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 作品数:79 被引量:811 H指数:17 相关作者: 陈鑫 高艺文 涂志华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生物学 更多>>
不同生物质炭对石油污染土壤总烃及其组分修复效果研究 我国作为石油生产及消耗大国,石油开采、运输、储存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已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土壤环境质量,其组分中的多环芳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同时还将威胁人类自身健康,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问题亟待解决.以玉米秸秆、芦苇... 李法云 石丽芳 王艳杰 陈佳勃关键词:生物炭 石油烃 降解率 辽河流域太子河流域N、P和叶绿素a浓度空间分布及富营养化 被引量:33 2017年 通过对太子河流域46个采样点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电导率、p 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测定,分析氮、磷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回归分析判别氮、磷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性,冗余分析判别河流水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初步评价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氮、磷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表现为上游浓度较低且变化较平稳,辽阳段浓度逐渐上升且波动增大,鞍山段浓度最高.冗余分析显示氮、磷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河岸缓冲带宽度、植被多样性密切相关.叶绿素a浓度与氨氮、硝态氮、溶解性无机氮、溶解性无机磷、总氮、总磷和电导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营养盐的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浮游藻类的增长.太子河流域水体富营养化评价综合指数显示,太子河流域"中"营养状态点位有27个,占58.7%,"富"营养状态点位有19个,占41.3%,没有"贫"、"重富"和"极富"营养状态. 王琼 卢聪 范志平 李法云关键词:辽河流域 太子河流域 氮 磷 叶绿素A 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制生物炭对硝态氮的吸附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2017年 为在高纬度地区秋季温度条件下研究一种高效以及低值的技术去移除人工湿地中的硝酸盐氮,在秋季人工湿地中收集水生植物枯落物芦苇以及香蒲制备生物炭,并利用盐酸进行改性.通过序批实验,研究了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对硝酸盐氮的吸附性能及影响因素,探讨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经盐酸改性的芦苇生物炭MRB与香蒲生物炭MCB表面均带正电荷,Zeta电位分别为+5.46mV与+2.31mV.MRB与MCB对硝酸盐氮吸附行为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等温吸附曲线更好拟合Freundlich方程(R^2>0.98).MRB及MCB对硝酸根的最大吸附量Q_m分别为14.6661mg/g与5.5559mg/g.批量吸附实验也表明,溶液初始pH和共存阴离子会影响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吸附硝酸盐.改性水生植物生物炭可以有效地去除来自于在秋季高纬度地区人工湿地污水中的硝酸盐. 王博 叶春 李法云 曲乾 陈鑫关键词:水生植物 生物炭 人工湿地 硝酸根 大型底栖动物在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12年 大型底栖动物是维系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水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的重要水生生物指标。随着中国对基于流域完整性水生态管理的日益重视,水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因而底栖动物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提高。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底栖动物的主要研究方向、影响因素及其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研究方向上,由于底栖动物对水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空间尺度效应,因而以不同尺度空间上的自然环境、生境条件和水质等因子为分界,分析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流域内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环境因子变化或生境受损可直接影响底栖动物物种组成和种群特征。对底栖动物的研究方法可分为模型分析法和生物指数评价法两类,在应用中可侧重不同模型和指数的特点进行针对性选择。 王艳杰 李法云 范志平 程志辉 张建祺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 水生态系统 环境因子 生物监测 辽宁北部典型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与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被引量:10 2014年 流域水生态功能区划是水生态和水资源综合保护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综合调查分析辽河流域辽北地区典型流域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辽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结果,建立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指标体系,对辽宁省辽河流域清河、凡河流域进行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表明:清河流域可分为7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凡河流域可分为4个水生态功能三级区;水生态服务功能类型共划分为5类: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栖息地维持功能、产品提供与农业生产功能、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蓄功能、人居保障与城市发展功能和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功能。水生态功能三级分区结果为辽河流域实施水生态综合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为中国水生态功能分区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金龙 李法云 吕纯剑 魏冉 李崇银杏落叶对孔雀石绿的生物吸附作用 被引量:5 2015年 利用秋季银杏落叶为生物吸附剂,研究了其对孔雀石绿的吸附性能、等温吸附模型和吸附动力学。考察了吸附时间、银杏落叶投加量、p H值、孔雀石绿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孔雀石绿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2 h,银杏落叶投加量4 g/L,中性条件下就能达到较好的孔雀石绿吸附效果。25℃,银杏落叶对孔雀石绿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模型,最大吸附量为74.07 mg/g。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好的描述。 李薇 孙志宇 马宏飞 孔祥俊 李法云 范志平关键词:孔雀石绿 等温吸附模型 清河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应用示范 被引量:6 2013年 针对清河流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功能定位和水质保护目标,按照"分类、分区、分级、分期"理念,应用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方法,研究清河流域控制单元污染负荷核定、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污染负荷削减、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完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为清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李艳 胡成 李法云 黄永刚关键词:水环境容量 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2016年 从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含油污水中筛选获得一株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BM-9,经过16S r DNA鉴定,该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M-9所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为一种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以表面张力(ST)和乳化指数(E24)为指标对菌株BM-9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碳源为2%葡萄糖、初始p H值为7.0、发酵温度为35℃。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提纯获得生物表面活性剂为淡黄色固体粉末,产量为108.7 mg/L,临界胶束浓度为85.82 mg/L,能将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降至26.6 m N/m,对柴油的乳化指数为72.6%,具有较大的工业应用价值。 李政 高艺文 顾贵洲 杨磊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 河岸缓冲带对氮污染物削减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20年 氮(N)是水体的重要污染物之一。河岸缓冲带作为连接陆域和水域的生态纽带对N素去除效果显著,是有效控制N素向水体输出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河岸带N素的迁移过程,从物理、化学及生物角度阐述了河岸带对N素的去除机理,归纳总结了河岸带对N素的去除效率、影响因素和研究手段。指出不同N素去除途径下N素去除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植被结构、土壤渗透和持水特征、河岸宽度和坡度是通过影响物理作用去除N素的主导因素,植被类型、季节动态、植物生长发育是通过影响植物吸收去除N素的主导因素,土壤温度、有机碳含量、pH、硝态氮含量、氧含量是通过影响反硝化作用去除N素的主导因素。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及今后研究重点。 王琼 范康飞 范志平 范志平 王珺 王善祥 唐雅妮关键词:河岸缓冲带 氮污染 影响因素 城市污泥改良沙地土壤过程中氮磷的淋溶特征与风险分析 被引量:28 2013年 针对城市污泥组成成分的特点,以科尔沁沙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应用于沙地土壤改良的可行性及对地下水的潜在风险。室内土柱淋溶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污泥施入量可明显增加沙化土壤表层中氮磷养分含量,提高沙化土壤质量,同时污泥施用量对淋出液中氮磷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且氮素的淋溶风险大于磷素。当污泥施用量为30t/hm2时,淋出液中总氮(TN)、总磷(TP)含量与不施用污泥的对照处理间未存在显著差异,且随淋洗次数的增加,T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TP含量呈现逐渐下降,而硝态氮(NO3--N)含量较不施用污泥的对照处理增加11%~33%,但与其差异不显著(P>0.05)。当污泥施用量为60,90t/hm2时,淋洗液中TN和TP含量显著增加(P<0.01),随淋洗次数的增加,TN和NO3--N含量呈现先上升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NO3--N含量在第3次淋洗后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质标准限值(20mg/L),对地下水体污染风险增加。合理控制污泥施用量不仅可以实现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同时也可控制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李霞 李法云 荣湘民 范志平 黄风尘 张营 程志辉关键词:城市污泥 沙地土壤 淋溶 环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