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工程结构与力学系

作品数:74 被引量:120H指数:5
相关作者:宋丹平周新伟刘长乐程林雷航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工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3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2篇理学
  • 21篇建筑科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水利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复合材料
  • 15篇复合材
  • 8篇动力学
  • 8篇混凝土
  • 7篇有限元
  • 6篇水泥
  • 6篇力学性能
  • 6篇力学性
  • 5篇电阻率
  • 5篇动力学模拟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水泥基
  • 4篇水泥基复合材...
  • 4篇碳纤维
  • 4篇无网格
  • 4篇无网格法
  • 4篇硅灰
  • 4篇分散性
  • 4篇本构
  • 4篇值模拟

机构

  • 73篇武汉理工大学
  • 3篇恒润集团有限...
  • 2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湖北航天化学...
  • 2篇怀宁县江镇中...
  • 2篇合川太和中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武汉第二船舶...
  • 1篇湖州市双林中...
  • 1篇绥化市教育学...
  • 1篇武汉华中数控...
  • 1篇机械工业部第...
  • 1篇苏州云白环境...

作者

  • 10篇孙明清
  • 8篇李卓球
  • 6篇刘立胜
  • 4篇宋显辉
  • 4篇王应军
  • 3篇陈军明
  • 3篇翟鹏程
  • 3篇郑立霞
  • 3篇张晖
  • 2篇张小玉
  • 2篇黄全福
  • 2篇李秀才
  • 2篇郑剑
  • 2篇宋丹平
  • 2篇赵娜
  • 2篇陈应波
  • 2篇郭翔
  • 2篇朱四荣
  • 2篇沈毅
  • 2篇刘齐文

