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凤岐
- 作品数:55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张议潮逐吐蕃收复河湟的因素分析
- 吐蕃是藏族人的祖先,松赞干布在位时统一了藏族各部,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族阶层为了获得更多的奴隶,不断地同周边地区发动战争,与唐朝争夺陇右河西之地的土地和人口.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将河西驻军调回中原平叛,吐蕃乘机争夺...
- 乔凤岐许国林
- 关键词:晚唐时期张议潮
- 禹都阳城地望再论
- 2022年
- 最早提出禹都地望者可能是东汉的班固,汉代学者将禹都阳城定在颍川的说法得到了近现代较多学者的认可。登封王城岗遗址中遗物碳-14测年数据,说明大城城墙修筑的年代与大禹时期相吻合。王城岗及其周边地区由许多龙山文化遗址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聚落遗址群,城池规模大于周边其他城池遗址,修筑如此庞大的城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通过政治权势征调其他聚落居民参与筑城。根据古代文献的记述和考古资料的佐证,禹都阳城应该在登封王城岗。
- 乔凤岐
- 葛天氏及其地望辨析
- 2013年
- 葛天氏是传说中远古时期的氏族部落首领,以擅长歌舞而见于史籍。《吕氏春秋·古乐》篇对葛天氏之乐有较详细的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古乐》以葛天氏之乐开篇,将其视为最古老的乐舞,说明葛天氏的传说,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发生。到了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云:“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说明先秦、秦汉之际,葛天氏之乐被奉为神圣的远古华章之一。
- 乔凤岐
- 关键词:地望先秦时期《上林赋》部落首领远古时期吕氏春秋
- 荀彧“失语”与赤壁之败及曹操用人之变被引量:4
- 2016年
- 赤壁之战后,曹操觉察到谋士荀彧叔侄在战前不再献策而"失语"之因,在于他们忠于汉室而希望自己战败,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后,他遂实施了"除旧布新"的用人新政:一方面逐步翦除集团中已显露出拥汉心理及可能存在拥汉心理者;另一方面,三下求才之令,重新构建忠于曹氏代汉的人才集团,侧重于任用寒人并限制性地任用士族。因此,赤壁之败是曹操用人方略的分水岭:此前,表面上还能依从汉朝以德为先的用人老路;而此后,就公开"唯才是举"了。其本质是唯拥护曹氏代汉之才是举,但曹丕即位后抛弃其父限制性使用士族的方略,遂为曹魏的败亡埋下了制度上的祸根。
- 乔凤岐
- 关键词:失语
- 论郭沫若对曹丕、曹植的臧否
- 2015年
- 曹丕、曹植均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二人文学成就的高低历代评价不一,崇植贬丕乃为主流。郭沫若先生认为历史上对曹植的评价过高,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历代评论家们不符合实际的言辞造成的。曹植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乐府和五言诗方面,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建安文人共同促成的,他的文章中的华丽词汇并不能说明其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与曹丕文章中所蕴含的关心民生疾苦的感情是无法相比的;曹植虽然聪慧过人,但其放荡不羁的性格影响了他的政治前程,而把这一切归咎于曹丕的陷害是不正确的评判,性格的差异和行事作风的不同才是二人政治成败的重要因素。郭氏将二人的文学成就、政治成败与人物性格相联系,不仅促进了对曹氏家族问题研究的发展,也对魏晋士族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乔凤岐
- 农村计划生育的若干问题与思考被引量:1
- 2010年
- 在传统人口观念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政策和人为因素。现实农村中的超生方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躲避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合谋和钻法律的空子等。为此,文章提出了完善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财物监管和审计,宣传新生育观,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等对策措施。
- 乔凤岐
- 关键词:计划生育生育观农村
- 档案史料编研中人名和机构的注释
- 1995年
- 档案史料编研中人名和机构的注释乔凤岐在档案史料编辑中,对人名和组织机构的注释非常重要。因早在战争年代,特别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处在白色恐怖之中,斗争环境极其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为了保存自己,便于工作,与组织及其相互...
- 乔凤岐
- 关键词:档案史料档案编研
- 论郭沫若对曹丕、曹植的臧否
- 曹丕、曹植均为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二人的文学成就的高低历代评价不一,崇植贬丕乃为主流。郭沫若先生曾撰写《论曹植》一文,在充分肯定曹植文学成就的同时,也对曹丕、曹植文学造诣加以评价,指出了二人行文风格的特点与他们性格的差...
- 乔凤岐
- 文献传递
- 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战争悲剧重演
- 1995年
- 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战争悲剧重演河北省档案馆乔凤岐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日军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广大同胞遭到野蛮蹂躏和残害。尤其是抗日战争转人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把主要进攻目...
- 乔凤岐
- 关键词:历史教训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侵略者战略相持阶段
- 唐太宗亲征高丽与李靖卧病相州
- 2009年
- 唐太宗是历史上明君的典型,不仅会打江山,而且会治理天下。在天下大治之时能够善待昔日的部下和臣僚,因多数功臣宿将得以善终而倍受后世的推崇。李靖病卧相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李世民对待功臣的内心世界。李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后晋刘昫说他“临戎出师,凛然威断”。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他舅舅韩擒虎的影响,幼读兵书,精通兵法,并深得杨素、牛弘等人的赏识,称他有“王佐才也”。
- 乔凤岐
- 关键词:唐太宗内心世界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