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业部西北黄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41 被引量:135H指数:7
相关作者:段辛乐田宏刚赵奇房冰李晓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延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缢管蚜
  • 13篇禾谷
  • 13篇禾谷缢管蚜
  • 9篇基因
  • 8篇苹果
  • 7篇抗药
  • 7篇抗药性
  • 6篇抗药性监测
  • 5篇苹果蠹蛾
  • 5篇种群
  • 5篇蠹蛾
  • 4篇蛋白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食心虫
  • 4篇种群遗传
  • 4篇微卫星
  • 4篇小食心虫
  • 4篇梨小食心虫
  • 4篇抗性

机构

  • 41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江苏出入境检...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陕西理工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17篇陈茂华
  • 8篇李玉婷
  • 8篇段辛乐
  • 6篇乔宪凤
  • 6篇王康
  • 4篇彭雄
  • 3篇李怡萍
  • 3篇仵均祥
  • 3篇赵奇
  • 3篇郑燕
  • 2篇宋月
  • 2篇袁向群
  • 2篇钱路
  • 2篇张蒙
  • 2篇李晓叶
  • 2篇房冰
  • 2篇彭丽娟
  • 2篇张旭东
  • 1篇刘小凤
  • 1篇李红霞

传媒

  • 8篇昆虫学报
  • 5篇植物保护学报
  • 4篇西北农业学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生物安全学报
  • 2篇中国昆虫学会...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植物保护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植物检疫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禾谷缢管蚜抗药性监测及Ace1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禾谷缢管蚜田间种群的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分子多态性及其对常见几种农药的抗性水平,并分析Ace1基因多态性与抗性水平的关系,为禾谷缢管蚜的抗药性治理及综合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RT-PCR技...
左亚运潘红燕陈茂华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多态性选择性剪切抗性水平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2年
土壤水热因子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子,尤其是在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通过对黄土高原不同自然植被恢复阶段的土壤水分和温度的长期监测,研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8—10月草地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11月辽东栎林群落的土壤温度显著高于其他群落,随着植被恢复,土壤温度变化的范围和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土壤水分有所减少,但并不影响土壤水分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温度和水分呈显著负相关,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有一定的时间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自然植被恢复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王俊郭金龙张永旺魏瑶瑶郑恩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温度土壤质地黄土高原
麦长管蚜有翅成蚜母代饥饿对其后代发育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有翅成蚜饥饿胁迫下的母性效应,为迁飞性有翅蚜在新栖息地的成功定殖和种群延续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取食个体为对照,观察麦长管蚜有翅成蚜饥饿24, 48, 72, 96, 120和144 h后的存活率以及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个体大小和随后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评价母代饥饿胁迫对后代的潜在影响。【结果】在同一处理时间,饥饿组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存活率均低于正常取食对照,且在饥饿胁迫期间很少产仔,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高于正常取食对照。随母代饥饿时间延长,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随饥饿时间延长而减小,当饥饿时间≥96 h,有翅成蚜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显著小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的初产后代。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的初产后代在正常取食条件下单头饲养,发现随母代饥饿胁迫时间延长,其后代的若虫历期显著延长,其中母代经120 h和144 h饥饿胁迫后,相比于同一时间取食有翅成蚜的后代若虫历期,分别延长了15.1%和15.8%,差异达显著水平。但母代饥饿时间并不影响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所产后代的若虫存活率、无翅蚜率以及成虫寿命和产仔量。【结论】麦长管蚜有翅成蚜母代饥饿可使其存活率降低,但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数高于同一时间正常取食个体;母代饥饿时间延长,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初产后代的个体大小减小,若虫历期延长,而对恢复取食后24 h之内所产后代的若虫存活率、无翅蚜率以及成虫寿命和产仔量并无影响,这种适应性反应可能是迁飞性有翅蚜在新栖息地成功定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吕楠楠石棋仵均祥许向利
关键词:麦长管蚜有翅蚜饥饿胁迫发育历期繁殖量
