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国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与沙四段的界线划分被引量:3
- 2002年
- 针对矛盾较多的沙三、沙四地层对比难点进行攻关,解决了沙组对应关系,选择在沙三下-沙四上取芯井12口进行古生物鉴定分析,依据古生物组合的面貌,参考渤海湾盆地其它油气区化石组合特征,分别从古生物演化、岩电性特征、凹陷演化及地震相位反射特征这四方面对界限划分进行论述。结论:文留、胡状集、马寨地区低阻红层之上的一套连续沉积的盐岩段顶界处的稳定泥页岩段,作为沙三段与沙四段的分界处。
- 王欲晓高平何建国王志萍
- 关键词: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沙四段油气地质
- 东濮凹陷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在东濮凹陷 ,洼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烃源岩 ,中央隆起的勘探有利目标应在盖层之下。因为在洼陷处无断层、地层连续、油气横向运移 ,如遇有利圈闭即可聚集成藏 ;若有断层 ,则有可能向上运移至高部位 ,在圈、运、保三方面条件较好的地方聚集成藏。以主要接受前梨园洼陷 (区内最大的生油洼陷 )供油的白庙构造油气藏为例说明 ,生油岩是前梨园沙三3~ 4 地层 ,油气在邻近生油洼陷的前 8块中首先富集 ,然后顺断层向白庙构造高部造运移。正是这种运移成藏式作用 ,形成了白庙地区油气藏在构造高部位以中浅层富集为主 ,构造低部位以中深层油气藏分布为主的油气藏分布格局。
- 何建国盖东玲张加友刘红磊
- 关键词:东濮凹陷油气藏成藏规律
-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成藏动力学系统分析被引量:7
- 2002年
- 为加强对油气勘探工作的指导 ,运用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东濮凹陷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形成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构造沉积背景 ,将东濮凹陷划分为 2个大的构造沉积旋回和 5个演化阶段。在构造沉积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地层压力系统的研究结合油源及成藏动力学系统的封闭程度 ,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划分为 3个一级成藏动力学系统 :下部自源—它源超高压半封闭系统、中部自源—它源高压半封闭系统、上部它源正常压力半封闭系统 ,并认为一级系统内部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个次级子系统。分析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 ,认为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联络体系主要是断层、不整合和岩性岩相变化带。指出了东濮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的
- 徐振强高平何建国王欲晓李燕英
- 关键词:成藏动力学系统东濮凹陷成藏模式
- 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苍房沟群和小泉沟群层序地层学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基于Vail为代表的层序地层学理论 ,引入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中的基准面和可容空间的概念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 ,对准噶尔盆地白家海五彩湾地区的层序地层进行了研究。将研究区的苍房沟群和小泉沟群划分为A ,B ,C ,D 4个层序 ,分别对应梧桐沟组、韭菜园子组、烧房沟组和小泉沟群。同时依据基准面升降旋回的概念 ,将每一个层序都划分为基准面的上升和下降旋回。综合考虑可容空间、沉积物供给以及两者的匹配关系 ,建立了 5种层序地层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
- 冯兴强杨长春李清龙管守锐张加友何建国
-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层序地层学基准面可容空间油气勘探
- 胡状集油田胡十二块非均质研究被引量:3
- 2001年
- 胡十二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 ,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胡十二块的进一步开发。本文应用了劳伦兹曲线对胡十二块层间、层内宏观及微观非均质进行了研究 ,并结合油田注水开发 ,利用产液剖面和吸水剖面对非均质及其变化进一步研究 ,对引起变化的原因及储层敏感性作了探讨。通过对胡十二块非均质的研究 。
- 张加友徐俊杰何建国胡晓辉
- 关键词:非均质性油藏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储层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