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作品数:278 被引量:3,331H指数:32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信用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9篇经济管理
  • 12篇政治法律
  • 6篇社会学
  • 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85篇农业
  • 77篇农地
  • 44篇农户
  • 34篇确权
  • 29篇农地确权
  • 28篇农地流转
  • 25篇农村
  • 24篇产权
  • 22篇劳动力
  • 20篇地权
  • 18篇农民
  • 16篇乡村
  • 14篇非农
  • 13篇逻辑
  • 12篇交易
  • 10篇地产权
  • 10篇中国农业
  • 9篇地权稳定性
  • 9篇服务外包
  • 8篇农地产权

机构

  • 258篇华南农业大学
  • 17篇华中农业大学
  • 11篇安徽农业大学
  • 6篇广东金融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广东外语外贸...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北财经大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西南财经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西南政法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河南财经政法...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23篇罗必良
  • 16篇张露
  • 5篇李琴
  • 5篇米运生
  • 4篇何勤英
  • 3篇柳松
  • 3篇张林秀
  • 3篇谢琳
  • 3篇罗明忠
  • 3篇李尚蒲
  • 2篇张超
  • 2篇胡新艳
  • 2篇蔡键
  • 2篇邹宝玲
  • 2篇何一鸣
  • 2篇钟文晶
  • 2篇赵锐
  • 1篇孙宝国
  • 1篇王春超
  • 1篇吴荻枫

传媒

  • 21篇南方经济
  • 19篇华中农业大学...
  • 14篇农村经济
  • 13篇农业技术经济
  • 12篇学术研究
  • 1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1篇财经问题研究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村经济
  • 7篇中国农村观察
  • 7篇社会科学战线
  • 6篇江海学刊
  • 5篇经济理论与经...
  • 5篇改革
  • 5篇管理世界
  • 5篇制度经济学研...
  • 4篇经济研究
  • 4篇农林经济管理...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经济科学