传媒

  • 6篇固体力学学报
  • 6篇玻璃钢/复合...
  • 5篇混凝土
  • 3篇力学与实践
  • 3篇功能材料
  • 2篇混凝土与水泥...
  • 2篇力学学报
  • 2篇中等数学
  • 2篇第三届湖北省...
  • 2篇第五届中国功...
  • 2篇第五届中国功...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轴承
  • 1篇激光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计算力学学报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仪器仪表用户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18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0篇2004
  • 4篇2003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扫描探针声学显微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材料小尺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定量化测试与表征.将声学和原子力显微镜相结合的扫描探针声学显微技术(Atomic Force Acoustic Microscopy,AFAM)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定量化纳米力学测试方法,具有高分辨和无损的优势.论文围绕AFAM这一测试技术,首先详细论述了AFAM弹性力学性能和粘弹性力学性能定量化测试的基本原理以及两种成像模式;随后对AFAM方法研究相关的进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接着对AFAM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智能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和薄膜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AFAM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周锡龙李法新付际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悬臂梁粘弹性
高速冲击下材料内部微孔洞的研究
普遍认为层裂是孔洞成核、长大,最终贯通而形成的。微孔洞的成核是层裂发展的第一步,故对此研究是必要的。之前研究层裂的学者大部分用孔隙率的值来判断层裂是否发生,但是在实际冲击作用下孔洞的形状大小是会发生变化的,以孔隙率为标志...
薛丹刘齐文刘立胜赖欣苏琳
温度影响下炭黑增强橡胶材料的循环拉伸力学研究
为研究温度变化与炭黑填充对橡胶循环拉伸力学行为的影响,利用非接触式自动网格法测试系统,对一系列不同不同炭黑含量的填充橡胶在不同温度下开展了"台阶式"加卸载力学实验。定量归纳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循环段,炭黑填料对橡胶基...
袁梦魏明杰李钊李旭
Nanoscale viscoelasticity measurements by contact resonance force microscopy by utilizing a cantilever's higher eigenmode
周锡龙李法新
偏高岭土对SHCC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用偏高岭土(MK)取代0、5%、10%、15%水泥的配制应变硬化水泥基复合材料(SHCC),以研究MK对SHCC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K作为掺合料能使SHCC的初裂强度、极限拉伸强度、极限拉伸应变、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等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较佳的MK掺量为10%。掺入适量的MK能改善SHCC的多缝开裂特性,细裂纹(宽度为几十微米)数量增加,裂纹平均宽度降低。MK的掺入还能改善PVA纤维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界面粘结强度得到提高。
刘正超王应军韦云雱孙明清水中和
关键词:偏高岭土SHCC
基于“云”无损检测的锚固系统试验研究
<正>讨论无损检测技术建立云检测技术的可能性、优点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结合云计算和无损检测集成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送至云端进行分析、存储以及处理:在云端建立各种功能模块,并将所有信息作为共享资源及时反馈至各个...
秦莹;
文献传递
波导吸振器的低频减振设计和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螺旋声学黑洞的波导吸振器(waveguide absorber,WGA)是为解决声学黑洞尖端厚度过薄、截止频率较高等问题而提出的新构型,目前其设计方法、耗能机理和减振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基于几何声学理论和欧拉-伯努利梁理论,提出了WGA的设计方法,构建了WGA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选取的理论模型,通过数值仿真揭示了WGA设计参数对弯曲波波数虚部的影响规律,阐明了几何参数对于截止频率的调控机制,进一步从时域和频域的角度分析了WGA的弯曲波耗散机理.开展加筋板减振实验研究对比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靠性和WGA的减振效果.结果表明,研究提出的设计方法可使WGA在更大尖端厚度的条件下获得更低的反射系数和截止频率,在降低加工难度的条件下提高其减振效果和适用范围.安装WGA后的加筋板在10~1000 Hz内加速度级降低可达26 d B,减振效果显著优于等质量阻尼层.新设计的WGA具有易安装、减振频带宽、低频减振效果好和对结构固有振动特性影响小等优点.研究为WGA的设计及其在结构减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赵晓宇吴卫国林永水
关键词:波导吸振器加筋板减振
土受内压冲击作用破坏过程的近场动力学模拟
研究土在高速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响应与渐进式破坏过程在地质力学、地质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计算方法在用于解决高速冲击的破坏问题时,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如,需要计算裂纹尖端应力场,需要记录裂纹扩展路径...
赖欣刘立胜刘齐文曹东风苏琳王珍朱国甫
关键词:DRUCKER-PRAGER饱和土
剪切增稠液填充泡沫铝材料力学性能及吸能特性分析
<正>采用300nm的二氧化硅纳米球制备并测试了3种不同体积分数的二氧化硅/聚乙二醇400剪切增稠液的黏度-剪切应变率的变化曲线,利用该剪切增稠液填充了直径30mm、高为20 mm的泡沫铝材料试件.采用Instron试验...
谭柱华; 左乐; 刘立胜; 翟鹏程;
文献传递
冲击波诱发含孔Mg-3Al-1Zn合金位错形核及演化行为研究
2022年
由于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对轻量化材料的需求,镁及其合金因其具有低密度、高强度等一系列优点而拥有难以替代的地位.目前,Mg-3Al-1Zn合金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商用镁合金,研究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机理和冲击响应,对促进镁合金在汽车和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0001]和[1010]两种不同冲击晶向,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讨论了含有圆柱形孔洞的Mg-3Al-1Zn合金模型在冲击波作用下孔洞表面位错形核与演化的过程.研究表明,孔洞附近滑移系的激活强烈依赖于冲击晶向,当沿着[0001]晶向冲击时,基面位错在孔洞表面优先形核,随后沿着与之前21°的夹角方向滑移形成一个大角度晶界;对于[1010]晶向的冲击,孔洞附近的变形最初由柱面位错主导,随后大量的基面位错分布在孔洞周围.基于应力波理论进一步讨论了冲击波前沿导致的孔洞附近晶格转向行为,发现孔洞表面的反射等容波(SV)决定了孔洞表面位错的形核位置和滑移方向,而反射无旋波(P)决定了孔洞附近与坍缩有关的塑性变形行为.最后,结合孔洞周围应力场分布分析了两种冲击晶向下孔洞表面位错的分布规律.总的来说,本文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与基于应力波理论的分析、孔洞周围应力场的分析均吻合较好,获得了孔洞附近的位错形核及演化规律.
杨晓悦徐爽徐爽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合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