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省方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品数:52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彩文刘志发赵云峰卢亚卓李辉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水稻
  • 4篇土壤
  • 2篇稻田
  • 2篇稻瘟
  • 2篇稻瘟病
  • 2篇地统计
  • 2篇地统计学
  • 2篇育苗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 2篇植保
  • 2篇施药
  • 2篇水稻病
  • 2篇水稻病虫
  • 2篇水稻病虫草
  • 2篇水稻生产
  • 2篇瘟病
  • 2篇寒地
  • 2篇寒地水稻
  • 2篇肥力

机构

  • 20篇省方正县农业...
  • 4篇黑龙江省农业...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哈尔滨市农业...
  • 1篇江西省红壤研...

作者

  • 3篇刘彩文
  • 3篇赵云峰
  • 3篇刘志发
  • 3篇陈磊
  • 2篇迟凤琴
  • 2篇张久明
  • 2篇刘岭梅
  • 2篇张会民
  • 2篇郭喜忠
  • 2篇翟宏伟
  • 2篇黄晶
  • 2篇匡恩俊
  • 1篇刘淑军
  • 1篇杨正礼
  • 1篇陈哲
  • 1篇杨普云
  • 1篇柳开楼
  • 1篇马星竹
  • 1篇周宝库
  • 1篇申华平

传媒

  • 4篇垦殖与稻作
  • 2篇中国植保导刊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机科技推广
  • 1篇现代种业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北方水稻
  • 1篇基层农技推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大钵体盘育苗人工摆栽技术
2001年
李喜山
关键词:水稻
水稻抗灾增产增效技术
2010年
水稻属高温短日照作物,其生长发育受气象条件影响非常大。近几年气象条件变化大,且水稻生产正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如何使水稻提质增效、稳产、高产是当前水稻生产的主要任务。为此,在总结多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抗灾、增产、增效技术。
赵云峰
关键词:水稻生产抗灾气象条件生长发育市场经济
动力三角翼施药作业防治稻瘟病效果与效率调查
2015年
为研究动力三角翼施药作业效果,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应用动力三角翼喷施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防治稻瘟病。调查防效发现,制剂用量为25.00 g/667m2和20.83 g/667m2的三角翼施药处理对稻瘟病病指防效分别为98.30%和98.07%,与人工喷雾25.00 g/667m2处理的防效相近。综合考虑两种药械防治效果、成本与作业效率、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以动力三角翼施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83 g/667m2防治稻瘟病为宜。
刘志发翟宏伟王开军洪峰王哲
关键词:稻瘟病防效
方正县寒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开展寒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探索粮食绿色高产增效栽培新途径,以水稻高产高效示范区为平台,不断创新"互联网+农业"模式,推进水稻绿色安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方正县水稻"八化"、栽培标准,在创新集成栽培配套新技术要具有前瞻性,实现粮食再夺丰收,示范带动全县乃至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增,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促进粮食生产绿色高产高效化发展。
吕强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
浅谈水稻二段育苗栽培技术
2006年
介绍了两段育苗的选择优质品种、培育壮秧、培肥地力、合理施肥、节水灌溉、科学管理本田等栽培措施,并提出应随时掌握水稻的生育及环境动态,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王常英丛慧丽刘岭梅马晓明
关键词:水稻二段育苗栽培技术
方正县优质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014年
方正县是黑龙江省水稻主栽区,介绍了该县优质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优良品种、培育标准壮秧、适时抢前抢早育插秧、优化群体结构、科学配方施肥、节水灌溉、适时防治病虫害等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刘志发李辉周井芝常虹
关键词: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
东北典型县域稻田土壤肥力评价及其空间变异被引量:30
2020年
【目的】明确东北典型县域稻田土壤肥力空间变异特征,为该区域稻田土壤合理培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方正县为研究区域,2017年在该研究区域采取114个代表性点位的稻田土壤,选取容重、pH、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东北稻田土壤特征,选择隶属度函数曲线,并确定隶属度函数转折点,依据模糊数学法的加乘原理,利用各土壤肥力指标的权重值和隶属度值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通过主成分分析探究土壤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方正县稻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18~0.99,平均值为0.60。土壤容重和pH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15%和5.69%,属于弱变异强度,其他肥力指标的变异系数在20.01%~36.18%,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地统计学研究表明,土壤容重、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块金系数在39%~50%,它们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pH、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综合肥力指数的块金系数均在25%以下,它们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方正县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值在0.70以上的稻田占16%,在0.60~0.70的稻田占45%。各个肥力指标中,土壤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的分布特征与综合肥力指数相似,呈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由稻区中部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土壤容重由西北向东南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在30 g/kg以上的稻田占比为97%,土壤全氮含量在1.5 g/kg以上的稻田占比为84%;其中北部蚂蚁河沿岸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
王远鹏黄晶柳开楼柳开楼韩天富马星竹马星竹郝小雨周宝库刘彩文蒋先军
关键词:稻田土壤肥力评价地统计学主成分分析
稻草还田培肥地力研究
该技术采用废弃稻草,用三种方法还田。利用稻草中含养分全面、有机质丰富,在土壤中易腐烂分解的特点,培肥稻田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达到增产增收培肥的目的。稻草还田后、最低可使土壤的容重下降0.103...
关键词:
关键词:培肥地力技术稻草还田技术
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肥力变化特征及验证被引量:1
2023年
研究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特征,阐明东北典型县域高肥力土壤的特征及中、低肥力土壤的关键障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稻田肥力和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7个乡镇采集了9个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样,测定了耕层和犁底层厚度、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硫离子(S^(2-))、锰离子(Mn^(2+))、阳离子交换量(CEC)、团聚体组分、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进行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以及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EC、Mn^(2+)含量随剖面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方正县高肥力土壤(产量大于10000 kg/hm^(2))耕作层厚,容重低,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高,全磷含量中等,且犁底层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中肥力土壤(产量介于7500~10000 kg/hm^(2))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中等,全磷含量低。低肥力土壤(产量介于5500~7500 kg/hm^(2))耕作层薄,土壤S^(2-)含量高,其他养分含量均低于高肥力土壤。高、中、低肥力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达到丰富水平。高肥力土壤与中肥力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0.25~0.053 mm团聚体含量和Mn2+差异显著,中肥力土壤与低肥力土壤耕作层除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高、中、低肥力土壤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0.70和0.83、0.42和0.49、0.21和0.26。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耕作层微生物量氮和pH以及犁底层有效磷和全钾对产量影响较小。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
周玲红刘淑军刘立生刘立生黄晶刘彩文黄晶马星竹刘彩文申华平
关键词:土壤剖面
依靠科技支撑 加快水稻强县建设步伐
2015年
方正县地处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属典型的寒地稻作区,又是全国寒地水稻稀植技术发源地。方正县有水田面积1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0%,是一个以稻作栽培为主的水稻大县。近些年来,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县坚持以政策推进、科技先行、以人为本为统领,基本实现了由水稻大县向水稻强县的跨越。2014年全县水稻平均亩产实现了650kg。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蒋立徳郭喜忠刘志发
关键词:稻作区稀植优质米品种浸种催芽生产全程机械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