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 作品数:51 被引量:145H指数:6
- 相关作者:刘欣张丽阮博熊煜刘俊更多>>
- 相关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河南鹤壁瓜蒌子和瓜蒌皮中挥发油成分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提取瓜蒌子和瓜蒌皮中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河南鹤壁瓜蒌子和瓜蒌皮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从瓜蒌子共鉴定出13种化合物,主要为醛类(66.58%)、脂肪酸类化合物(12.4665%),还含有少量烃类(2.1819%)、醇类(3.922%)、酮类(2.4887%)、苷类(3.1607%)和三萜类化合物(2.1459%)等,其总和占挥发油的92.82%;从瓜蒌皮中鉴定得到26个化合物,主要为醛类(57.09%)、脂肪酸类(15.04%)、烃类(9.78%)、酮类(4.7%)等化合物,其含量之和占挥发油的93.03%。瓜蒌子和瓜蒌皮挥发油中均含(E,E)-2,4-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E)-2-庚烯醛、亚油酸、棕榈酸,角鲨烯。研究结果为瓜蒌类药材产品及食品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 施璐雷咪方振峰胡丽娟曹晓琴
- 关键词:瓜蒌子瓜蒌皮挥发油
- 载香显色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 2024年
- 制备具有载香和显色双功能的微丸;运用滴丸剂制备工艺将茜草素、薄荷油香精乳液和明胶甘油混合制得载香显色微丸,以成品的溶散时限和外观质量的总评归一化值(OD)为评价指标,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星点试验考察原料与基质配比、药液温度、滴距对载香显色微丸制备工艺的影响,对实验数据进行项式拟合,构建回归模型,运用响应面法确定最优成型工艺,并进行实验验证。制备载香显色微丸的最优成型工艺为:原料与基质比例为1∶6,药液温度为60℃,滴制距离为6 cm。筛选出的微丸溶散时限符合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且外观圆整、硬度适中、无粘连拖尾现象。本研究选择的滴丸剂制备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所建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其最佳成型工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也得到了充分验证。制得的载香显色微丸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可为微丸制剂产业化研究提供科学的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 付君毅朱天红施璐
- 关键词:微丸色素
- 双氯芬酸钠温敏凝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制备双氯芬酸钠温敏凝胶剂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以双氯芬酸钠为主药,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聚乙二醇2000,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为渗透促进剂,冷溶法制备双氯芬酸钠温敏凝胶;考察不同型号聚乙二醇、凝胶材料比例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透皮实验并利用UV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体外释放结果显示在胶凝温度分别为32、34、36℃环境下,将双氯芬酸钠制备成添加聚乙二醇的温敏凝胶,可显著增加药物溶出速率。
- 施璐柳晓凤王宏何星品韦燕凤曹晓琴方振峰
-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温敏凝胶聚乙二醇体外释放
- 木蝴蝶总黄酮提取工艺优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筛选木蝴蝶总黄酮的最优提取工艺。方法以木蝴蝶苷B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木蝴蝶总黄酮含量为评价指标,以提取方法、提取溶剂种类、提取溶剂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回流提取法,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m/V),提取温度为60℃,提取1.5 h;木蝴蝶总黄酮平均含量为2.23 mg/g,RSD为1.49(n=3)。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结果可靠,数据准确,可为木蝴蝶黄酮类化合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严绪华梅凌方振峰
- 关键词:木蝴蝶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不同基质的双氯芬酸钠凝胶透皮吸收的比较被引量:1
- 2018年
- 研究以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质的双氯芬酸钠凝胶经小鼠皮肤的透过性.方法:分别制备以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质的双氯芬酸钠凝胶.采用Franz扩散池透皮实验,研究以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基质的双氯芬酸钠凝胶分别经两组小鼠皮肤的释放率.结果:两种不同基质的双氯芬酸钠释放率均很高,并且以卡波姆为基质的双氯芬酸钠凝胶释放率大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基质的凝胶释放率.结论:将卡波姆与羧甲基纤维素钠作为基质,有利于双氯芬酸钠的释放,并且以卡波姆作为基质的凝胶的双氯芬酸钠更易释放。
- 柳晓凤吴永娟王宏何星品韦燕凤曹晓琴房辉刘骥才杨敏施璐
- 关键词:卡波姆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
- 肾上腺素对小肠动力的影响及机制
- 目的 研究肾上腺素对啮齿动物肠动力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方法 应用碳末推进实验及原位杂交的方法,观察肾上腺素对在体小鼠肠推进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肾上腺素在0.5或1.0 μg·g-1时,对在体小...