我国禾谷缢管蚜微卫星位点扩增稳定性及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15年
为筛选用于我国禾谷缢管蚜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微卫星位点,从8个省(市)共9个地区采集282头试虫,采用微卫星PCR产物荧光标记与自动扫描分型方法,研究了8个欧洲禾谷缢管蚜微卫星位点在试虫个体中的扩增稳定性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位点R1.35在9个种群中均不能扩增;位点R5.29b只在7个种群的少数样本中能扩增;位点R2.73、R3.171、R5.10、R5.138、R5.50和R6.3在各种群中均能稳定扩增,这6个位点的无效等位基因频率为0.0044~0.2663,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9~9.3个,观测杂合度为0.047~0.912,其中位点R6.3具有较低的观测杂合度(0.047)和等位基因数(2.9),不适合用于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而位点R2.73、R3.171、R5.10、R5.138和R5.50均具有较高的杂合度和等位基因数,可用于我国禾谷缢管蚜的种群遗传学研究。
段辛乐乔宪凤彭雄左亚运刘高鸣陈茂华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微卫星多态性
饥饿胁迫对麦长管蚜有翅成蚜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Fabricius)的能量物质含量变化,以期从生理生化角度为蚜虫饥饿胁迫下的能量适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取食小麦苗的麦长管蚜为对照,测定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有翅成蚜的鲜重、干重、含水量、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通过这些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能量代谢特点。【结果】麦长管蚜饥饿组鲜重和干重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前者范围分别为5.30-8.73和1.67-3.10 mg/20头,后者分别为7.93-8.73和2.53-3.10 mg/20头;饥饿组和取食组含水量范围分别为63.16%-71.76%和63.25%-67.32%,除羽化后1 d外,饥饿组含水量均高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饥饿组可溶性糖、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分别在6.60-11.21,0.35-10.81,18.28-30.42和12.77-33.44μg/mg鲜重之间,均低于羽化后同一时间取食个体(分别为7.53-11.21,3.66-10.81,27.53-33.63和21.54-34.43μg/mg鲜重)。饥饿3 d恢复取食后1 d,鲜重、干重、含水量和糖原含量均增加,而可溶性糖、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均降低。相关分析表明,饥饿组可溶性糖与糖原、总脂或者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与糖原或者总脂的含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饥饿胁迫下麦长管蚜的代谢变化与其糖原、总脂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有密切关系,通过能量物质的综合利用来适应短期饥饿胁迫。
许向利仵均祥
关键词:麦长管蚜饥饿胁迫体重生化物质
禾谷缢管蚜ABC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分子特性及表达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ABC(ATP-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跨膜蛋白超家族,某些ABC转运蛋白基因在一些害虫的抗药性品系中表达显著提高。本研究旨在克隆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ABC转运蛋白基因Rhpa ABCG9,Rhpa ABCG20和Rhpa ABCG23 c DNA全序列,分析这3个基因在该虫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抗药性品系中的表达模式,为阐明ABC转运蛋白在禾谷缢管蚜抗药性中的作用和其他生理功能,以及深入分析该虫抗药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了基因c DNA全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这3个基因在禾谷缢管蚜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和不同抗药性品系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获得了Rhpa ABCG9,Rhpa ABCG20和Rhpa ABCG23 3个基因c DNA全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2 103,2 436和2 082 bp,分别编码700,811和693个氨基酸。结构分析表明,3个蛋白均具有ABC转运蛋白家族典型的结构特征;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3个蛋白氨基酸序列分别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各对应氨基酸的序列一致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在禾谷缢管蚜不同发育时期均不同程度表达。Rhpa ABCG20在各个发育时期的表达变化差异不显著;Rhpa ABCG9表达量在4龄若蚜最高,在1龄若蚜最低;Rhpa ABCG23表达量在3龄若蚜最高,1龄若蚜最低,其他阶段差异不显著。禾谷缢管蚜异丙威抗性品系中,Rhpa ABCG20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品系,而Rhpa ABCG9和Rhpa ABCG23表达量均低于敏感品系,但差异不显著;禾谷缢管蚜吡虫啉抗性品系中,Rhpa ABCG20和Rhpa ABCG23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品系,而Rhpa ABCG9表达上调不显著。【结论】Rhpa ABCG9,Rhpa ABCG20和Rhpa ABCG23基因可能参与禾谷缢管蚜体内农药的运输,并与禾谷缢管蚜的抗药性具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分析禾谷缢管蚜的抗药性机制,以及该虫的抗药性治理与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
康新乐李玉婷王康张蒙段辛乐彭雄陈茂华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ABC转运蛋白基因克隆
