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江西省聚合物微纳制造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 羟基化纳米多孔碳改性锂硫电池隔膜的研究
- 2020年
- 锂硫电池作为新一代二次电池拥有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为解决其穿梭效应引起的容量快速衰减的问题,通过在隔膜上修饰一层功能性的中间层来抑制穿梭效应是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研究了羟基化纳米多孔碳中间层材料及其构效关系,实验得出使用孔径为100 nm的羟基化多孔碳材料NPC-100能够有效的抑制穿梭效应,提升电池循环性能。
- 黎海明吕瑞华
- 关键词:锂硫电池多孔碳
- 冷冻干燥法制备木浆纤维素隔膜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0年
- 当前,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LIBs)中最为广泛的聚烯烃隔膜存在着润湿性差及热稳定能力低的两大缺点,严重的限制了电池性能的提升。纤维素对电解野的可润湿能力强、耐热温度高,是代替聚烯烃制备LIBs隔膜的理想材料。本文选用木浆为原料,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了高吸液率与高热稳定性的纤维素基LIBs隔膜。
- 刘家辉柳和生
- 关键词:木浆冷冻干燥
- 聚乳酸/柠檬酸三丁酯改性微晶纤维素的制备与性能被引量:5
- 2021年
- 选用微晶纤维素(MCC)和短链的柠檬酸三丁酯(TC)在溶液体系中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表面改性纤维素(TM)。扫描电镜研究发现,酯交换的改性过程完全破坏了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减小了纤维素的分散尺寸,由50μm减小为200~300nm;动态力学热分析和流变性能分析表明,纤维素的表面改性改善了其在聚乳酸中的分散效果,提升了与聚乳酸基体的界面相容性;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添加3%的TM,聚乳酸的结晶度提升10倍以上。
- 江元平张云秀李嘉莉黄苏萍严悰杨鸣波郑少笛柳和生
- 关键词:聚乳酸纤维素生物降解表面改性
- 石墨烯气凝胶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17年
- 石墨烯以其高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催化、吸附等领域,同时也延伸出许多相关材料,石墨烯气凝胶就是其中之一。综合介绍了4种石墨烯气凝胶的合成方法,阐述了相关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 蔡之望刘峙嵘
-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
- Fe(OH)_(3)@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2021年
- 相比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具有更高的理论容量与能量密度。通过简单的油浴加热将FeCl 3溶液在氧化石墨烯(GO)/面粉水热碳化后的材料上原位生成了Fe(OH)_(3)纳米颗粒,随后进行渗硫制备出了锂硫正极复合材料。Fe(OH)_(3)具有大量的亲水基团,能够对多硫化物进行物理、化学吸附。GO与面粉水热碳化后的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能够负载更多的活性物质S。该锂硫正极复合材料组装后的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2 C时有1124 mAh/g的初始容量,循环100圈后仍有800 mAh/g以上的容量;在0.5 C时有900 mAh/g初始容量且在高达300圈的循环后仍然具有600 mAh/g以上的容量。
- 史广峰柳和生
- 关键词:氧化石墨烯面粉锂硫电池正极材料
- PVDF/PAN/BaTiO3复合材料层状介电薄膜制备及性能
- 高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PVDF基介电材料一直是现代电子电气行业的追求[1]。目前,提高PVDF介电常数的主要方法是向其中添加导电纳米填料[2]或高介电常数陶瓷纳米粒子[3]。相较于导电纳米填料,陶瓷纳米粒子引起的漏电流较...
- 汪斌柳和生那兵
- 关键词:纳米钛酸钡
- 新型芳香三嗪超交联多孔聚合物去除水溶液中甲基橙(英文)被引量:4
- 2019年
- 有机染料,尤其是阳离子染料甲基橙(MO)是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之一,开发新型高效吸附剂去除MO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含氮原子单体2,4-二氨基-6-苯基-1,3,5-三嗪通过一步傅克烷基化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芳香三嗪超交联多孔聚合物(HAPP)。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元素分析(EA)、热重分析(TGA)、固体^(13)C核磁共振(^(13)C NMR)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表征了材料。结果表明,HAPP材料是表面不规则的粗糙无定型多孔有机聚合物,具有较高比表面积(104.4 m^2·g^(-1))和良好的热稳定性。HAPP对水溶液中的染料MO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对MO最大吸附容量(qmax)高达249.3 mg·g^(-1),比之前一些文献报道的多孔材料MO吸附容量高。通过实验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详细讨论了HAPP高效吸附MO的吸附机理。5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表明,HAPP对MO的去除率没有显著下降。
- 何妍李豪周莉徐婷彭昌军刘洪来
- 关键词:一步法甲基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