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作品数:523 被引量:359H指数:7
相关作者:陈亮敖素郭世超黄春郭晓丹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5篇哲学宗教
  • 66篇文化科学
  • 62篇艺术
  • 18篇政治法律
  • 18篇文学
  • 17篇语言文字
  • 16篇经济管理
  • 14篇历史地理
  • 9篇社会学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军事

主题

  • 41篇哲学
  • 27篇文化
  • 23篇伦理
  • 21篇主义
  • 20篇道德
  • 19篇良知
  • 15篇艺术
  • 13篇审美
  • 13篇美学
  • 12篇视域
  • 10篇社会
  • 10篇《溪山琴况》
  • 9篇心学
  • 9篇意蕴
  • 9篇逻辑
  • 9篇教育
  • 8篇庄子
  • 8篇伦理学
  • 8篇儿童
  • 6篇现象学

机构

  • 425篇贵州大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天津商业大学
  • 2篇贵州省社会科...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安顺学院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广西生态工程...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张柯
  • 3篇邓国元
  • 3篇龚晓康
  • 2篇关兴丽
  • 2篇黄旭东
  • 2篇梅其君
  • 2篇郭晓林
  • 1篇胡嘉明
  • 1篇安世遨
  • 1篇福田殖
  • 1篇鹿博
  • 1篇吴致远
  • 1篇潘明栋
  • 1篇马涛
  • 1篇陈艳波
  • 1篇王进
  • 1篇张学立
  • 1篇周惠玲
  • 1篇潘平
  • 1篇徐爱琳

