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河子大学药学院新疆植物药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07 被引量:368H指数:9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细胞
  • 12篇炎症
  • 12篇活性
  • 11篇黄酮
  • 10篇蛋白
  • 10篇小鼠
  • 9篇学成
  • 9篇药理
  • 9篇化学成分
  • 8篇紫草
  • 8篇肝损伤
  • 7篇毛菊苣
  • 6篇凋亡
  • 6篇信号
  • 6篇药理学
  • 6篇通路
  • 6篇肝病
  • 5篇信号通路
  • 5篇体外
  • 5篇肿瘤

机构

  • 107篇石河子大学
  • 14篇哈尔滨医科大...
  • 10篇石河子大学医...
  • 8篇成都大学
  • 6篇中南民族大学
  • 4篇滨州医学院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3篇华东理工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河南大学
  • 2篇新疆林业科学...
  • 2篇和田维吾尔药...
  • 2篇和田维吾尔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作者

  • 8篇张波
  • 6篇杨新洲
  • 4篇郑秋生
  • 3篇吕博
  • 3篇李德芳
  • 2篇谭勇
  • 2篇高剑峰
  • 2篇邹楠
  • 2篇王书云
  • 2篇李红
  • 2篇袁今奇
  • 2篇王金辉
  • 2篇黄健
  • 2篇黄健
  • 2篇杨宝峰
  • 2篇杨璐
  • 2篇牟云
  • 2篇王金辉
  • 1篇巩平
  • 1篇吴希

传媒

  • 26篇石河子大学学...
  • 11篇中国药理学通...
  • 6篇中国药房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5篇中草药
  • 4篇药学学报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4篇天然产物研究...
  • 4篇中药材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医药导报
  • 3篇国际药学研究...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成药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北方园艺
  • 1篇中国林副特产

