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史系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刘晓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医药卫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日心说
  • 1篇学位
  • 1篇药物
  • 1篇药物学
  • 1篇宇宙
  • 1篇日影
  • 1篇社会经济史
  • 1篇硕士
  • 1篇硕士学位
  • 1篇宋代
  • 1篇陶瓷
  • 1篇天文
  • 1篇天文仪器
  • 1篇吐鲁番盆地
  • 1篇盆地
  • 1篇砖瓦
  • 1篇唯一性
  • 1篇文化传播
  • 1篇接收者
  • 1篇解码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吐鲁番学研究...

作者

  • 1篇刘晓
  • 1篇刘未沫

传媒

  • 4篇科学文化评论
  • 1篇中国农史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西夏研究
  • 1篇自然科学博物...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传播者的作用 来华传教士对日心说的态度
2017年
日心说提出后在西方反响巨大,但传入中国的历程却缓慢而曲折。知识传播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知识传播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由于传教士受知识背景、教会禁令、新旧理论冲突、传教的实际需要等各种因素所限,对日心说在中国的传播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策略,进而影响到中国人对日心说的接受。本文以利玛窦、阳马诺、邓玉函、汤若望等相关传教士为例,针对传播者这一重要的传播环节来探讨为什么日心说没有在中国顺利传播。
柳紫陌
关键词:传教士哥白尼日心说
西夏陶瓷建筑构件的社会经济史阐释
2023年
西夏陵出土的精细白瓷瓦是独具西夏特色的建筑构件,其制式、纹样显示了西夏与吐蕃、辽、金和宋有着深厚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西夏瓷业大量使用模具,具有综合现有技术长处的特点。窑口分布合理,产品层次分明,显示了西夏知人善用、积极吸收先进文明、追求高品质的理想。
黄荣光
关键词:建筑构件
晋唐时期吐鲁番盆地的谷物种植与收获时间考证——基于吐鲁番出土文献被引量:3
2022年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大量晋唐时代的文献,为我们研究当地居民的农业活动和植物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文献所提供的谷物种植、收获的大致日期,结合朔闰表和史日对照表,推定晋唐时期吐鲁番盆地居民大麦、小麦、糜与粟的大致播种与收获时间。研究发现,晋唐时期吐鲁番居民一般于公历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小麦,3月中、下旬播种大麦,6月下旬至7月初收获大麦,7月中下旬收获小麦;糜与粟的种植时间相对灵活,大致为公历5月下旬至7月中旬,收获时间不晚于10月下旬。因夏季需要抢收大、小麦,故二者的交租或偿还时间与收获时间大致吻合;秋季因农活较少,种田人可从容治秋,故上缴糜与粟的日期要晚于秋收时间。
蒋洪恩武海龙王广超王博
关键词:吐鲁番盆地谷物收获出土文献
柏拉图论宇宙的唯一性被引量:2
2017年
《蒂迈欧》中的宇宙唯一性论证,既包括从神的善意而来的外部论证(模仿动物理念而造的宇宙是唯一的),也包括从内部构成成分来说的内部论证(用尽了一切的宇宙是唯一的)。这两个论证的合理连接来自对"囊括者"概念的正确理解。在外部论证中,通过诉诸囊括者概念,可见宇宙和动物理念这两个整体之间建立起了结构类比,宇宙也因此获得了生成界最大囊括者的形式性特征,因此是唯一的。在内部论证中,"囊括者"所代表的整体部分关系具体到宇宙内部:其"部分"被确定为元素;"囊括一切于自身之中"也被具体化为穷尽了所有能量和元素;因此宇宙是唯一的。内部论证同时针对原子论者的多宇宙观,并对其同名"囊括者"概念进行了改造。最后,柏拉图也称宇宙灵魂是囊括者,其"部分"是数学比例。宇宙灵魂的创造穷尽了音律学中所有的和谐比例,它在时空中首先被按照长度展开,体现为按比例分配带动恒星和行星的同圜与异圜;其次,在面和体上的表达为火、土、气、水所对应的四、六、八、二十正多面体及宇宙和灵魂所对应的球体。这种数学关系是囊括者内在统一性的来源,也是柏拉图在不同等级的囊括者之间建立起同构类比的原因。五个宇宙的假设也可以看作是从理念、纯比例(按照长度)、面、体及生成之宇宙这五个层面对囊括者存在结构的分别表述。
刘未沫
恒星观测与新天文学革命
2021年