传媒

  • 83篇汉字文化
  • 50篇哲学进展
  • 35篇艺术科技
  • 19篇美与时代(美...
  • 15篇贵州大学学报...
  • 15篇艺术评鉴
  • 11篇教育文化论坛
  • 10篇改革与开放
  • 8篇戏剧之家
  • 5篇今古文创
  • 4篇哲学研究
  • 4篇西南民族大学...
  • 3篇北方音乐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3篇贵州社会科学
  • 3篇贵州文史丛刊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3篇世界哲学
  • 3篇芒种(下半月...
  • 3篇安顺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22篇2022
  • 84篇2021
  • 65篇2020
  • 64篇2019
  • 41篇2018
  • 37篇2017
  • 11篇2016
5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里达论宽恕:作为“不可能”的“可能”被引量:3
2017年
德里达认为,真正的宽恕应该是宽恕那些"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不请求宽恕的人"。如果一种罪行可以轻易被"补救"与"原谅",这是人们永远都可能做到的;严格意义上的宽恕不能出于"同情",不能出于"交换",也不能出于特定"目的",因而属于"不可能"的绝境性体验。但宽恕的"不可能"中蕴含着"可能",他者的"相异性"是其得以可能的本体论依据;人类正是经由宽恕,方能实现对自我有限性的超越,并获得自身的最终解脱。在此意义上,"解构"并非"摧毁"了宽恕,而恰恰是对宽恕的"建构"。
龚晓康
关键词:宽恕解构他者无限性
“恶”之缘起、明觉与去除——以王阳明“四句教”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4
2019年
王阳明“四句教”围绕善恶问题而展开,其理论前提为“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心体作为无限感通的一体之仁,超越善恶的相待性,此即“无善无恶心之体”;心之应物起念处即是意,一体之仁遂有感通与阻隔之别,此即“有善有恶意之动”;而一体之仁的感通或阻隔,皆能为良知所自然明觉,此即“知善知恶是良知”;行事上磨练之工夫,涤除私欲执着之障蔽,以恢复心体之感通,此即“为善去恶是格物”。可见,“四句教”对于“恶”之问题有着完整而清晰的阐明:心体无恶,表明“恶”为非本体性的存在;意动有恶,表明“恶”具有因缘和合的性质;良知知恶,表明“恶”能为主体所明觉;格物去恶,表明“恶”能为工夫所破除。其间涉及道德本体之确立、伦理责任之承担、自由意志之可能、道德行为之价值等问题。由此,王阳明不但构建起了融本体与工夫为一贯的修证体系,亦构建起了心学之道德形上学。
龚晓康
关键词:遮蔽诚意致知
王弼与欧阳建“言意观”之比较被引量:1
2022年
“言意之辨”是魏晋时期着重讨论的话题之一。“言意之辨”是指研究人们凭借语言文字是否可以把握住事物的现象以及理,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能否把人的认识表述出来。在魏晋时期主要有“言尽意”“言不尽意”以及“得意忘言”三种思想。“言尽意”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欧阳建,他认为感性经验世界作为人的认识对象,它是客观独立的,不依赖于人附加给它的名称、概念和语言,并且言能尽意。“得意忘言”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弼,他认为执着于“言”和“象”不会“得意”,而是强调“得意”需要暂时抛下“言”和“象”,把握经典的精神本质高于抓住文字符号,不要受文字的束缚,这才是王弼想表达的思想。欧阳建与王弼二人为后世对“言意观”的认识提供了不同的方向。
陈丽芹
关键词:得意忘言
从技艺概念看“庖丁解牛”表现“道”之过程
2021年
道家思想与海德格尔哲学有许多相通之处,他们通过对技艺的描述所得出的某些结论和价值取向也极为接近。但是,双方在文化背景、生存处境、以及思维方式上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研究者们常认为"技艺"概念是用来沟通双方思想的桥梁。这个词并不单单指今天的科学所属于的现代技术之本质的领域,还包含了中国自古以来就很注重的"艺术""手艺"等内涵。海德格尔也对此含义有所洞悉,他指出"技艺"不只是表示手工行为和技能,同时也代表了精湛技艺和各种美好艺术的名称。"庖丁解牛"一是"技艺"层面的超越,由生到熟能生巧的过程;二是"道"层面的超越,由巧到出神入化,最后达到"游刃有余","技"以"道"为体、"道"以"技"为用、"技"与"道"水乳交融的境界。
郭沐绫
关键词:庄子庖丁解牛
恩格斯生态共同体思想的意蕴及价值——基于《自然辩证法》的论域
2022年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蕴藏着生态共同体思想的丰富内涵。其生态共同体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总方针,以共同体思想的不同维度为构成要素,在批判工业文明天人割裂局面的基础上得以生成和发展。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从自然的存在特性和发展特质入手,阐明自然是人类无机的身体;从人在自然中的合理定位着眼,阐明人是自然中的人,深刻揭示人与自然的共生性,探究生态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底蕴。在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密钥的现代社会,恩格斯的生态共同体思想拓展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理路,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态智慧之光。
郭红军童晗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共同体
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本义考论——从梁启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谈起被引量:6
2017年
梁启超将顾炎武"亡国"与"亡天下"的论述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其含义已与顾氏原义有了很大差别。顾炎武的原义实质上是政治哲学问题,强调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理论关切的具体内容和处世行为的政治社会意义,由此反对士大夫对佛老、玄学、心学甚至理学的理论喜好和士大夫处世的自由言行。梁启超则将国家振兴之希望,寄托于士大夫之自我社会意识的觉醒和才能道德水平之提升,强调士大夫的社会担当职责。造成两者差异之原因在于梁启超的心学和现代启蒙思想背景,而顾炎武则基于中国传统经学的现实关切和理论品格。今天,思考两者的差异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王进
关键词:政治哲学
浅谈“国学热”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基于马克思哲学方法论的观点被引量:1
2020年
在当今社会,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我国的地位是较高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根基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具有一系列深远的影响,从而引发了一种"国学热"的现象,此种现象有利有弊,研究"国学热"现象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自信,所以,提出"国学热"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可以完善我国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信。运用马克思哲学方法论中的实事求是、辩证分析法、辩证否定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学热"的一些问题,以便于找到其应对措施与启示。
刘梅梅
关键词:国学热马克思哲学方法论文化自信
论“形式显示”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实际位置被引量:3
2017年
探讨"形式显示"的实质含义,可以使我们更透彻地观察"形式显示"在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定位:形式显示指示着一条"存在与时间"之路。通过对实际位置的阐明,我们就能在前后向度上对既有主流观点进行修正:其一,"形式显示"之思并非仅仅发端于1919年讲座,其源头还要更早;其二,"形式显示"之思并不仅存于早期海氏思想,而且以不同形式贯彻于其后期思想。我们对海氏思想的整体理解由此得到了重要推进。
张柯
庄子《齐物论》中的形上境界之道
2021年
我们常常以老子实存之道去理解庄子之道,这样往往是只得其形未得其神,始终无法真正体会庄子的超越思想。《齐物论》是庄子思想的集中体现,在《齐物论》中,庄子强调的是一种形上境界之道,即把"道"内化为一种理想境界。在此境界里,人去除了是非偏见而重新回归原始本心,就此心而言,体现的乃是人与人、人与天地和谐共生、互相包容的精神境界。
李应鸿
游戏化的审美:“网红”审美同化批判被引量:2
2020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红同款”已然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审美标准和消费倾向。“网红”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相继走红与成名,成名后导致大众对其吃、穿、住、用、行纷纷效仿。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网红”审美化的原因,接着分析“网红脸”存在其实只是满足了拟像世界的真实性,而它的这种真实性加大了与真实世界的界限,最后讨论“网红同款”的消费符号性,正是这种消费符号消解了审美符号所指,把“网红”符号当作一种新的客体与符号进行研究,这样的网红审美实则是一种游戏化审美,它最终会走向一种虚无。从三种理论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网红”审美标准的不合理性,但这种不合理性并不能阻止其在当代消费文化中的存在。
肖馥如
关键词:消费文化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