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作品数:25 被引量:85H指数:6
- 相关作者:李艳于世举孙镇李玉清朱天月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瓦房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3种山野菜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0年
- 山野菜因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等特点而受到关注。岫岩县的地理条件适宜山野菜生长,分别介绍大叶芹、藿香和猴腿这3种叶菜类山野菜的特征与特性,指出人工栽培这3种山野菜的技术要点以及田间管理的注意事项,以期为获得山野菜高产提供技术支持。
- 马晓东刘莹孙镇
- 关键词:山野菜高产栽培技术大叶芹
- 山药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3
- 2011年
- 山药又名薯蓣、山薯等,是多年生草本蔓生植物,以地下块茎供食用。山药的营养价值很高,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等功能,对老年人的一些疾病有治疗效果,市场需求量逐年提高。
- 唐凌李铁于广文
-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山药多年生草本蔓生植物营养价值老年人
- 长期利用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2
- 1990年
- 在辽宁省西丰县、岫岩县,通过17年来长期连续坚持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大面积防治第1代玉米螟试验结果表明,发现自大面积放蜂治螟以来,玉米螟一代卵期赤眼峰的自然寄生率逐年提高,至今已达(?)O%左右;1、2代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各种寄生性天敌的自然寄生率也逐年显著提高,由此使一代玉米螟的为害也逐年显著减轻,自80年代以来玉米被害率稳定于10%左右。测定玉米种籽和土壤样品表明:六六六、DDT和1605农药的残留量有所缓解,使天敌种群数量逐步回升,进而加强了这些天敌、对1,2两代玉米螟的自然控制作用,解决了玉米蝶的危害,促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达到在较长时期内玉米螟种群数最相对稳定在较低的动态平衡水平上。
- 张荆王金玲杨长成张凤许宝民赵德山李铁汉赵希贵王贵钧
- 关键词:玉米螟赤眼蜂生态平衡
- 岫岩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探讨
- <正>保护地蔬菜生产是北方地区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由于其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得到了广大农民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保护地特殊的生态环境和耕作制度,保护地生产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出现了
- 于世举
- 文献传递
- 保护地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被引量:9
- 2010年
- 保护地蔬菜生产已成为北方地区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得到广大农民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存在的多年连作不倒茬、病虫害发生严重、农药与化肥超标、质量与效益降低、定植密度偏大、忽视微肥施入、滥用植物激素、日常管理欠佳等问题,提出了坚持用养结合、了解蔬菜习性、科学合理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具体解决措施。
- 马晓东刘莹孙镇
- 关键词:蔬菜保护地连作
- 岫岩地区玉米保全苗技术
- 玉米是岫岩的主要粮食作物,占本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4.7%。长期以来,由于受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的限制,玉米产量始终在350 kg/667m左右徘徊,产量较低,严重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在这些限制因素中,玉米
- 于世举
- 文献传递
- 岫岩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 2015年
- 食用菌产业作为岫岩地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调优种植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效益和建立保障机制等解决方法和发展建议。
- 于广文
- 关键词:食用菌
- 美洲斑潜蝇与南美斑潜蝇混合发生特点调查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2003~2005年,对辽宁省岫岩县蔬菜生态园区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和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发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斑潜蝇在该地区混合发生,一般保护地发生较露地较重,露地春季发生重,夏秋季发生轻,两种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多,数量大,控害作用明显。
- 李学军郑国王淑贤张广学李玉清许彪朱天月
- 关键词: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
- 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97.5~983.9 kg/667m2,鲜荚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铁岭,最低的地区是岫岩。从鲜荚商品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分析,铁岭、丹东、瓦房店和锦州地区适宜生产菜用大豆。
- 陈艳秋宋书宏张立军董友魁刘永涛张丽莉宋晓艳于广文王玉江
- 关键词:菜用大豆农艺性状
- 大豆蚜自然天敌种群动态及其控蚜作用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2008-2010年间,分别在辽东山区和辽西半干旱丘陵地区设置试验田,采用系统调查的方法,对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自然天敌种群动态及控蚜作用进行研究。共鉴定辽宁地区大豆蚜天敌7目、16科、44种,其中优势天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居首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蚜天敌田间消长表现连续6个阶段,即初见期、波动期、上升期、盛期、下降期和消退期;田间3年平均大豆蚜数量与天敌(天敌单位)总体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各年度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也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辽东地区天敌跟随紧密并随蚜虫数量变化波动,具有明显的自然控蚜作用。其中,7月11-21日天敌发生盛期与蚜虫高峰期吻合,蚜虫急剧下降;7月下旬后,受高温、多雨、蚜霉菌作用、植株老化等影响,蚜虫种群逐步下降、消退,天敌也陆续迁出豆田。辽西地区天敌迁入豆田比蚜虫晚10~15d,对前期蚜虫控制弱,且天敌峰期滞后蚜虫5d左右,一般年份蚜虫发生较重。
- 李学军郑国王淑贤邢星李艳于广文尤广兰
- 关键词:大豆蚜自然天敌种群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