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3
相关作者:戴萍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阿尔茨海默病
  • 3篇小鼠
  • 2篇蛋白
  • 2篇电压门控
  • 2篇电压门控性
  • 2篇电压门控性钠...
  • 2篇行为学
  • 2篇情绪
  • 2篇转基因
  • 2篇转基因小鼠
  • 2篇钠通道
  • 2篇基因
  • 2篇阿尔兹海默病
  • 2篇APP/PS...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情绪
  • 1篇电刺激
  • 1篇电生理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前体蛋...

机构

  • 12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曲靖市沾益区...

作者

  • 3篇李劲涛
  • 2篇邓苙
  • 1篇付景云
  • 1篇马原野
  • 1篇朱萍
  • 1篇严琪
  • 1篇保明芳
  • 1篇罗夙医
  • 1篇段丽芬
  • 1篇戴萍
  • 1篇魏欢
  • 1篇李磊
  • 1篇邬继兰
  • 1篇谭琳

传媒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2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遵义医科大学...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NGF-BMSCs移植对阿尔兹海默病大鼠神经行为学的改善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构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基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重组体,将其移植入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探讨AD大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方法将Aβ淀粉蛋白(β-amyloid protein)立体定向注射入大鼠海马制备AD模型.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Normal group)、盐水注射组(NS group)、模型组(Experiment group)、BMSC移植组(AD+BMSC group)和NGF-BMSC移植组(NGF-BMSC group).移植2周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变化以评价移植效果.结果移植BMSC和NGF-BMSC后,AD大鼠神经学学习、记忆能力比模型组显著提高,而以后者效果更为显著(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NGF基因修饰的BMSC可作为种子细胞传送NGF,对大鼠AD的神经行为学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
邓苙李劲涛曹光琼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NGF阿尔兹海默病行为学
SCN2B在APP/PS1小鼠脑组织中对APP加工处理的作用
2021年
目的在遗传背景为APP/PS1(APP/PS1+)的阿尔兹海默病模式基础上对SCN2B基因进行敲除(SCN2B-/-)、敲低(SCN2B+/-)或过表达(SCN2B+/+),构建APP/PS1+SCN2B-/-、APP/PS1+SCN2B+/-以及APP/PS1+SCN2B+/+三种品系转基因小鼠,探究SCN2B在APP加工处理及Aβ产生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将阿尔兹海默病模式动物APP/PS1+小鼠分别与SCN2B-/-、SCN2B+/-及SCN2B+/+三种转基因小鼠杂交并获得稳定转基因品系。运用PCR技术检测品系小鼠基因型,qRT-PCR、Western blot检测SCN2B基因在各品系小鼠脑中的表达量。挑选出适龄转基因阳性小鼠获取脑皮质与海马组织进行神经元代培养,ELISA检测神经元中的Aβ40和Aβ42在脑皮质海马中的表达含量,Western blot检测APP-APPβ-CTF、sAPPα、sAPPβ蛋白含量。结果与APP/PS1+SCN2B-/-、APP/PS1+SCN2B+/-两组相比,APP/PS1+SCN2B+/+组中Aβ40和Aβ42蛋白表达增加(P<0.05);sAPPα,sAPPβ蛋白表达随SCN2B蛋白的表达升高而减少(P<0.05);而APP-APPβ-CTF与AICD的蛋白表达随SCN2B蛋白的表达升高而增加(P<0.05)。结论SCN2B基因过表达能促进APP向产生Aβ40和Aβ42片段的分解过程;促进APP分解为致病性的APP-APPβ-CTF及AICD,减少其向水溶性可代谢的sAPPα片段分解,进而部分阐明SCN2B在APP加工处理及Aβ产生中的作用。
赵浩然李珊严国纪董晓函习杨彦彬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
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
2021年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在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2B(sodium channel-voltage-gated-beta 2B,SCN2B)介导的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改善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将SCN2B基因敲除小鼠(SCN2B^(-/-))与APP基因敲除小鼠(APP^(-/-))、APP基因杂合子(APP^(+/-))以及APP基因过表达小鼠(APP^(+/+))配对杂交,用PCR基因检测技术对同窝小鼠尾组织进行基因分型,分为SCN2B^(-/-)APP^(-/-)组,SCN2B^(-/-)APP^(+/-)组以及SCN2B^(-/-)APP^(+/+)组,C57BL/6野生型小鼠则为野生型(wild type,WT)组,每组9只。