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少川
- 作品数:11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4种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 2013年
- 目的通过黄芩等4种中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检测,探讨传统中药及给药途径对常见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抑菌作用的开发。方法采用中药抗菌试验试管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黄芩、连翘、黄连、金银花对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菌作用,MIC均值与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的MIC相近;其中黄连的抑菌作用最强;而且泰能耐药与泰能敏感的菌株抑菌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4种传统中药对院内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同抑菌作用的研究,提示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发挥传统中药的抗茵作用。
- 赵鹃曾雪斌丁少川
- 关键词:泛耐药菌中药体外抑菌
- 成都地区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在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拓扑异构酶基因gyrA、gyrB、parC和parE突变与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关系,提供本地区耐药解脲脲原体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联合固体培养法和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解脲脲原体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的测定。基因扩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结果用DNAMAN软件和BLAST进行分析。结果2021年9月—2022年2月本院区微生物实验室共收到支原体培养标本1387例,其中解脲脲原体单独阳性感染的有635例,解脲脲原体阳性率为45.78%(635/1387)。随机选取58株解脲脲原体阳性菌株进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和拓扑异构酶基因QRDR区的扩增测序,解脲脲原体对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9.31%(46/58)和5.17%(3/58)。ParC S83L、ParC T125A和GyrB P462S的变异率分别占79.31%(46/58)、15.52%(9/58)和5.17%(3/58)。所有菌株的gyrA和parE基因未发现突变位点。结论拓扑异构酶基因parC 248位碱基C突变为T导致的ParC S83L变异为解脲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parC和gyrB基因的双突变可导致耐药性的进一步增加。
- 张红艳郑良建肖慈然杨婷丁少川张剑波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氟喹诺酮类DNA旋转酶基因突变
-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至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8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感染组(41例)和非感染组(57例),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血清CRT、PCT水平变化,分析2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诊断颅脑外伤继发肺部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患者入院第3d、5d、7d感染组患者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CRP+PCT联合检测的灵敏性为93.23%,特异性为86.32%,明显高于单独检测CRP、PCT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论 CRT、PCT是诊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更佳,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杨洁丁少川梁静
- 关键词: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20株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分析及同源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20株鲍曼不动杆菌(AB)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型别,并证实ICU是否存在由该同源性菌株引起的感染。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2~6月从患者呼吸道分离的20株AB ,用生物及基因学方法进行鉴定,用M IC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用PCR检测其耐药基因型别,并对来自ICU的7株采用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的DiversiLab系统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株AB均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20株均检出携带OXA-51基因,16株检出携带OXA-23基因,均未检出OXA-24、OXA-58,VIM、IM P-1、SIM、NDM-1基因;DiversiLab系统将来自ICU的7株分为2个亲缘性不同的克隆组,克隆组1包括6株,同时分为亲缘性相近的2个亚克隆组;克隆组2有1株。结论20株AB均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且均为多重耐药(MDR),表明该院AB MDR现象严重;OXA-23基因是AB的主要耐药基因,OXA-51是AB天然基因;同时,该院ICU 存在AB的交叉感染,应加强控制。
- 杨银忠赵鹃丁少川程文霞孙熙奉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同源性
- 120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7月-2015年6月分离的MRSA株,用WHONET 5.6软件分别按照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本院3年间共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66株,其中MRSA 120株,MRSA的分离率为32.8%。MRSA的标本来源以痰液、脓液、血液为主,分别占51.7%、30.8%、13.3%。临床科室分布以ICU、创伤外科、儿科为主,分别占25.0%、20.8%、14.2%。MRSA对多种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完全敏感。MRSA对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高于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SA的耐药形势十分严峻,应定期监测MRSA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张红艳赵鹃丁少川郑良建夏兰
-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 HBsAg携带者血清丁肝病毒标志物和肝功能指标检测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HBsAg携带者丁型肝炎病毒(HDV)感染状况和HDV重叠感染对机体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216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HDV免疫标志物(HDVM:HDAg和HDAb),并同时测量肝功能指标。结果216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HDVM检出率为10.6%(23/21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1.3%(15/133),女性感染率为9.6%(8/83),男女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14,P>0.05);成人感染率为9.1%(11/121),儿童感染率为12.6%(12/95),成人与儿童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χ2=0.70,P>0.05)。HBV复制活跃组(HBsAg和HBeAg均阳性)HDVM检出率为4.0%(5/124),较HBV复制缓慢组(单纯HBsAg阳性或HBsAg和HBeAb阳性)HDVM检出率19.6%(18/92)明显低(χ2=13.39,P<0.005)。HBsAg阳性重叠感染HDV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率达56.5%(13/23),明显比未重叠感染HDV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率4.1%(8/193)高(χ2=64.23,P<0.0001)。结论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DV后,HDV复制会抑制HBV的复制和表达,促使HBeAg阴转,使肝脏功能明显受到损害。
- 刘成桂张瑞珍丁少川杨浩杨银忠彭端亮
-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临床疗效。方法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儿 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和对照组 34例 ,治疗组采用卡托普利 1 5mg/kg/d ,同时予逍遥散加味 ,每日 1剂 ,服用 1月 ;对照组单纯口服卡托普利 1 5mg/kg/d ,疗程 1月。结果 :随访 1年 ,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显著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疗程短 ,疗效确切 ,远期疗效明显。
- 付泽伟罗玉明丁少川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
- 星型奴卡菌致重度菌毒血症1例被引量:2
- 2006年
- 杨银忠丁少川刘成桂
- 关键词:全身浮肿皮下肿块肾病综合征凹陷性水肿浅表淋巴结脓性分泌物
- 联合检测AFP和CEA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PHC)与转移性肝癌(MH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32例PHC,47例MHC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FP和CEA。结果PHC患者AFP极度升高,达3685.2±5964.3μg/L,明显比MHC组(25.2±81.6μg/L)和健康对照组(4.1±2.6μg/L)高(F=27.8,P〈0.01),81.8%的PHC患者AFP阳性,其中76.5%的患者AFP〉500μg/L;12.8%的MHC患者AFP阳性,但均〈200μg/L。AFP对PHC诊断的灵敏度(SE),特异度(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准确度(AC)分别为81.8%,87.2%,94.7%,63.1%,83.2%;CEA对MHC诊断的SE,SP,PPV,NPV,AC分别为72.3%,53.8%,35.8%,84.5%,58.7%。结论联合检测AFP和CEA能较好地诊断和鉴别诊断PHC与MHC。
- 刘成桂张瑞珍丁少川马晋吴春香刘于嵩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
- 确定正确的方法统计全血细胞计数参考区间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确立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统计成都市全血细胞计数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区间。方法 :选我院SF -30 0 0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的 6 80 2例健康体检者各项参数 ,用SPSS10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正态分布检验 ,比较均数±标准差和百分位数统计各参数正常参考区间的差异。结果 :本组健康成人全血细胞计数的各项参数指标均不服从正态分布。结论
- 陈剑杨莉蒋冬梅丁少川杨小华卢燕罗秀
- 关键词:全血细胞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