近代欧洲的新天文学革命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时期即已成熟的偕日升观测技术以及黄道十二宫为主的坐标体系。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岁差现象有深刻的认识,使得后来的第谷能够创建一套更为精密的恒星表,为开普勒发现椭圆定律奠定基础。而古代中国的恒星观测采用了冲日法和以二十八宿为主的坐标体系,由于缺乏对岁差效应的准确的理解和解释,中国古代天文学理论在根本上是不确定的。
王广超郑涵
关键词:开普勒
赵承嘏与北平研究院药物研究所被引量:2
2016年
1赵承嘏与药物研究所的建立 赵承嘏,名石民.1885年生于江苏江阴,清末秀才,1905年获得江苏省官费资助留学英国,1911年取得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学位,1914年获得瑞士日内瓦大学博士学位.1916年,赵承嘏进入法国罗克药厂工作1923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北平协和医学院药物化学教授(后兼药物学系代理主任).1932年,赵承嘏应国立北平研究院院长李石曾邀请,离开协和,主持由北平研宄院与中法大学联合创办的药物研究所(图1).北平研究院与中法大学是当时留法学者的大本营,赵承嘏在法国工作期间即与李石曾等人相识,认同其学术研究及办院理念,故欣然接受邀请.
刘晓
关键词:药物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宋代四大浑仪的设计与展示价值被引量:2
2021年
浑仪是中国古代天文测量中最重要的仪器,具有象天与望准的功能,在许多科技馆与博物馆中,都可以见到浑仪的身影。不过,古代浑仪的形制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历经多次转变。汉唐之际的浑仪,更加突出对宇宙结构的演示功能。宋代以后,浑仪的观测功能开始受到重视,北宋时期共铸造了四件浑仪,在许多细节上有所不同。北宋四大浑仪在改造中注重结构的简化与测量精度的提高,并直接推动元朝郭守敬发明了简仪。在当代,对宋代浑仪的多样化展示不仅反映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也折射出今人看待宋代科技的新视角。
汤深语
关键词:浑仪天文仪器宋代
《周髀》中“勾股量天”与“计算日影”传统的演变——试论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宇宙论与计算被引量:1
2021年
《周髀》中存在"勾股量天"和"计算日影"两个传统,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文章试图以这两个传统自汉至唐初的发展与演变为中心,探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宇宙论与计算之间的关系。最初,《周髀》中的盖天说模型与计算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后来,随着历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观测技术的提高,历法计算与宇宙论模型开始分道扬镳。自唐中期伊始,中国古代天文学进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宇宙论与计算之间是相互脱节的。
王广超
跨文化传播视野下明清士人对日心说理论的接收与解码
2022年
明清士人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是日心说理论东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传播进程。在面对传教士带来中国的日心说理论时,明清士人并不是一味消极和被动。从传播学的视角对日心说的接受者进行受众分析,探讨作为接收者的中国人如何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观念,他们对信息的态度、解码信息和调解新旧认知之间矛盾的方式,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日心说东传。
柳紫陌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接收者解码
应用先行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兴起
2022年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理论,通过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手段实现的一种信息技术,由于其去中心化的特点而广泛兴起。区块链技术传入中国经历了金融关注、技术聚焦与政府引导下的全面推动三个阶段。区块链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走出一种应用先于研究,实践反推理论的发展路径,相较于传统技术的传播它没有明显的传播方向,中国对这项去中心化技术强调自主可控的管理。
汤深语
关键词:技术应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