并将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SCN2B^(-/-)APP^(-/-)、SCN2B^(-/-)APP^(+/-)、SCN2B^(-/-)APP^(+/+)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与Y迷宫行为学实验来检测每组之间的认知功能;取6、12、18月龄SCN2B^(-/-)APP^(-/-)、SCN2B^(-/-)APP^(+/-)、SCN2B^(-/-)APP^(+/+)的三种转基因小鼠和同龄野生型小鼠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起的检测,同时对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基底及远端突起数量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行为学实验结果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1)水迷宫实验数据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数据显示18月龄小鼠中逃避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时间×组别=3.63,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18月龄小鼠中,与SCN2B^(-/-)APP^(+/-)组和SCN2B^(-/-)APP^(-/-)组小鼠比较,SCN2B^(-/-)APP^(+/+)组小鼠第4~6天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第4天:(47.00±2.00)s,(43.11±1.96)s,(41.89±3.06)s,t=-4.16,1.00,均P<0.05;第5天:(45.22±2.54)s,(36.33±2.78)s,(37.00±2.45)s,t=-7.08,-0.54,均P<0.05;第6天:(38.11±2.03)s,(34.11±2.32)s,(33.00±2.91)s,t=-3.90,0.90,均P<0.05。],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18.00±1.73)s,(25.56±1.33)s,(24.33±1.94)s;t=10.37,1.56,均P<0.05]。(2)Y-迷宫结果显�
李珊赵浩然檀雅欣习杨彦彬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小鼠
APP/PS1+SCN2B-/-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2019年
目的建立APP/PS1+SCN2B-/-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SCN2B基因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APP/PS1转基因小鼠与SCN2B-/-转基因小鼠合笼,子代同胞兄妹交配,子代的后代中选取APP/PS1高表达和SCN2B阴性的小鼠再同胞兄妹交配,并培育。得到的目的基因的小鼠与WT小鼠对照,进行表型鉴定。运用PCR鉴定子代小鼠尾部组织基因组DNA,用RT-PCR验证Aβ和SCN2B在大脑中的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观察SCN2B在转基因小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最后用水迷宫在行为学上对转基因鼠进行鉴定。结果经PCR鉴定成功构建APP/PS1+SCN2B-/-转基因鼠杂交群体,并扩群培育,经免疫染色和RT-PCR分析转基因小鼠的Aβ和SCN2B在大脑中的蛋白的表达,发现Aβ在转基因鼠的海马和皮质中高表达,SCN2B在海马中几乎检测不到,免疫染色也未发现SCN2B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水迷宫结果显示转基因鼠与同月龄野生型(WT)小鼠相比在空间记忆和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APP/PS1+SCN2B-/-转基因小鼠模型,从基因型、组织学表现到行为学表现均具备了2种品系转基因鼠的特质,为进一步研究SCN2B基因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动物研究模型。
檀雅欣李珊王廷华习杨彦彬
关键词:APP/PS1转基因小鼠阿尔茨海默病
培养福氏志贺菌感染大鼠回肠组织病理学的特点被引量:1
2016年
背景:志贺氏菌属是引起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致病菌,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目的:分析福氏志贺菌感染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同窝别清洁级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非链霉素处理组、链霉素处理组、对照组,每组各10只。链霉素处理组50 g/L硫酸链霉素灌胃;非链霉素处理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建立大鼠菌群紊乱模型后,非链霉素处理组、链霉素处理组用福氏志贺菌(9×108)CFU/m L灌胃建立大鼠痢疾模型,14 d后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福氏志贺菌感染大鼠回肠组织的病理学特征。结果与结论:(1)福氏志贺菌感染大鼠远端回肠和直肠出现典型的菌痢病变,表现为黏膜出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杯状细胞破坏、出血,并出现疾病特征性的假膜性炎:黏膜表层坏死,有大量纤维素渗出,后者与坏死组织、红细胞、白细胞等一起构成假膜;脱落后的肠黏膜,形成形状不一的溃疡,溃疡浅表,很少超过黏膜下层;(2)各组大鼠出现症状时间、福氏志贺菌攻击前后大鼠体温值及体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结果说明,福氏志贺菌感染大鼠远端回肠和直肠租住出现菌痢典型的组织病理表现,可成功作为动物模型进行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深入科研研究。
罗夙医王玺赟李劲涛
关键词:结肠病理学组织病理
