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德超
- 作品数:2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近代豫西北农村集镇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市场的活跃,豫西北地区出现了一批专业集散型集镇,在此基础上还出现了区域性的中心集镇。本文从专业性集镇和中心集镇两个角度来分析豫西北集镇的功能、地域分布特征及其作用。
- 丁德超
- 关键词:农村集镇
- 近代豫西北农村市场与社会转型
- 研究豫西北农村市场与近代社会转型,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当前河南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认识,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农村市场既是农村农副产品进入城乡市场网络的起点,又是城市工商业品输入农村消费市场的终点。豫西北农村市场是豫西北地...
- 丁德超
- 关键词:社会变迁
- 文献传递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河南农村合作事业探析被引量:1
- 2012年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为了加强对河南农村社会的有效控制,统制河南农村社会经济,先后成立了河南农村合作事业委员会和河南农村合作事业管理处。在此期间,河南农村合作事业发展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不仅在规模上迅速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各项合作事业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同时,20世纪40年代和30年代相比,河南农村合作事业呈现出四个不同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统治,河南农村合作事业最终走向失败。尽管如此,河南农村合作事业在刺激农村信贷,活跃农村生产和贸易,保障抗战军需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丁德超
- 关键词:农村信贷
- 近代河南省柞蚕业发展历程及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2013年
- 论述了近代河南省柞蚕业的发展历程,明清之际,河南省开始出现柞蚕生产,并在官方和民间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壮大;鸦片战争之后,国际市场对柞蚕业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河南省柞蚕业的发展,清末民初时期是河南省柞蚕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柞蚕茧生产量还是柞蚕丝、绸的产销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抗日战争之后,河南省柞蚕业逐渐走向衰落。近代河南省柞蚕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村就业率,带动了农村市场的繁荣,也对河南省城镇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 丁德超
- 关键词:柞蚕业农村经济
- 近代时期豫西北农村庙会市场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庙会市场是农村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乡村庙会分布随之日趋增多,集镇地区多有庙会,非集镇村落亦兴起庙会,同时庙会的商品交易功能也逐步增强。本文从农村庙会状况、组织管理、时间结构、个案分析、区域差异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豫西北农村庙会市场的时代特点,以及其在地方农村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 丁德超
- 关键词:庙会
- 试论清至民国中国柞蚕业的传播与分布被引量:1
- 2013年
- 清至民国,一方面由于人地矛盾的加剧和商品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由于朝廷的鼓励和地方官绅的倡导,中国柞蚕业从山东开始向周边地区不断传播。因为放养柞蚕不占农田、利倍功半,因此柞蚕放养很快传播至邻近省份。康雍乾时期是柞蚕业传播的发轫时期,柞蚕业逐渐由山东地区向邻近的河南、东北、陕西和贵州等地传播,柞蚕生产区域化格局初步显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北方口岸开埠通商,国际市场对柞蚕丝制品的需求日增,进一步刺激了中国柞蚕业的传播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山东、辽宁和河南三足鼎立的柞蚕业分布格局,这种格局对现在中国柞蚕业的分布发展影响深远。
- 丁德超
- 关键词:柞蚕业
- 浅论中央苏区时期五华籍革命人物群体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广东省五华县是块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五华苏区与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对五华籍革命人物参加革命的的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主要活动、专业技能、革命精神等群体特征的深入分析,不仅会加深对梅州革命人物的研究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空间。
- 丁德超
- 关键词:中央苏区
- 近代山东省柞蚕业的发展探析被引量:1
- 2013年
- 我国山东省是世界柞蚕业的发源地。明清之际,山东省的柞蚕人工放养技术趋于成熟,并在官方和民间的共同推动下不断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烟台开埠通商,国际市场对柞蚕丝的旺盛需求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柞蚕业的发展。清末民初是山东柞蚕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柞蚕茧的产量还是柞蚕丝、绸的产销量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抗日战争爆发后,山东柞蚕业开始走向衰落。柞蚕业在山东省近代社会经济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柞蚕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活跃了城乡市场,而且推动了山东省城镇的近代化历程。
- 丁德超
- 关键词:柞蚕业近代历史
- 清末民初大埔陶瓷业产销状况初探
- 2013年
- 陶瓷作为大埔县的著名特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860年汕头开埠通商之后,国内外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多,刺激了大埔陶瓷业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高陂为中心的陶瓷业生产中心,同时在生产形态和技术管理方面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依靠便利的交通运输,以汕头港口为纽带销售至海内外各个地区。20世纪30年代之后,大埔陶瓷业被迫走向衰落的局面。尽管如此,陶瓷业仍然在大埔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陶瓷业的兴盛不仅扩大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活跃了附近的农村市场,而且促进了专业化市镇的形成,进而影响到近代大埔的社会变迁。
- 丁德超
- 关键词:清末民初陶瓷业
- 浅论中央苏区时期大埔籍革命人物群体特征
- 2015年
- 大埔县是广东省最早认定的中央苏区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埔苏区与赣南、闽西的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对大埔籍革命人物参加革命的的历史背景、教育程度、主要活动和革命精神等群体特征的深入分析,不但会加深对梅州革命人物的研究力度,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中央苏区史的研究空间。
- 丁德超
- 关键词:中央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