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及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7 被引量:57H指数:5
相关作者:陈鹏刘煜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区域开发与环境响应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生态修复
  • 3篇三峡库区
  • 3篇土壤
  • 3篇土壤生物
  • 3篇土壤生物工程
  • 3篇消落带
  • 3篇库区
  • 3篇河流
  • 2篇植物
  • 2篇三峡库区消落...
  • 2篇水库
  • 2篇农田
  • 2篇农田水利
  • 2篇农田水利工程
  • 2篇群落
  • 2篇中小河流
  • 2篇环境因子
  • 2篇固碳
  • 2篇光照
  • 2篇河道

机构

  • 17篇湖北工业大学
  • 3篇广东省水利水...
  • 1篇三峡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武汉软件工程...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3篇张庭荣
  • 2篇刘瑛
  • 2篇陈鹏
  • 1篇杨正健
  • 1篇郑瑛
  • 1篇陈咏梅
  • 1篇汪华
  • 1篇秦东旭
  • 1篇李益
  • 1篇刘煜

传媒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广东水利水电
  • 2篇环境科学
  • 2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应用...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水质净化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以广东省杨溪河灌草、竹林植被岸坡两种类型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对河岸带2 m、4 m和6 m宽度情况下的TP、TN和COD等面源污染物质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河岸缓冲带及宽度对污染物的截污能力有所不同,总体来看灌草缓冲带对污染物的去除率最高,为55%~87%,其次为竹林缓冲带为56%~80%。从缓冲带去除TN、TP和COD的角度出发,同时考虑土地占用问题,宽度为6 m的两种类型缓冲带是较佳的河岸缓冲带设置宽度。研究结果可为缓冲带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
秦东旭吴耕华刘煜陈鹏李益刘瑛
关键词:河岸缓冲带水质污染物去除率
骆湖河底栖动物分布及其环境因子
2020年
研究骆湖底栖动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河流生态治理工作。结合优势度指数(Y),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冗余分析(RDA)研究了骆湖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从河流的上游至下游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RDA结果表明:栖息地多样性(H D)、盐度(Sal)、硝氮(NO-3-N)、海拔(Al)、电导率(Cond)、叶绿素(Chl)、河宽(W)是影响骆湖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说明阶梯深潭结构对河流生物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建议在中小河流生态治理中积极发挥阶梯深潭结构的重要功能。
王可健刘瑛李泽实刘佶鑫
关键词:底栖动物环境因子
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固碳释氧是植物的一项重要生态功能,三峡库区消落带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对其适生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重庆市三峡库区开州区至万州区消落带13种适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分析研究其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13种适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主要呈单峰型或双峰型曲线,单峰型曲线植物有桑(Morus alba)、白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其他10种植物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竹柳(Salix sp.)、柑橘(Citrus reticulat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地桃花(Urena lobat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鬼针草(Bidens pilosa)、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表现为双峰曲线,单位叶面积日净同化量为90.28~410.20 mmol/(m^2·d),固碳量为3.18~14.44 g/(m^2·d),释氧量为2.31~10.50 g/(m^2·d);单位土地面积日固碳量为6.15~65.47 g/(m^2·d),释氧量为4.48~47.62 g/(m^2·d)。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能力聚类分析表明,乔木(3种)、灌木(3种)均分为两级,草本(7种)分为三级;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能力分析表明,乔木(3种)、灌木(3种)和草本(7种)均分为两级;日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乔木为竹柳,灌木有地桃花和牡荆,草本有芦苇、辣蓼、鬼针草。本研究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中植被的选择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为消落带修复工程示范区生态效益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冯晶红刘德富吴耕华刘煜秦东旭王可健刘瑛
关键词:固碳释氧消落带生态修复三峡库区
落水初期三峡库区人工恢复消落带植物群落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明确三峡库区不同人工恢复消落带植物群落分布随水位高程的变化特征,为三峡库区消落带人工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三峡库区水田坝、香溪河口、万古寺、汉丰湖、石宝镇和渠口镇6处典型人工植被修复消落带,分别于高程145~155、155~165和165~175m区域进行植物群落调查。[结果]随着水位升高,植物生物量增大,个体数量分布趋于均匀,生物多样性增高,植物优势情况趋于不明显。对比6处人工恢复消落带,发现在消落带中下部,石宝镇和香溪河口生物多样性较高;在消落带上部,汉丰湖生物多样性较高。[结论]从消落带生物多样性出发,搭配对应人工恢复措施应对长期、反复淹没的逆境条件适应性较强,可为三峡消落带的人工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吴耕华刘煜李益王可健刘佶鑫
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生物量
