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大连交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作品数:701 被引量:2,141H指数:18
相关作者:朱秀华李英李刚车如心郝大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6篇期刊文章
  • 1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2篇理学
  • 111篇化学工程
  • 63篇电气工程
  • 51篇一般工业技术
  • 36篇农业科学
  • 28篇生物学
  • 27篇文化科学
  • 22篇建筑科学
  • 17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医药卫生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经济管理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水利工程
  • 5篇矿业工程
  • 4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9篇催化
  • 55篇电池
  • 48篇废水
  • 46篇离子
  • 46篇纳米
  • 39篇燃料电池
  • 38篇光催化
  • 37篇降解
  • 31篇催化剂
  • 30篇质子交换
  • 30篇质子交换膜
  • 28篇质子交换膜燃...
  • 28篇离子交换
  • 27篇质子交换膜燃...
  • 25篇质子
  • 25篇溶胶
  • 25篇硝化
  • 23篇电化学
  • 22篇苯胺
  • 21篇土壤

机构

  • 693篇大连交通大学
  • 60篇中国科学院
  • 54篇大连理工大学
  • 23篇辽宁出入境检...
  • 8篇大连工业大学
  • 8篇吉林大学
  • 7篇中国检验检疫...
  • 6篇广东海洋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5篇东北大学
  • 5篇大连海事大学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中国科学院过...
  • 5篇中国科学院金...
  • 4篇大连市环境监...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长春工程学院
  • 3篇国家电网公司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3篇辽宁工程技术...

作者

  • 58篇李彦生
  • 39篇费庆志
  • 37篇徐洪峰
  • 37篇朱秀华
  • 35篇穆军
  • 32篇郭海燕
  • 31篇王连峰
  • 30篇车如心
  • 30篇王炜
  • 27篇吴艳波
  • 26篇史锟
  • 25篇刘名扬
  • 25篇田颖
  • 25篇李英
  • 24篇柳志刚
  • 23篇阎松
  • 22篇田庆伟
  • 22篇许芝
  • 21篇张寿通
  • 20篇李刚

传媒

  • 160篇大连交通大学...
  • 23篇大连铁道学院...
  • 17篇物理化学学报
  • 1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1篇环境化学
  • 10篇检验检疫学刊
  • 8篇广州化工
  • 7篇化工学报
  • 7篇Chines...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7篇山西建筑
  • 6篇环境科学学报
  • 6篇化工进展
  • 6篇安全与环境学...
  • 5篇化工新型材料
  • 5篇环境污染与防...
  • 5篇电源技术
  • 5篇功能材料
  • 5篇计算机与应用...
  • 5篇大连工业大学...

