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
- 作品数:28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核科学技术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 入渗量对锶在沙土中迁移影响实验研究
- 2012年
- 为了获取锶在地质介质中的迁移规律,采用动态柱法实验对稳定元素锶在沙土的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锶在沙土的迁移速度随入渗量的增大而增大,呈线性关系,在非饱和条件下,沙土对Sr吸附很弱。采用分配系数计算阻滞系数存在较大的误差。
- 司高华于静刘东旭黄云贵贾海红
- 关键词:SR迁移
- 入渗率对Sr在沙土中迁移的影响
- 2013年
- 通过柱法实验对不同入渗率下Sr2+在沙土中的迁移行为进行模拟研究,采用惰性示踪剂Br-示踪水流状况,测定不同入渗率下Sr在沙土柱流出液中的浓度曲线,并采用CXTFIT程序计算土柱中Sr的运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柱实验结果一致,CXTFIT程序可较好模拟核素在土柱中的运移特性;随入渗率的增大,核素迁移速度和弥散系数增大,阻滞系数和有效孔隙度不变。
- 于静司高华张瑞荣周旭黄云贵李哲
- 关键词:SR入渗率
- 239Pu在泥岩和砂岩上的吸附分配比
- 本文叙述了放射性核素中具有代表性的核素239Pu在岩石介质中的吸附情况,通过静态法研究了多种因素对核素在泥岩、砂岩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用静态法实验测定了泥岩、砂岩中239Pu的分配比,研究了岩石粒度,水相pH值和固液比对...
- 于静王旭辉金玉仁黄能斌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钚泥岩砂岩静态法
- 文献传递
- 几种黏土对Pu的吸附性研究
- 究区蕴藏着丰富的黏土矿,若在该区建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有必要了解该区黏土对核素Pu的吸附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得Pu在该区不同黏土中的分配系数为104 量级;将其中一种黏土分别研磨为12 目与200 目,测试结果表明两者的...
- 贾海红司高华刘伟于静
- 关键词:钚黏土
- 核素迁移柱法实验和模拟计算被引量:3
- 2013年
- 提出了一种计算土柱实验中核素迁移参数的方法,并采用脉冲源法测定了核素在土柱中的水流速度、弥散系数,使用计算软件对核素的流出曲线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影响核素流出时间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CXTFIT程序能对实验值给出很好的拟合,含有化学平衡吸附的对流-弥散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核素在土柱中的运移特性,水流速度对核素的流出时间影响最大.
- 司高华于静刘东旭周旭胡之茜
- 关键词:土柱实验迁移
- 西北某地区大气稳定度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在P-T大气稳定度分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净辐射和地面风速进行大气稳定度分类的方法,并对西北某地区大气稳定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风速呈对数正态分布,各月全年和四季中性类稳定度出现的频率最高,极稳定和极不稳定出现的频率均比较小。
- 司高华黄云贵刘东旭于静
- 关键词:大气稳定度大气扩散净辐射
- 239Pu在泥岩和砂岩上的吸附分配比
- 本文叙述了放射性核素中具有代表性的核素Pu在岩石介质中的吸附情况,通过静态法研究了多种因素对核素在泥岩、砂岩中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用静态法实验测定了泥岩、砂岩中Pu的分配比,研究了岩石粒度,水相pH值和固液比对吸附分配比的...
- 于静王旭辉金玉仁黄能斌
- 关键词:静态法
- 文献传递
- 几种黏土对Pu的吸附性研究
- 某研究区蕴藏着丰富的黏土矿,若在该区建放射性废物处置库,有必要了解该区黏土对核素Pu的吸附性能。采用静态吸附法测得Pu在该区不同黏土中的分配系数为10~4量级;将其中一种黏土分别研磨为12目与200目,测试结果表明两者的...
- 贾海红司高华刘伟于静
- 关键词:PU黏土
- 文献传递
- Pu(Ⅳ)、Pu(Ⅴ)在不同质地砂土中的分配
- 2011年
- Pu(Ⅲ)、Pu(Ⅳ)、Pu(Ⅴ)和Pu(Ⅵ)在自然水的pH和Eh(氧化还原电势)值范围内能够共存。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以Pu(Ⅴ)的PuO2(H2O)+n和Pu(Ⅳ)的Pu(OH)4形式存在。采用静态法测定了Pu(Ⅳ)和Pu(Ⅴ)在砂土介质中的分配系数Kd,Pu(Ⅳ)和Pu(Ⅴ)在砂土中的分配系数范围分别为5.5×103-4×104mL/g和3.2×103-1.1×104mL/g。表明在砂土介质中Pu(Ⅳ)的分配系数(Kd)大于Pu(Ⅴ)的,并且分配系数随砂土介质中粘土矿物含量的增加及介质颗粒粒径减小而增大。
- 于静司高华黄云贵刘东旭
- 关键词:砂土
- 活性炭吸附放射性废水中U(Ⅵ)的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该文研究了活性炭对放射性废水中铀的吸附特性,所研究的影响因素包括接触时间、溶液的pH值pHa、铀的初始浓度和实验温度。利用能谱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能谱(EDS)和红外光谱(FTIR)对活性炭的表面物化性质和表面功能团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炭表面存在羟基官能团并对吸附起重要作用;吸附反应在30min内可以达到平衡;pHa在3~9对吸附影响较大,在3〈pHa〈5时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增大,在5〈pHa〈7时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减小,在7〈pHa〈9时吸附容量和吸附率上升较快;u(Ⅵ)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反应符合Tempkin、Slip和D-R等温模型及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反应是自发放热熵增过程。饱和吸附容量为62.50mg·g^-1,吸附率最大为99.23%。
- 于静王建龙蒋翼周
- 关键词:活性炭放射性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