂南木莲>马尾松+伯乐>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深山含笑>马尾松+连香>马尾松+油茶。综上:桂南木莲和伯乐调控后的马尾松林凋落物水文效益较为显著,油茶调控林的凋落物水文特性较差;因此,在对马尾松纯林进行物种调控时,为保证调控林凋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应考虑到调控阔叶树种特性之间的差异。 张薰元 周运超 白云星 杜姣姣关键词:马尾松 凋落物 水文特性 熵权法 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空间分布异质性 被引量:17 2017年 为阐明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及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野外布点采样、实验室测定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 755个详细调查的剖面样地和23 536个土壤样品,定量研究了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后寨河小流域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的平均值为分别为25.07g/kg和5.23kg/m^2,剖面土壤(0—100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分别为20.71g/kg和10.21kg/m^2,两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10cm土层深度有机碳储量为1.48×10~8 kg,20cm土层深度有机碳储量为2.65×10~8 kg,3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3.43×10~8 kg,100cm土层深度有机碳储量5.39×10~8 kg。各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块金值C_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0—100cm的块金值C_0最大。4种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呈现为中部低,四周高,南部最低的趋势。海拔、坡度、岩石裸露率和石砾含量是影响喀斯特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异质性的主导因子。 张珍明 周运超 黄先飞 田潇关键词:有机碳储量 有机碳密度 空间异质性 小流域 不同铝浓度处理下马尾松体内铝的分配特征 2024年 有毒金属离子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和亚细胞水平的定位与植物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密切相关。为探究铝进入马尾松体内后在亚细胞水平下的分布情况,该研究分别设置0、0.5、1.0、2.0 mmol·L^(-1)4个铝浓度,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铝浓度下马尾松的生长状况及亚细胞水平下铝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低浓度铝(0.5 mmol·L^(-1))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P<0.05),随铝浓度的升高(≥1.0 mmol·L^(-1)),马尾松根系生长和根尖细胞活力均受到抑制。(2)相较于茎叶,进入马尾松体内的铝主要沉积在根系中(P<0.05),但随着铝浓度的增加,茎叶中的铝含量也开始增加。(3)亚细胞水平下,不同铝浓度影响了铝在细胞壁和液泡中的分配比例。当铝浓度为1.0 mmol·L^(-1)及以下时,铝在根系和茎叶的细胞壁和液泡中的比例均较高,两者间铝含量差异不显著;而高铝浓度下(2.0 mmol·L^(-1)),铝则主要沉积在细胞壁上,根系、茎叶的细胞壁铝含量分别占比55%和70%。相较而言,各铝浓度处理下细胞器和细胞质中的铝含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降低了铝对细胞功能的影响。综上认为,马尾松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铝的分配来适应铝胁迫,这为后续从细胞及分子层面进一步阐明马尾松对铝环境的适应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任何琴 孙学广 孙学广 冯万艳关键词:马尾松 铝 亚细胞组分 细胞壁 木通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2024年 木通(Akebia)是重要的经济藤本,为了解木通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以公开的叶绿体基因组数据为研究材料,提取相关完整的CDS(Coding DNA sequence)基因序列。利用CodonW软件、EMBOSS和Seqinr R package对筛选出的CDS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中性绘图、ENC-plot绘图和PR2-plot绘图分析和最优密码子筛选。结果表明,4种不同木通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具有较强的偏好性,主要受突变和选择的影响。不同位置上的GC含量大小排序分别是GC_(1)>GC_(2)>GC_(3),表明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和T结尾。中性分析结果显示GC_(12)和GC_(3)的相关性极低且不显著。PR2-plot分析中,T碱基的使用频率>A、G碱基的使用频率>C;11个密码子确定为4种木通间通用的最优密码子。本研究为提高木通叶绿体基因组的外源性基因表达效率提供参考。 简雪艳 杨菊关键词:木通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福廷瓶头霉与马尾松的共生特征 被引量:2 2020年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广泛定殖于植物根系,对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逆能力具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根系分离到一株DSE,于无菌条件下研究了此菌与马尾松的共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此菌被鉴定为福廷瓶头霉Phialocephala fortinii,在PDA培养基25℃培养条件下,此菌不产孢,菌丝深色、具隔,最适培养基为PDA。