人性化医疗服务对神经外科脑外伤术后患者心理和情绪改善作用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人性化医疗服务的作用及意义进行探讨,以期提高颅脑外伤术后患者专科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方法收集在曲靖市沾益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急诊住院的、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共80名(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人性化医疗服务)和对照组(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进行评定和比较。同时采用医疗质量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间治疗前比较,SAS、SD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实验组SAS、SDS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满意度较对照组(86%vs 70%)显著增高(P<0.01)。结论人性化医疗服务可通过患者心理和情绪状态的显著改善而对治疗效果和康复起重要作用。
汪启东杨涛严琪
关键词:人性化医疗服务
经颅直流电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对大学生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对大学生情绪面孔识别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78名大学生,随机分为4组,每组均使用无创tDCS(强度1.5 mA)干预及情绪面孔识别试验。试验1组(n=23)给予3min tDCS干预脑DLPFC区、试验2组(n=17)给予15 min tDCS干预脑DLPFC区、试验3组(n=20)给予3min tDCS干预初级视皮质区、试验4组(n=18)进行非情绪图片测试;观察受试者对不同情绪面孔识别效果,结果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3 min tDCS短时刺激DLPFC区与面部表情识别相互作用显著(F(1,22)=7.448,P=0.012)。阳极tDCS刺激右侧DLPFC对积极面孔感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刺激前:70.58%,期间:74.75%,P=0.036);但对消极面孔感知不明显(刺激前:70.58%,期间:70.73%,P=0.569)。(2)15min tDCS延长刺激与面孔表情识别相互关系不明显(F(1,16)=1.621,P=0.221)。(3)tDCS干预初级视皮层区,结果不受情感变量影响(F(1,19)<1,P>0.05)。(4)当视觉图像改为非表情面孔,tDCS作用与面部表情之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7)=2.566,P=0.128)。结论tDCS调控DLPFC可以影响大学生情绪面孔识别,并支持"效价特定偏侧化(valence-specific lateralization)"情感感知理论。
沈勤马原野付景云武桥保明芳魏欢
关键词:面孔识别
以睡眠障碍为首要表现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初发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方法对95例65~85岁初发睡眠障碍的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评分,对以上患者同时予MMSE评分、MOCA评分、ADL量表评分、头CT或头MRI检查,随访1~3a后观察以上指标有无变化.结果以上患者有26例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且患者PQSI分数比初诊时增加2~7分.结论睡眠初发障碍的老年患者可能是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唯一表现,临床医生应重视初发睡眠障碍的老阿尔茨海默病年患者,提高早期该病的诊断率.积极改善睡眠障碍可能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程.
黄微谭琳邢冬梅贾帆孙凤琴李劲涛
关键词:睡眠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树鼩帕金森病(PD)模型的建立及对其的行为学和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建立树鼩的帕金森病(PD)模型,用行为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应用三种方法制备树鼩PD模型,通过行为学和形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予以验证。结果:MPTP组树鼩的旱迷宫全天总反应时间、错误反应次数分别比6-OHDA组和罗滕酮组显著增高(P<0.05);MPTP组树鼩的爬杆实验所用时间分别较6-OHDA组和罗滕酮组显著增长(P<0.05)。与树鼩中脑腹侧的对照侧相比,6-OHDA组注射侧和罗滕酮组注射侧中脑腹侧的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而MPTP组双侧中脑腹侧的TH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对照侧为P<0.01,注射侧为P<0.05)。结论:腹腔注射MPTP制作的树鼩PD模型为较理想的模型,值得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推广应用。
邓苙邬继兰戴萍李劲涛
关键词:动物模型行为学形态学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0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5(CDK5)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在有丝分裂后期维持神经细胞的骨架结构及功能并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发育。研究发现,CDK5与AD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AD防治中一个潜在的研究靶点。本文以国内外关于CDK5在AD发病中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AD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李竹李劲涛谷涓华曾跃勤
关键词:CDK5阿尔茨海默病磷酸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