禾谷缢管蚜水通道蛋白基因RpAQP1的克隆、分子特性和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为探究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水通道蛋白基因Rp AQP1的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龄期的表达,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Rp AQP1基因的c DNA全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Rp AQP1编码蛋白的特性,利用qRT-PCR分析了Rp AQP1在不同龄期的表达量。结果显示:禾谷缢管蚜水通道蛋白基因Rp AQP1的c DNA全长为1 216 bp,其75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5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27.36 k D。Rp AQP1属于水通道蛋白亚家族DRIP(果蝇内嵌蛋白Drosophila integral protein)的一员,具有6个跨膜区,2个保守的NPA结构单元和1个压缩区域Ar/R;qRT-PCR结果显示,Rp AQP1在整个发育历期均有表达,其在2龄若蚜中表达水平最高,是成蚜表达量的1.432倍;在4龄若蚜中表达量最低,为成蚜表达量的0.444倍,显著低于其它龄期,而其余各龄期Rp AQP1表达量无显著差异。
左亚运李晓叶李玉婷王康乔宪凤陈茂华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水通道蛋白基因克隆分子特性
苹果蠹蛾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苹果蠹蛾是重要的世界性果树害虫,寄主广泛,通过形成各种生态型或种群适应新入侵环境,对当地果品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苹果蠹蛾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表明,寄主植物、地理隔离和杀虫剂等因素影响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其中,地理隔离是种群间形成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寄主分布格局、气候条件、虫体飞行能力和人为活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种群间遗传分化的程度。苹果蠹蛾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我国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苹果蠹蛾种群具有不同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且种群间有一定程度的分化,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影响我国苹果蠹蛾种群遗传的重要因素,明确该虫种群间分化情况、入侵来源和扩散路径,这对于延缓苹果蠹蛾在我国的扩散,制定合理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李玉婷陈茂华
关键词:苹果蠹蛾遗传分化
河西走廊地区棉蚜发生动态及植物源农药药效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棉蚜田间种群动态消长规律,筛选得到高效、低毒的植物源农药,为棉蚜的绿色防控和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省敦煌地区棉田采用田间人工调查方法调查虫情,选用以植物源农药0.5%藜芦碱可溶液剂、0.5%苦参碱水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等为主的10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开展田间防治棉蚜药剂筛选试验。【结果】2017、2018年棉蚜种群的发生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每年从5月上中旬棉蚜即迁入棉田持续为害至棉花收获前,有两个相同的高峰期,分别为6月上中旬和7月中下旬,但不同年份间发生程度存在差异,2017和2018年最高峰值三叶虫量分别为平均8 713.3和1 880.0头/百株,化学农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持效性最好,药后14 d防效达90.22%,两种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防治效果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分别为84.41%和85.06%。【结论】河西走廊敦煌棉区棉蚜田间年发生动态有两个高峰期,棉蚜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7月上旬;植物源农药0.3%印楝素乳油和0.5%苦参碱水剂可用于棉蚜的绿色防控药剂,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胡迪张宣罗进仓南宏宇李怡萍
关键词:棉蚜植物源农药药剂筛选
陕西关中地区小麦田禾谷缢管蚜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监测被引量:3
2019年
为明确陕西关中地区麦蚜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兴平、礼泉、凤翔、岐山、扶风地区麦田禾谷缢管蚜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异丙威、毒死蜱、阿维菌素、氟啶虫胺腈等7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禾谷缢管蚜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其中凤翔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达到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为72.5),岐山和扶风种群对该药产生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31.4、29.9);5个地区的禾谷缢管蚜对溴氰菊酯、吡虫啉、毒死蜱、异丙威和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较低,表现为敏感、敏感性下降或者低抗性;5个地区的试虫对氟啶虫胺腈均表现为敏感。分析认为,高效氯氰菊酯不适合用于关中地区禾谷缢管蚜防治,氟啶虫胺腈作为一种新型杀虫剂,可以在该虫防治中推广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等其他几种杀虫剂可以在禾谷缢管蚜的防治中交替使用。
黄彦娜王雅丽魏静郭鑫李兰王康陈茂华
关键词:禾谷缢管蚜杀虫剂抗药性监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