城市硬质河道生态治理方案探讨——以欧洲河道生态治理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我国城市河道硬质河道生态功能和景观娱乐功能差,如何对其进行生态修复是研究和工程上的一个热点问题。土壤生物工程河流近自然治理方法在欧洲采用较多,该文以维也纳丽森河欧盟生态恢复工程为案例对此思想和方法进行阐述,介绍了该工程生态恢复的目的和工程设计原则,并对其具体采取的土壤生物工程生态治理措施作了总结,其生态恢复工程的经验将对我国正在探索及实施中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工作起到积极指导作用。
张庭荣刘瑛李益吴耕华刘煜
关键词:城市河流土壤生物工程河道生态治理
河道型水库支流库湾营养盐动态补给过程被引量:7
2018年
河道型水库支流库湾营养盐季节变化直接决定支流藻类群落结构的演替及初级生产力变化过程.为分析三峡水库支流香溪河库湾主要营养盐来源对营养盐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基于2010~2011年香溪河库湾野外监测数据,选取干、支流差异显著(P<0.01)的常量离子Cl-和Na+作为水团混合示踪离子,采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不同时期营养盐各来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枯水运行期(11月~次年2月)和汛后蓄水期(9~10月)时,长江干流对支流库湾营养盐贡献率超过75%,干流倒灌为库湾营养盐主要来源;在汛前泄水期(3~5月)和汛期(6~8月)时,干流倒灌和上游来水的贡献率差异缩小,库湾营养盐来源需考虑两者共同的影响,但干流倒灌仍占据优势.上游来水磷营养浓度相对较高,而长江干流氮、硅营养盐浓度较高,不同时期香溪河库湾分层异重流模式不同,库湾营养盐各来源的贡献率也随之改变,因此库湾营养盐在水库不同运行时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徐雅倩徐飘杨正健刘德富马骏
关键词:营养盐补给量贡献率
光照和基质对布氏轮藻生长、色素组成及有性繁殖的影响
2022年
以布氏轮藻(Chara braunii Gmel.)为研究对象,在两种不同的基质土壤中,模拟3种光环境,研究光照和基质对轮藻形态、色素模式和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光照的减少,两种基质上生长的植株高度、叶绿素与类胡罗卜素(Chla/Caroten)比值均显著增加,植株灰分比率降低,最大干重均出现在25%光照条件下,最小干重在5%光照条件下。与底泥基质相比,黏土基质株高更低,植株灰分比率更高,Chla/Caroten比值降低。二元方差分析表明,光照和基质类型对株高、灰分比率、干重和色素模式均有显著交互作用。
王和云孙彤周易金辉陈俊格易春龙
关键词:光照基质
原木植生挡墙技术在广东省中小河流岸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以重阳水治理工程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以广东省中小河流重阳水治理工程为例,阐述了原木植生挡墙生态护岸技术要点,并且通过对植物株高和基径生长的原型观测,株高和基径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平均值分别为12.8 cm、57.1 cm、147.9 cm以及0.34 cm、0.72 cm、1.25 cm,第1年株高和基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33 cm/m和0.10 cm/m。监测结果表明:施工3个月后可基本对岸坡复绿,植物根部对表层土壤已发挥锚固作用,基本恢复河岸带自然风貌和生态景观,可为我省中小河流岸坡生态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张庭荣刘瑛孙伊博
关键词:岸坡生态防护
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根系附加黏聚力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4种不同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对边坡土体抗剪强度的提高作用。[方法]设置了一处长40 m的人工边坡,在边坡上使用扦插、灌丛垫、层栽与梢捆4种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并在施工8、12个月后分别开展根系现场调查,在实验室进行单根抗拉试验,并引入RWM模型量化研究4种不同土壤生物工程对边坡抗剪强度的提高作用。[结果]旱柳根系抗拉强度随根系直径增大逐渐减小,能产生显著的根系加筋作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根的面积比减小,4种土壤生物工程措施完工12个月后的各径级的根系截面积比率(RAR)相比于8个月后提高43.75%~69.38%;土壤生物工程可以明显提高边坡的抗剪强度,随着根系的发展,12个月以后各种措施附加黏聚力比8个月时有明显的增长。20 cm土层深度时灌丛垫与梢捆措施附加黏聚力高于扦插和层栽,且根系所产生的附加黏聚力最大,对边坡的浅层土壤的加筋作用优于另外2种措施。20 cm深度以下灌丛垫与梢捆措施根系附加黏聚力逐渐下降,而扦插与层栽措施附加黏聚力逐渐增加,对深层土壤具有一定的锚固作用。[结论]研究可为土壤生物工程技术在农田水利护坡中的广泛应用提供量化评价方法和理论指导。
陈鹏刘煜吴耕华刘瑛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土壤生物工程河流生态修复
氮和磷是影响三峡库区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2023年
香溪河是三峡库区最大的入库支流,目前关于香溪河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监测香溪河上、中、下游上覆水及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研究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细菌与理化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氨氮(NH3-N)、叶绿素a(Chl.a)浓度自下游向上游逐渐升高,其中NH3-N浓度从下游的2.04 mg/L升高到上游的3.14 mg/L。不同点位上覆水中磷酸盐(PO_(4)^(3-))浓度在0.14~0.18 mg/L之间波动;同一点位间隙水中NH3-N、PO_(4)^(3-)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10~15cm沉积物间隙水中NH3-N与PO_(4)^(3-)浓度分别是0~5 cm沉积物间隙水的3.4倍和1.7倍。沉积物中Fe(Ⅱ)、Fe(Ⅲ)、酸可挥发性硫化物和铬还原性硫化物含量均表现为上游点位高于中游、下游,底层沉积物含量高于中层和表层。香溪河中游沉积物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于下游和上游,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是表层沉积物中的优势菌门,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为主要菌属。不同代谢功能的微生物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比如具有降解多环芳烃能力的外新鞘脂菌属(Novosphingobium)和土生单胞菌属(Terrimonas)在下游点位的相对丰度最高,分别达到5.8%和5.4%,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中游的相对丰度最高,而铁氧化菌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主要分布在上游点位。冗余分析(RDA)表明总有机碳、硫酸根、Fe(Ⅱ)、氨氮和总磷是影响香溪河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周边环境和人为活动对香溪河水质稳定及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影响,为三峡库区水环境改善和管理提供参考。
朱智杰陈默薛思敏周仕伟焦一滢田小方
关键词:上覆水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环境因子三峡库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