此菌与马尾松根系共生体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3个时期,即侵入前期:接种后2d,新生菌丝向马尾松根系定向生长并开始接触根系,但未侵入根系内部;侵入期:接种后4d,菌丝与马尾松根系接触侵入根内并在根系皮层细胞间扩展延伸;形成期:接种后6d,菌丝继续在马尾松根系内扩展并形成富含脂类物质的微菌核。接种福廷瓶头霉显著增加了马尾松生物量的积累(P<0.05),并影响了其根系发育。接种后,马尾松主根生长受限,侧根生长显著提高(P<0.05),侧根长度较未接种处理增加了112.87%。被侵染根系的根毛数量减少,并由大量根外菌丝包裹。以上结果对进一步揭示DSE与宿主的共生机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赵燕珍 冯万艳 冯婧玮 孙学广关键词:马尾松 贵州省2个主栽花椒品种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加速贵州省花椒栽培良种化进程,改进花椒栽培管理技术,进而提升贵州省花椒产业的效益。【方法】以贵州省本土花椒品种顶坛花椒和引进花椒品种天珠椒为材料,用Li-6400光合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测定2种花椒不同成熟度叶片(嫩叶、成熟叶、老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生理指标,在一定的光照辐射强度梯度和CO_(2)浓度梯度条件下测定净光合速率,并绘制光合-光响应曲线和光合-CO_(2)响应曲线。【结果】2种花椒3种成熟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天珠椒成熟叶、顶坛花椒成熟叶、天珠椒老叶、顶坛花椒老叶、天珠椒嫩叶、顶坛花椒嫩叶,其中天珠椒成熟叶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形,有“午休”现象,老叶和嫩叶呈单峰形,无“午休”现象,顶坛花椒与天珠椒相反。2种花椒叶片的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基本呈现单峰形,不同成熟度叶片的气孔导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成熟叶、嫩叶、老叶。2种花椒叶片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均呈现先缓慢降低、后逐渐增加的“V”字形曲线。2种花椒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曲线基本一致,即天珠椒叶片呈双峰形,有“午休”现象,顶坛花椒呈单峰形,无“午休”现象。【结论】2种花椒的光合特性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天珠椒光合日变化曲线和气孔导度曲线均为双峰,且数值高于本土品种顶坛花椒,说明其适应能力和光合同化能力更强,可作为引进品种在贵州省发展。 郭之燕 邓全恩 罗红 段洪浪 崔雍 赵永菊 王港 高超关键词:顶坛花椒 光合特性 林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2021年 微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系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及掌握微生物学基本实操技能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林学专业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林学专业背景脱节、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 孙学广关键词:微生物学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 石灰土盐基离子迁移对模拟酸雨的响应 被引量:6 2018年 为揭示酸雨条件下石灰土盐基离子迁移特征及其缓冲性能,对石灰土进行了室内模拟酸雨淋溶试验,探讨酸雨酸度、土层厚度、土表覆被对石灰土酸化/石灰土抗酸性以及盐基离子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p H=3.5、4.5、5.5的酸雨淋溶下,石灰土盐基离子迁移量差异不显著,对酸雨具有极强的缓冲能力。期间,Ca^(2+)与Mg^(2+)释放呈显著线性相关。(2)土壤厚度对石灰土抗酸性有极显著影响,土壤越厚,对酸雨的抗性越大,反之越小。(3)土厚比1∶2.5∶5的石灰土盐基离子淋失状况为K+淋失量1∶1.43∶2.06,Ca^(2+)淋失量为1∶1.63∶3.13,Mg^(2+)淋失量为1∶1.64∶3.15,表明土厚的增加能大大降低酸雨对盐基的淋溶。(4)石灰土土表覆盖不同,其盐基离子迁移淋溶量差异明显,但并不对土壤酸化效应产生显著影响。 刘炜 周运超 张春来关键词:石灰土 盐基离子 土壤厚度 降水酸度 喀斯特浅层裂隙土壤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2021年 为探索喀斯特地下浅层裂隙土壤水分运移规律,通过野外调查、单环入渗试验探索裂隙土壤的入渗特性及入渗模型的适应性。结果表明:(1)裂隙土壤初始入渗率为21.06~57.90 mm/min,入渗时间20~60 min后达到稳定入渗(4.21~13.69 mm/min),且入渗初期到最后的稳渗阶段存在着较大降幅(40.89%~89.08%),与非喀斯特地区相比,喀斯特裂隙土壤的入渗速率更快;裂隙土壤各入渗特征处于中等程度变异(变异系数为0.52~0.67)。(2)裂隙土壤各入渗特征与各土壤属性显著性相关较少(P<0.05),裂隙土壤的入渗能力与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以及根系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受裂隙岩—土界面等因素影响,与非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入渗特征与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喀斯特裂隙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入渗能力为草地>农田>乔木>灌木。(3)利用回归模型对裂隙土壤入渗的拟合分析对比得出,Horton模型对喀斯特浅层裂隙土壤的入渗过程拟合效果优于Philip模型和Kastiakov模型,可以更好地模拟和预测喀斯特浅层裂隙土壤入渗能力和入渗过程。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喀斯特地区坡面水分运移及地下漏失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科学理论依据。 朱列坤 戴全厚 李焱秋 涂娜 严友进关键词:入渗特征 入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