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186 被引量:361H指数:9
- 相关作者:徐海红许进唐萍徐兰仲小燕更多>>
-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话语逻辑被引量:3
- 2013年
-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意识形态理论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形态话语逻辑并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实践精神,由此获得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哲学视域,还原文化理论的逻辑形态与生命存在结构之间的源初关联,而这构成对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进行形态诠释的存在论语境,并在各种文化的分殊形态、经验互释与演变规律的把握中获得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体实践基础;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实践层面所提出的要求正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精神生态的现代建构。
- 张廷干
-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诠释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运用慕课模式来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开放的慕课要求基础课"新",大规模参与的慕课要求基础课"特",微课模式要求基础课"精"。
- 仲小燕成云卿
-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 新课标下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路径
- 2023年
- 新课标指出,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政治学科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培育公共参与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公共参与素养培育存在教师引导不力、学生意识淡薄、家校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为此,要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激发主体参与动力;推动家校协同共治,创设良好参与环境。
- 王志国
- 关键词:高中生
- 以“五大发展理念”构筑中国梦
- 2016年
-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依据,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全体中国人的梦,是科学的梦。为了实现中国梦,适应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从发展动力、发展广度、发展要求、发展路径以及发展目的五个方面来构筑中国梦。五大发展理念辩证统一,为实现中国梦注入了强劲动力。
- 刘玉高
- 关键词:中国梦共享
- 新媒体提升弱势群体话语权的路径被引量:1
- 2016年
- 新媒体的出现为弱势群体话语权的表达提供了新渠道,但与此同时,如何促进新媒体提升弱势群体的媒介话语权也面临着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弱势群体媒介素养偏低,二是媒体歧视的理念影响着新媒体介入弱势群体事件的报道。因此,需要不断完善新媒体提升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的路径。
- 卞永军
- 关键词:新媒体弱势群体媒介话语权
- 美国近年来劳工运动的兴起:动因、特征与前景
- 2024年
- 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国的经济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劳工运动的发展形势。作为罢工行动的主要组织者,工会在历经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后,其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并在2023年将美国的劳工运动推至一个小高潮。工人罢工行动的愈演愈烈,是美国近些年收入不平等扩大、工会影响力回升、政治极化持续加剧和通胀水平高企等多个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其中,由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导的罢工意义尤为重大。它不但为汽车工人争取到了前所未有的福利待遇,而且为未来的劳工运动设定了行动样板。然而,随着劳工问题政治色彩的愈加浓厚,美国劳工运动的未来前景将可能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受到工会会员比率持续下降、政治极化程度不断加剧、私营部门工会化进程受阻和工会自身职能演变等因素影响。
- 刘春朋
- 关键词:劳工运动工会
- 评《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拓展研究》
- 2025年
-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对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拓展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朱鹏华撰写的《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拓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23年10月)一书,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现代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该书不仅对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阐释,而且在多个维度上对其进行了拓展。作者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细致解读,结合当代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观点,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 言浩杰
- 关键词: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经济运行规律社会经济环境学术价值
- 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虚假意识”问题探析
- 2019年
- "虚假意识"产生的根源在于主体从事对象性活动所产生的思维局限,具有现实的物质制约性和历史的存在合理性。寻求"虚假意识"的克服途径是人类思想永恒的主题,也是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根本旨趣。由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意识形态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影响,使"虚假意识"的问题域与马克思主义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其观点聚讼纷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文本分析和后继研究者间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是对"虚假意识"进行重新审视并得到一个较为恰切和客观理解的有效途径。
- 尹新新
- 关键词:虚假意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判
-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留守农民素质的提升被引量:3
- 2012年
- 留守农民是指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懂技术有门路的人进城务工或经商后剩下的在农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留守农民数量越来越少,劳动技能愈来愈低,留守农民的低素质化问题凸显,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需要从加强基础教育、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加强留守农民的心理保健、引进外部智力因素等方面采取措施提升留守农民的整体素质。
- 唐萍
- 关键词:留守农民新农村建设
- 在思政课中彰显抗击疫情的制度优势被引量:1
- 2022年
- 抗击新冠疫情的伟大实践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彰显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一盘棋、以人民为中心、依法科学抗疫等抗疫制度优势。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彰显抗疫制度优势,能够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意识、制度自信和担当精神。为此,应当在中学思政课教学中将制度优势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覆盖、实践教学扩展、网络平台补充、“大思政课”合围、思政课一体化等方面,不断在思政课堂中彰显制度优势。
- 曹明
- 关键词: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