年份

  • 15篇2024
  • 18篇2023
  • 11篇2022
  • 19篇2021
  • 22篇2020
  • 22篇2019
  • 18篇2018
  • 32篇2017
  • 31篇2016
  • 32篇2015
  • 41篇2014
  • 31篇2013
  • 29篇2012
  • 45篇2011
  • 59篇2010
  • 57篇2009
  • 45篇2008
  • 62篇2007
  • 44篇2006
  • 45篇2005
7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钙钛矿La_2CoNiO_6无机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超级电容器性能被引量:10
2015年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镧-乙酸钴-乙酸镍(PVP/LCN)为前驱体,采用静电纺丝法,经预氧化、碳化,制得双钙钛矿La_2CoNiO_6无机纳米纤维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纤维由菱形结构的La_2CoNiO_6纳米颗粒相互连接而成,呈链状空间网状结构.循环伏安(CV)、恒流充放电(CP)和循环寿命测试表明,La_2CoNiO_6纳米纤维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中,电流密度为0.25 A·g^(-1)时,比电容值达335.0F·g^(-1);在对称型双电极体系中,电流密度为0.25A·g^(-1)时,比电容值可达到129.1F·g^(-1),表现出良好的电容性能.
吴艳波毕军魏斌斌
关键词:双钙钛矿静电纺丝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化学水浴沉积制备三维V2O5薄膜电极及其电容性能
2017年
采用化学水浴沉积法在泡沫镍表面原位生长V_2O_5薄膜,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电极的形貌和晶体结构,采用氮气物理吸脱附测量样品的比表面和孔分布。形成的斜方晶系V_2O_5呈现三维花状形貌,比表面和平均孔径分别为68.7m^2/g和7.2nm。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和恒流充放电技术考察了V_2O_5薄膜电极在3mol/L KNO_3溶液中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三维花状结构形成的较大的比表面和大孔隙使得电极具有较好的赝电容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2和3 A/g时比电容分别达到392,338和276F/g,且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田颖刘宗宇刘晓黄丽萍
关键词:薄膜电极电容性能
非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酸化的可生化性指标
2007年
利用表观B/C指标和理论B/C指标评价了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COD为1 064~63 900 mg/L的废水,采用表观B/C评价指标,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了0%~96%;采用理论B/C指标,可生化性提高幅度为2%~21.6%.实验结果表明用理论B/C指标评价厌氧酸化过程对蔗糖—蛋白胨人工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较之表观B/C更为科学合理;同时说明对于非硫酸盐废水类型,理论B/C作为评价其酸化过程改变废水可生化性的指标同样适用;酸化出水的理论B/C随废水COD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理论分析认为其与废水的酸化度(α)有关,酸化度越低,酸化出水的理论B/C越低.
殷智穆军杜鑫
关键词:厌氧酸化
用教育测量学分析评价物理化学考试命题
介绍了应用教育测量学原理对大连交通大学化工+软件10届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物理化学期末考试命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具体方法和结果。经长期具体的教学工作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广泛的普及和借鉴价值。值得提倡在教师中普及和掌...
田庆伟
关键词:教育测量学考试命题
文献传递
聚乙二醇20000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被引量:1
2007年
用聚乙二醇20000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了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n(苯胺)∶n(溴乙烷)=1∶2.25,催化剂用量1.00 g,在30 mL,质量分数为40×10-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45℃,常压反应7 h,产品收率92.3%.
田庆伟
关键词: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N,N-二乙基苯胺
聚乙二醇8000相转移催化合成N,N—二乙基苯胺的研究
2011年
用聚乙二醇8000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N,N—二乙基苯胺,研究了多种反应因素对目的产物产率的影响,提出了常压催化合成目的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苯胺和溴乙烷的摩尔比为1∶1.50,催化剂用量1.0g,在35mL 35×10-2(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温度75℃,常压反应4h,产品收率96.9%.
田庆伟
关键词:聚乙二醇相转移催化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改进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
理论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输出特性,经常作为电池设计和性能分析的参考。实际上,理论模型是建立在诸多假设的理想条件上来描述其机理的,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精度不够。为了使理论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再现PEM...
孙立萍李英
关键词:PEMFC人工神经网络
文献传递
大型商场营业厅设计疏散人数指标体系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针对大型商场营业厅设计疏散人数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设计疏散人数指标体系的安全保证率理念,论证了大型商场营业厅设计疏散人数取双休日(而不取黄金周)人数指标的合理性。进一步优化了大型商场营业厅疏散人数指标体系,进一步减少了以此为根据设计的楼梯间宽度,为修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李钰焦涛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被引量:6
2007年
研究水溶液中丙烯酰胺(AM)与丙烯酸钠(AANa)在新型氧化还原剂体系引发下,共聚合合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的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实验确定了聚合反应在引发温度30℃时最佳工艺条件:单体质量分数45%;pH值9.5;氧化剂用量100 mg/L;还原剂用量200 mg/L;丙烯酸钠与丙烯酰胺单体配比1∶3.该条件下制得聚丙烯酰胺分子量为2.2×107;固含量89.0%;水解度25.7%;过滤比1.32.
吴艳波刘广舜张宝军
关键词: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合聚丙烯酰胺
水力清砂废水及湿法除尘废水综合处理
2013年
对某机加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这两类废水进行处理,确定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混凝-生化联合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处理这两类废水.其中,混凝处理可以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在混凝剂PAC投量为100 mg/L、助凝剂PAM投量为10 mg/L条件下,COD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28%和64%;生化处理中,厌氧-好氧联合生化处理效果较单独好氧处理工艺处理效果好,采用混凝-厌氧-好氧(回流)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在厌氧和好氧段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 h和8 h的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出水COD可降至40 mg/L以下,出水可回用于水力清砂和湿法除尘用水补充水.
林静郭海燕张寿通李明高
关键词:湿法除尘废水厌氧-好氧处理
共7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