- 喻欣
- 关键词:Β3肾上腺素受体肾上腺素
- 银胶菊内酯对人皮肤癌细胞HaCaT和A375凋亡机制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研究银胶菊内酯对人皮肤癌细胞HaCaT和A375凋亡的影响。方法:XTT法检测银胶菊内酯对HaCaT和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DNA断裂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银胶菊内酯明显抑制HaCaT和A375细胞的增殖,IC50值分别为1.45μmol·L-1和2.9μmol·L-1;银胶菊内酯处理过的细胞中出现核碎裂现象,而在对照组细胞中则无此现象;银胶菊内酯诱导HaCaT和A375细胞DNA断裂的长度分别为1.41nm和0.38 nm,当用银胶菊内酯对HaCaT细胞处理24 h后,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当用银胶菊内酯对A375细胞处理24 h后,G0~G1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低浓度的银胶菊内酯能通过分别阻滞HaCaT和A375细胞的S期和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
- 彭蕾蕾王英夫游俊杨敏周国勇
- 关键词:皮肤癌HACATA375凋亡
- 地龙抗凝血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42
- 2017年
- 地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我国已使用数千年。现代研究发现地龙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纤溶、抗凝等。主要介绍了近些年国内外对地龙抗凝血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分离纯化和含量测定等的研究,为地龙抗凝血活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虽然地龙资源丰富易得,但是对其抗凝血活性物质的分子大小、结构、毒副作用及理化性质等还缺乏更深入的研究,对其抗凝血活性物质分子大小及结构等的深入研究,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 杨新刘欣万明张涛
- 关键词:地龙抗凝血活性物质
- 基于网络药理学从“湿邪”探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湿邪"角度探讨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作用机制。方法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治疗COVID-19轻型和普通型阶段4个方剂寒湿郁肺方、湿热蕴肺方、寒湿阻肺方、湿毒郁肺方的"方剂-中药"网络;利用TCMSP数据库预测筛选相关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并分别整理出每个方剂的成分;借助Omic Share平台绘制4个方剂成分的韦恩图;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各方剂共有成分的靶点,并在GeneCards数据库获取COVID-19相关靶点,将二者绘制为韦恩图,筛选出共有靶点;用STRING平台分析共有靶点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II(ACE2)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以及所有预测靶点与HIV病毒蛋白的相互作用分析;通过OmicShare平台和Cytoscape软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筛选出4个方剂的22个共有成分,预测到的268个靶点中有31个与COVID-19相关,其中3个靶点与ACE2有直接的相互作用,有129个靶点与4个HIV蛋白存在相互作用,通过KEGG通路和GO富集分析,分别筛选出87条通路和141条条目。结论确定了治疗COVID-194个方剂的共有成分与湿邪的联系;推断中医药从"湿邪"治疗COVID-19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病毒、抗炎症、调控免疫系统、负向调节宿主细胞凋亡、消血栓、修复肺部损伤等;2-羟基异氧丙基-3-羟基-7-异戊烯-2,3-二氢苯并呋喃-5-羧酸具有较大的潜在抗疫活性。
- 李彦志王珑静龙飞蒋运斌闫婕何郡赵姝婷吕光华凌智群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湿邪
- 大八角枝叶中1个新的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化合物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大八角Illicius majus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快速制备色谱和制备HPLC等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HR-ESI-MS、1D-NMR、2D-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评价了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大八角枝叶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seco-prezizaane型倍半萜,命名为大八角酮(1)。化合物1对人结肠癌细胞HCT-8、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以及人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分别为42.3、48.5、51.1和39.9μmol/L。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未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 方振峰张丽刘欣张涛
- 关键词:八角属细胞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