年份

  • 17篇2024
  • 18篇2023
  • 15篇2022
  • 7篇2021
  • 12篇2020
  • 16篇2019
  • 17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09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姜黄素对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姜黄素低、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他3组给予0.3 mmol/L油酸干预24 h,诱导细胞脂质沉积模型。造模后,姜黄素干预组分别予以50、100μmol/L姜黄素干预9 h。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内脂质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PCR检测各组细胞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的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SREBP1C及其下游基因FAS、ACC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干预组细胞内的红色脂滴明显减少,TG水平显著降低(P<0.01),SREBP1C、FAS、ACC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P<0.01)。姜黄素低剂量(50μmol/L)对脂质沉积的改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姜黄素或通过下调SREBP1C、FAS、ACCα的表达,抑制脂质的合成,进而改善HepG2细胞的脂质沉积。
刘啸昂唐辉刘盼盼卢志雄陈文
关键词:姜黄素脂质沉积HEPG2细胞
红花籽粕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红花籽粕(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种子经过压榨提取红花籽油后的副产品)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用。方法C57BL/6小鼠ig不同剂量的红花籽粕,7 d后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脾、肾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中肝功能、肾功能及血脂水平,以评价红花籽粕的急性毒性。建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UC小鼠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质量,测定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结肠长度以及脏器指数,采用HE染色和阿利新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评价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中炎症和黏膜屏障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红花籽粕组小鼠脏器指数、血液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脏器病理切片也未见异常。红花籽粕对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改善体质量减轻、DAI评分升高、结肠长度缩短等临床症状(P<0.01),减轻结肠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肠道炎症细胞的浸润,保护杯状细胞,提高紧密连接蛋白和黏蛋白的表达(P<0.05、0.01、0.001),改善肠道屏障完整性。结论红花籽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对DSS诱导的UC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戚曼王文萱付向磊姜超张亮MD HASAN ALI李剑楚生辉刘敏
关键词:红花籽粕急性毒性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屏障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探究红花黄色素对不同月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采用3、6、9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明确红花黄色素(safflower yellow, SY)对不同疾病时期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究SY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作用机制。方法 行为学实验观察SY对不同月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ELISA研究SY对不同月龄小鼠皮层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蛋白,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SY提高了3、6、9月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脑组织中IL-6的含量,提高TGF-β1的含量;诱导各月龄小鼠脑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 Arg-1)和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TLR4)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与3、9月龄小鼠相比,SY对6月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改善效果最佳。SY通过诱导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TREM2的表达,抑制TLR4/NF-κB通路激活,促进小胶质细胞表型向抗炎型转变,减轻慢性神经炎症反应,改善各月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张梦玉郑艳杰叶红霞王春辉胡艳丽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神经炎症学习记忆
黑色素代谢途径在香叶木素改善紫外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香叶木素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分析AMD与正常病例样本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建立302 nm紫外线B(ultraviolet B,UVB)照射人视网膜上皮细胞(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ARPE-19)细胞损伤模型,评估0.6~40μmol·L^(-1)的香叶木素、10~160μmol·L^(-1)的左旋多巴和1~100μg·L^(-1)的黑色素的药效,并探讨其抗AMD相关通路。检测黑色素含量、酪氨酸酶活性及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GSE91087筛选发现AMD病例样本组RPE细胞中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如MCHR1、TYR、TYRP1等,确定黑色素合成及酪氨酸酶代谢通路为AMD的关键通路;100μmol·L^(-1)的黑色素和60μmol·L^(-1)的左旋多巴明显提高紫外照射ARPE-19细胞下的细胞活力,并降低细胞坏死/凋亡的比例;10μmol·L^(-1)的香叶木素提高细胞活力;逆转UVB降低的ARPE-19细胞黑色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并提高TYR、TRP-1、TRP-2的蛋白表达,证实了香叶木素在促进黑色素合成方面的作用。结论香叶木素通过酪氨酸代谢途径诱导黑色素的合成,从而改善紫外诱导的ARPE-19细胞损伤。
马绍壮冀欣业张晏源张波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黑色素酪氨酸酶
我国破布木属植物药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为我国破布木属Cordia植物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国破布木属植物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我国破布木属植物共有6种,分别为破布木C.dichotoma Forst.f.、橙花破布木C.subcordata Lam.、二叉破布木C.furcans Johnst.、台湾破布木C.cumingiana Vidal、越南破布木C.cochinchinensis Gagnep.和毛叶破布木C.myxa L.。我国破布木属植物富含黄酮类、挥发油类、酚类、脂肪酸类和类胡萝卜素类等化合物,主要具有抗癌、肝脏/心脏保护、抗溃疡、抗氧化、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杀虫、抗菌、抗病毒、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具有较高的药用开发价值。但其相关研究还缺少单体化合物、药理作用机制、毒理学方面的研究;且研究对象主要为破布木、毛叶破布木以及橙花破布木,缺少对二叉破布木、台湾破布木和越南破布木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
庞克坚唐萍魏沣杨新洲唐辉
关键词: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新狼毒素A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糖酵解和迁移
2020年
目的研究新狼毒素A(Neochamae jasmin A,NCA)在体外对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糖代谢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黄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NC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检测NCA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检测NCA对B16F10细胞中乳酸(LD)水平、葡萄糖摄取量和ATP含量的改变及对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影响;利用RT-PCR法检测糖酵解及迁移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NCA显著抑制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和细胞划痕愈合,下调MMP-2和MMP-9 mRNA的表达,上调TIMP-1、TIMP-2 mRNA的表达;下调GLUT1、PKM2、LDHA mRNA的表达,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TP的产生和乳酸的释放,减少葡萄糖的摄取,降低糖酵解关键酶HK、PK、LDH的活性。结论推测NCA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和迁移可能与调节肿瘤细胞糖酵解有一定相关性。
赵微陈小宇于兰丁杨芳夏源郑秋生
关键词:糖酵解迁移
UPLC法同时测定蔷薇红景天中络塞维、络塞琳和络塞定的含量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蔷薇红景天中络塞维、络塞琳和络塞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以ACQUITY BEH C18(100 mm×2.1 mm,1.7μm)为色谱柱,以甲醇-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络塞维、络塞琳和络塞定分别在15.00~330.00、4.70~103.40、55.00~1210.00μg·m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38%、101.21%、101.73%(n=6),RSD值分别为2.61%、2.86%、2.54%。结论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蔷薇红景天的质量控制。
刘丹妮张珂陈晓祥杨璐潘馨慧王航宇王金辉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蔷薇红景天
五倍子抗炎、抗菌活性指导下的有效成分分离与抗口腔溃疡网络药理学评价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寻找五倍子(GallaChinensis,GCE)中具有抗口腔溃疡的活性成分,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1)利用柱层析分离五倍子中的成分,并建立五倍子化合物库。预测五倍子化合物潜在靶点并构建可视化相互作用网络。(2)二倍稀释法测定各组分最小抑菌浓度(MIC),牛津杯法测定活性组分的抑菌圈及药物敏感性。(3)分析各组分在口腔溃疡大鼠体内干预过程中的疗效,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溃疡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结果(1)将五倍子中化合物分离为GCE-1、GCE-2、GCE-3三段组分,经LC-MS分析得到7个成分,其中3个成分与口腔溃疡治疗的靶点相关。(2)GCE-2段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MIC均为5 mg·mL-1。(3)与其他组分相比,GCE-2治疗效果最好,组织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溃疡组织病理状态改变。结论GCE-2具有较好的抗口腔溃疡活性。本工作系统分析五倍子治疗口腔溃疡的物质基础及可能作用机制,为五倍子在抗炎、抗菌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齐云云温鹏于诗怡李全凯李晓娟陈文韩博
关键词:五倍子多酚口腔溃疡
白豆蔻挥发油对庆大霉素所致急性肾损伤大鼠中Caspase-3、Bcl-2、Bax及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白豆蔻挥发油对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Caspase-3、Bcl-2、Bax及NF-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白豆蔻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庆大霉素(140 mg·kg-1·d-1)诱导急性肾损伤模型,连续7 d;第八天开始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8 d。收集大鼠尿液、血液、肾组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以及对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Western blot法用于检测肾组织中Caspase-3、Bcl-2、Bax及NF-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豆蔻挥发油能降低急性肾损伤大鼠的尿液中尿蛋白含量和血液中Bun、Scr含量,降低肾体指数(P<0.05)以及改善肾小管病变;能降低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MDA、NO含量和NOS活力,增加肾组织中SOD及GSH-Px活性(P<0.05);能抑制NF-кB p65,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白豆蔻挥发油能改善庆大霉素所致大鼠急性肾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凋亡有关。
程小玲丰姝姝张珂王航宇刘博刘博
关键词:白豆蔻庆大霉素急性肾损伤
芳香新塔花总黄酮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以芳香新塔花为试材,采用Al Cl3比色法测定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含量,并通过DPPH自由基(DPPH·)法、羟基自由基(·OH)法和测定还原能力的方法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芦丁在0.009 6~0.033 6 mg·m 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8%(RSD为1.30%),芳香新塔花中总黄酮含量为40 mg·g-1;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对DPPH·、·OH的清除作用及其还原力在同等条件下与维生素C相比较弱,且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抗氧化能力和浓度存在良好的量效关系,可见芳香新塔花总黄酮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申静刘冲杨伟俊陈文
关键词:芳香新塔花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自由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