年份

  • 7篇2024
  • 31篇2023
  • 42篇2022
  • 38篇2021
  • 44篇2020
  • 44篇2019
  • 29篇2018
  • 22篇2017
  • 1篇2016
2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产权界定到产权实施——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的过去与未来被引量:101
2019年
本文基于产权界定与产权实施的概念梳理认为40年来中国农地经营制度变革,从最初农民对农地产权的争权与国家的还权,到后来稳定承包关系与农地确权,其核心主线主要是围绕产权界定来展开的,其基本的制度目标是试图通过赋予农民以承包土地的排他权并强化其稳定预期,来促进农地流转与农业规模经营。但是,产权强化并未取得预期的政策效果。文章强调,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不能仅仅局限于农地产权界定层面的制度安排,更要探索产权实施层面的经营方式转型。降低农地产权的实施成本,依赖于交易制度的创新及其组织选择。
罗必良
关键词:农地经营制度产权界定农业规模经营
农地功能的再认识:保障、福利及其转化被引量:11
2019年
随着人地关系变化与农村社会变迁,有必要重新认识农地功能。通过对农地保障与农地福利的概念识别,结合农户生活所需和现实情境,可将农地福利保障功能细分为生存保障功能、集体互惠功能、财产享益功能和情感寄托功能。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农地功能诉求存在差异性。尽管老一代农户对农地依然有着较强的情感寄托诉求,但随着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与择业空间的扩大,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不断弱化,福利功能尤其是财产功能逐步显现并增强。农地保障功能转换为福利功能依赖于农地经营权的让渡,可通过引导不同类型农户有序参与到农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地流转市场等途径,促进农地流转交易的市场化。
邹宝玲罗必良
农业减量化:农户经营的规模逻辑及其证据被引量:96
2020年
本文将农户分为五种类型,并将农地规模分解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与连片规模,由此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阐明农户减量化的规模逻辑。基于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对于所有样本农户来说,地块规模越大,减施量越高。其中,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型小农,减施量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而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型小农,减施量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②农户连片规模扩大,减施量就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地块规模扩大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③农户社会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连片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据此,农业减量化,应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形成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然后诱导服务供应商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实现服务规模经营对农地规模经营的替代。
张露罗必良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何以影响县域产业经济?被引量:3
2022年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借助县域产业经济发展来防范规模性返贫并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为此,2021年国家继续延续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着力打造“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财政投入新格局。文章借助政策实施的准自然试验,利用2016—2018年全国县域数据,考察了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对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显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且以激励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长为主。此外,该政策还有效改善了涉农资金使用效率。机制分析显示,该政策不仅具有激励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的作用,还能够引导贫困县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的投入,同时也提升了财政涉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因此,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有效改善了贫困县涉农资金使用效率,下一步应稳健有序推广该政策,加强对产业项目的投入,以脱贫地区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仇童伟张丹茹罗必良
关键词:财政涉农资金产业经济
逃离抑或竞争:地权稳定性对农民教育投资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其分配方式及其稳定性状态直接决定了农民的生计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然而,中国农村地权的模糊性和不稳定性曾一度长期存在,既抑制农民生产稳定性预期的形成,也催生出农民的地权博弈策略。本文研究发现,长期地权不稳定的地区,农民更为认同“读书改变命运”,或通过提升人力资本以“逃离”不稳定的生存环境,或通过教育信号显示以强化家庭地权竞争力量。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地权稳定性不足的村庄农户具有更高的教育投资水平、受教育年限更长,且更不认同“读书无用论”;地权不稳定作为历史遗产会形塑“读书重教”的集体意识。本文强调,中国农村家庭的教育投资隐含着深刻的产权经济学逻辑。
耿鹏鹏罗必良
关键词:地权稳定性信号显示教育投资
地权稳定能激励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吗被引量:26
2018年
已有关于地权稳定性和农业长期投资的研究较少虑及劳动力非农转移这一不可逆的趋势。本文讨论劳动力非农转移背景下地权稳定性对农户农业长期投资的影响机理及其效果,以跨期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例,结合CLDS(2014)7217个样本农户的实证分析表明:(1)总体上,地权稳定性的提高会促进农户进行长期投资,强化对跨期经济作物的种植倾向;(2)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加则削弱地权的投资激励效应;(3)强化农业公共服务能够缓解非农就业对产权投资激励效应的负向影响。因此,在农业劳动力非农转移的情景下,在稳定地权的同时改善农业公共服务,能够有效诱导农户的长期投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洪炜杰罗必良
关键词:农地产权非农就业
农地确权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准入门槛视角被引量:13
2018年
尽管农地确权被认为能够降低农村信贷市场特别是机构贷款的准入门槛,但对于确权如何及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准入门槛,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一般加速回归模型(GBM)进行实证,结果发现:农地确权有着显著的"德·索托效应",它能缓解信贷配给并提高农户信贷可得性;按照效果大小,农地确权的量化影响依次是:使固定资产门槛降低79.78%,收入门槛降低33.62%,交易费用门槛降低31.12%。鉴于农地确权在降低信息门槛方面的效应尚不显著,从而表明进一步完善征信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米运生石晓敏张佩霞
关键词:农地确权准入门槛信贷可得性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从打开城门到开放村庄被引量:23
2021年
制度是解构工农城乡关系生成及演化规律的关键。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制的制度变迁,由集体经营变革为家庭经营,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财政包干制度促进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业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进入非农产业。随后的分税制则激发工业化与城市开发热情高涨,大量农业用地被征收为国有用地,也促使农业劳动力由农村地区转向工业与商业聚集的城市,但在户籍制度的约束下,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难以获得市民化的身份认同,人户分离成为普遍现象。制度问题的根源在于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逻辑,造成生产和生活要素向城市单向流动和集中,从而形成城乡分割、引发城乡关系扭曲与不可持续问题。打破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格局、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策略在于:打开村门,以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为突破口;反哺乡村,以城乡融合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缓解约束,以开放村庄引导主体与要素进村;构建载体,以县域经济发展融入城市价值链。
张露罗必良
关键词:新型城乡关系县域经济
确权方式、资源属性与农地流转效应——基于IPWRA模型的分析被引量:11
2018年
基于"地权界定方式——资源属性——农地流转"的分析线索,利用农户问卷数据并采用双稳健估计的IPWRA模型,比较分析不同的确权方式所对应的农地资源属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农地流转的差异性效应,研究发现:相比于常规确权,整合确权方式能够促使农户农地流转的参与率增加22.1%,流转规模提高24.3%。在农地产权界定的实践中,应该尊重农村基层组织富有创见的探索,在改善农地资源属性硬性约束的基础上推进农地确权,从而通过土地价值提升和交易成本下降的双重作用,有效释放确权改革政策的制度红利。
陈小知胡新艳
关键词:农地流转
构建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被引量:4
2020年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缓解相对贫困将作为新的时代命题横亘眼前。相对贫困具有比较性、主观性、多元性、长期性等特点,它反映的不仅有经济层面的福利相对不足,还有非货币方面的公共服务相对不足。因此,应当积极建立遏制返贫的长效兜底机制、激发活力的长效动力机制、化解约束的长效支持机制、阻断代际贫困的长效培育机制、广义福利的长效诱导机制等,不断提升相对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有效解决相对贫困问题。
罗必良
关键词:相对贫困贫困治理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