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作品数:91 被引量:223H指数:8
- 相关作者:吴翔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论现代主体生命体验关怀下的国家生态治理逻辑——从经典马克思主义根本价值追求谈起被引量:4
- 2020年
- 在人的生存与发展向度上,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追求是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所伴随的人之"类本质压抑",实现"人的解放"。这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根本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题中之义,亦是现代国家生态治理的重要动力和依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引领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擘画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创造人民共享良好生态福祉的美好生活,向"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迈进,彰显了基于生态福祉的主体关怀。这构成一条既具民族意义又具世界意义的现代国家生态治理经验,对新征程中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入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叠加的关口,最大效力凝聚生态治理共识与合力是使其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大力建构与传播基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和现代主体生命体验关切的生态文化,不断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生态治理。
- 陈思敏
- 关键词:经典马克思主义终极关怀生命体验
- “两个结合”的理论范式、哲学基础与建构原则
- 2023年
- 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把对“两个结合”的理论探索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明确提出了“两个结合”的理论范式,系统阐明了“两个结合”的哲学基础,典范性展示了“两个结合”的建构原则。“两个结合”的理论范式是“马魂、中根、外鉴”,党的二十大报告分别作了明确、深入的阐述,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壮阔图景;“两个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六个必须坚持”,这6个方面正是以“马魂、中根、外鉴”为理论范式提出来的;“两个结合”的建构原则包括实践性明证、结构性把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整体性融通与哲学性升华。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来看,“两个结合”元理论体系的理论硬核已经确立。
- 陈鸿儒
- 关键词:理论范式哲学基础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驰援的整体性治理--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以医疗驰援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是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的应急管理举措,其运行过程呈现出整体性治理的实践特性和行动逻辑。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以条块关系为基础的管理体制难以应对综合性、复杂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不足和整合不力等问题突出,削弱了医疗驰援效能。医疗驰援整体性治理需要协调整合驰援决策机制、供给机制、后勤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碎片化问题,为处在危险中的民众提供适宜且高效的应急卫生服务。
- 陈第华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碎片化整体性治理
-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中个人的伦理责任--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被引量:3
- 2022年
- 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对可能出现公共利益挤压个人权利的问题,但这种非常态下的权宜之策对阻断病毒传播至关重要,经得起合法性考验。为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蔓延,每个人都要承担协调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适度让渡个人权利、参与疫情防控、平等对待患者和高风险地区同胞、合理约束自己需求等伦理责任。相关职能部门应当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引导树立共同体意识、制定伦理指南、加强沟通解释等方式确保个人的伦理责任落实到位。
- 陈第华陈芳妹邱丽芳张忠
- 关键词:重大传染病伦理责任公共利益个人权利
- 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研究被引量:22
- 2022年
- 当前医学类专业教育存在专业课程片面倚重临床训练,思政教育医学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成为破解这种教育困局的必由之路。医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思政教学中凸显医学特色也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为此,要树立大医精诚的人才观和教育共同体观,凝练富含医学特色和思政意蕴的教学模块,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的联席会议机制。
- 陈第华张忠
- 关键词:思政课程医学类专业
- 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担当的三个着力点
- 2024年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形塑大学生自信自强文化人格的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有着特殊文化担当。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化担当,涉及明晰担当、彰显重点、践行体系3个紧密相连的着力环节。明晰担当,就要捋清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的关系理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为内容载体、以“化”为方法渠道铸魂育人。彰显重点,就要全面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在历史与现实的纵向对照、自我与他者的横向比较中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何以不同”。践行体系,既要在场域维度使文化塑造与课程结构互补融通,也要在主体维度让教师文化引导与学生文化自觉协调共促,以培养大批能够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新人。
- 周禄涛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担当自信自强
-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被引量:3
- 2024年
- 随着数字技术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不断深入与融合应用,数字技术已成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可以在思维、动能、要素以及市场等方面为乡村文化产业全方位赋能,并从产业业态、产业模式、产业体系、产业生态等方面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依然存数字技术基础构建乡村文化产业新业态不足、乡村要素市场困境限制了数字技术赋能效应、乡村文化产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以及乡村文化产业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应采取措施加强乡村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字技术同乡村文化产业的充分融合和完善乡村文化产业治理机制。
- 陈晓枫陈瑞旭裴文霞
- 关键词:数字技术
- 公共健康治理的伦理诉求及其机制保障被引量:4
- 2023年
- 公共健康治理通过配置和运行公共健康资源,决定健康服务的供给状况和服务对象,其发展状况是考察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有益视角。我国以人民为中心,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要求公共健康治理坚持公平、效率、协同、人道的伦理价值,通过人人共享健康成果和特殊照顾健康弱势群体的统一,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此目标,需从机制上落实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均等化的义务、科学确定公共健康服务优先次序、为健康弱势群体提供适度健康优待、明确个体的健康责任,多措并举,切实改善公众健康。
- 陈第华陈芳妹邱丽芳张忠
- 关键词:伦理诉求
- 健康共富的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被引量:1
- 2024年
- 健康共富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健康治理的目标,它是对“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理念的落实,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是健康资源公平配置的结果,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具有目的价值。实现健康共富,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以人民需要为导向提供健康公共产品、落实每个人的健康职责、实现健康治理成果人人享有,以共治实现共享;落实健康优先发展的价值要求,将健康优先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以凸显健康治理的价值;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原则,提高健康治理效率、增强健康公共产品可及性、特殊照顾健康弱势群体,以提高健康治理成效。
- 张忠陈芳妹陈第华
- 关键词:共同富裕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区域医疗驰援动员机制的优化——以抗击新冠疫情为例
- 2024年
- 区域医疗驰援动员是缓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的应急之举。它肇始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当地医疗卫生系统超负荷运行,多元动员主体通过多样化动员手段激发动员对象的援助意愿,并通过发挥保障系统的作用,确保动员机制高效运转。由系统论观之,区域医疗驰援动员机制在动力、运行和保障等不同环节都亟待完善,这需要区分不同主体的动员职责、增强公益组织的动员功能、提升制度保障的动员价值、发挥市场机制的动员作用、综合应用多样化动员手段,以提高医疗驰援动员的整体效能。
- 张忠陈第华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动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