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 作品数:120 被引量:659H指数:14
- 相关作者:陈光舟王皓邱旭敏罗静靳莉莉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省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信息矩阵方法在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7年
- 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的确定是防洪减灾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但由于山洪实测资料序列较短且山洪灾害样本量较小,难以采用传统的统计模型建立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任何统计模型其本质是建立输入-输出关系,在数学上可以用函数关系表达,信息矩阵方法能够从小样本获得信息并建立这种函数关系。利用淠河流域历史降水与流量极值资料,将2003—2012年17次典型洪水过程作为学习样本,构建流域前期土壤含水量饱和度、5个时间尺度(1,3,6,12,24 h)降雨量以及4个重现期(<5、≥5、≥20、≥50 a)洪峰流量的模糊关系矩阵,进而建立山洪灾害风险预警不同等级组合指标。从2003—2012年洪水资料中选取未参与统计的40组独立样本,对不同时间尺度山洪灾害风险预警组合指标进行应用检验,总体预警合格率达到70%,表明该方法应用于山洪灾害风险预警是可行的。
- 叶金印刘静杨祖祥李致家
- 关键词:山洪灾害风险预警
- 2024年2月我国两次大范围冻雨过程对比分析
- 2024年
- 2024年2月1-4日(以下简称过程Ⅰ)及2月19-24日(以下简称过程Ⅱ),我国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雨雪冰冻过程,在这两次过程中冻雨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灾害强度大,是我国有气象资料以来冻雨最为严重的一年。利用多源实况观测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这两次冻雨过程发生的环境条件和温度层结特征。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中500hPa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比较相似且均稳定维持,有利于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形势的持续,但低层温度配置和冷空气移动速度不同造成了冻雨落区存在差异。过程I由于冷空气移速较慢,造成冻雨分布较为集中。相较于过程I,过程Ⅱ初期西南急流强度更大、位置更北,导致冻雨初始发生位置偏北,但后期强冷空气迅速南下,造成冻雨落区移动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大。(2)两次过程中,中层暖层主要位于700-850hPa之间,低层冷层则主要位于900hPa以下,较通常冻雨概念模型中700hPa暖层及850hPa冷层位置偏低,易导致预报员对天气类型的误判,同时过程ⅡI逆温层强度强于过程I。(3)采用面积元法分析了两次过程的中层暖层强度及低层冷层强度,结果表明过程I冷暖层强度弱于过程Ⅱ,与温度特征分析结果一致。同时两次过程冻雨主要发生在中层暖层强度与低层冷层强度接近的地区。
- 安晶晶王东勇李慧敏刘杰郑淋淋
- 关键词:冻雨温度层结逆温层
- 淮河流域面雨量多模式预报效果比较及典型过程检验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面雨量预报是洪水预报非常重要的参数,也是各级政府组织防汛抗洪以及水库调度等决策的重要依据。在面向江河流域的水文气象服务中,利用数值预报模式降水输出客观化的面雨量产品,并在检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集成应用,是提高流域面雨量预报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ECMWF全球模式、JMA全球模式、
- 刘静叶金印王皓
- 关键词:流域面雨量多模式数值预报模式面雨量预报
- 多部雷达联合估算淮河流域降水被引量:6
- 2010年
- 以淮河流域内6部CINRAD雷达基数据资料以及高密度自动雨量站观测资料为源,在应用多种方法进行降水估算和校准,并采用主成分集成方法进行集成应用的基础上,采用"先估算降水再拼图"和"重叠区域选取最大值"的方法来进行整个流域的降水估算结果拼图,从而实现了整个淮河流域的降水估算。从2007年7月初降水过程应用结果来看,经过校准以后估算误差在45%以下,并且能够反映出缺少地面雨量观测站的区域的降水分布,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淮河流域降水估算的方法。
- 黄勇胡雯何永健叶金印
- 关键词:多雷达降水估算
- 分区层化立体多重天津城市暴雨内涝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该文以城市下垫面空间差异性分区为重点,重新构建天津城市暴雨内涝模型,以城市地表与明渠河道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基本控制方程以平面二维非恒定流的基本方程为骨架,将河网、路网、管网和社区的计算网格分层划分,形成相对独立的河网、路网、管网和社区的计算模拟体系,形成分区分层和立体多重的模型计算模式。针对2018年7月24日台风'安比'降雨过程造成的天津城区内涝灾害,结合自动积水监测数据,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内涝模型模拟的积水监测点最大积水深度与实况积水深度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1m,模拟积水过程与实况积水过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致指数达到77%,模型具有一定的模拟精度。
- 陈靖李大鸣郝莹王笑王笑李培彦林毅
- 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洪水期间大气环流及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对雨季偏长及致洪暴雨气象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淮河流域雨季偏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伸入大陆稳定脊线位置以及中高纬度建立稳定的阻塞高压有密切的关系;出现的持续性暴雨都与中纬度附近稳定的横槽或低压带有关;暴雨都是多个影响系统叠加的结果,与它们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影响系统主要有低层切变线、西南涡和急流。2007年淮河雨季期间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对淮河流域降水区水汽的输送起主要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增强了上升运动,为持续强降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并触发能量的释放。
- 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
- 关键词:致洪暴雨
-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热害风险分析被引量:22
- 2012年
- 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85个站点1961-2008年水稻减产率,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信息分配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高温热害风险的年代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风险值相对较小,高温热害发生较少,2000年以后风险值较大,灾情较重,高温热害风险的变化呈增加的趋势。发生高温热害风险较大的地区主要位于研究区的安徽、浙江、湖北西部和东部以及江西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其中,浙江丽水和湖北宜昌地区风险值都超过了0.25;江苏东南部、湖南西南和东北部地区属于高温热害风险较低的地区。
- 杜子璇刘静刘伟昌
- 关键词:高温热害长江中下游信息扩散风险分析
- 多模式多分辨率面雨量预报在淮河流域的性能评估被引量:4
- 2019年
- 利用2015~2017年淮河流域汛期ECMWF(空间分辨率0.125~ox0.125~o)、JMA(空间分辨率0.5~ox0.5~o)、WRF(空间分辨率0.1~ox0.1~o)6h、12h、24h时间分辨率的降水预报产品计算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对比评估各预报时效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晴雨正确率及各量级面雨量预报的TS评分。结论如下:(1)0~72h预报时效,EC的绝对误差最小、WRF居中,JMA最大。(2)三个模式的晴雨正确率随着时效的增加缓慢下降,但都维持较高水平。(3)EC和JMA的面雨量预报存在系统性高估。(4)WRF在对短历时强降水的预报性能优于其他两个模式。(5)各模式的面雨量预报性能存在日变化,且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大,日变化特征更加显著,对午后到傍晚的暴雨预报准确率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
- 郝莹郝莹刘杰邱学兴
- 关键词:多模式面雨量预报
- 基于误差分析的雷达估测降水集成方法
- 以淮河流域为对象,在假设Z-R关系法、平均校准法、最优插值法、卡尔曼滤波和最优插值联合校准法以及卡尔曼滤波校准法等五种降水定量估测模式对于不同的降水类型而言能力有所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对前期降水定量估测结果误差变化的分析,...
- 黄勇胡雯叶金印
- 关键词:误差分析
- 文献传递
- 淮河流域面雨量气候特征研究
- 该项目选择旱涝灾害频繁的淮河流域,采用水量平衡和误差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的面雨量计算方法进行评估,确定了一种适合淮河流域地形和站点分布特征的面雨量计算方法——泰森多边形法。项目通过计算1960-2008年淮河流域15个子单...
- 关键词:
- 关键词:淮河流域面雨量气候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