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压
  • 3篇高血压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血管
  • 2篇肾动脉
  • 2篇肾动脉狭窄
  • 2篇肾血管
  • 2篇肾血管性
  • 2篇肾血管性高血...
  • 2篇醛固酮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态显像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脏
  • 1篇血管病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何瑞青
  • 4篇高平进
  • 3篇唐晓峰
  • 2篇初少莉
  • 2篇许建忠
  • 2篇李晓波
  • 2篇张宝丽
  • 1篇陶波
  • 1篇牛文全
  • 1篇李华
  • 1篇杜雅楠

传媒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高血压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及心脏早期损害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和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患者早期心脏损害的评价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9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9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确诊为PA的70例患者为病例组,排除PA并确诊为EH的79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早期心脏损害指标NT-proBNP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病例组log NT-proBNP(1.9±0.4 vs1.7±0.5,P=0.001)、LVMI[(116.5±20.8)g/m2 vs(106.3±21.7)g/m2,P=0.004]和左心室肥厚(67.1%vs50.6%,P=0.041)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LVMI及激活醛固酮水平与NT-proBNP独立相关,对照组诊室收缩压水平与NT-proBNP独立相关。结论老年PA患者较EH患者有独立于血压水平的更高的log NT-proBNP水平及更早的心脏损害。
张宝丽许建忠何瑞青杜雅楠杨唐晓峰高平进
关键词:醛固酮增多症高血压
分侧肾小球滤过率用于筛选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适应证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通过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尤其是分侧肾动态显像测定的肾小球滤过率(Tm-GFR)等指标的变化,评估ARAS介入治疗的疗效,并通过统计分析探索能使肾功能得到最大获益的基础Tm-GFR,为临床选择介入治疗适应证提供依据。方法分别比较单侧狭窄组和双侧狭窄组介入治疗前后血压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肾动脉狭窄≥50%的肾脏(患侧肾脏)介入前后的分侧Tm-GFR;对受累肾脏介入前分侧Tm-GFR与介入后分侧Tm-GFR增高百分率进行相关分析;以介入前的基础分侧Tm-GFR为检验变量制作Tm-GFR改善与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能够使肾小球滤过率在介入治疗后获得改善的最佳切点。结果所有ARAS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诊室收缩压、舒张压与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介入前,并且介入治疗后的用药数量较治疗前减少(均P<0.01),总Tm-GFR增高[(71.9±21.9)比(65.8±24.4)mL/(min·1.73m2),P<0.05]。介入治疗前后,单侧ARAS患者的总Tm-GFR无明显变化,患侧Tm-GFR增高[(34.5±15.4)比(30.2±13.9)mL/(min·1.73m2),P<0.05],双侧ARAS患者的总Tm-GFR和介入前较低侧Tm-GFR增高[分别为(67.1±10.2)比(52.5±21.1),(28.8±7.7)比(17.4±8.9)mL/(min·1.73m2),均P<0.05]。介入前分侧Tm-GFR与介入后分侧Tm-GFR增高百分率呈负相关(r=-0.632,P<0.01)。ROC曲线发现术前分侧Tm-GFR≤25mL/(min·1.73m2)的肾脏行介入治疗其分侧Tm-GFR可获得最大程度提高。结论ARA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压可以得到控制,尤其是收缩压可以得到明显改善。Tm-GFR≤25mL/(min·1.73m2)的患侧肾脏,介入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增高。
贾楠李晓波何瑞青陶波唐晓峰牛文全初少莉高平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血压肾功能
肾静脉肾素测定预测肾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血压变化价值的探讨
2014年
肾动脉狭窄(RAS)常表现为肾血管性高血压(RVH)和缺血性肾病,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不低于7%[1]。近年来经皮腔内肾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RAS的治疗[2],但并不是所有RAS患者都能从介入治疗中获益,大约70%患者术后血压改善甚至治愈[3]。为此,需要预测介入手术术后血压变化并选择可以从中获益的患者。RVH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引起[4],过去认为肾静脉肾素(PRA)活性测定可以作为评估介入手术后血压变化的指标[5],目前对此存有争议。本文采用临床高度怀疑RAS的患者行肾动脉造影,并测定肾静脉及下腔静脉PRA,观察动态血压,藉以评价PRA测定对预测介入治疗后血压变化有无临床意义。
贾楠李晓波何瑞青初少莉高平进涂东雁
关键词:介入治疗后血压变化肾动脉狭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肾血管性高血压
神经纤维瘤Ⅰ型血管病变致肾血管性高血压1例被引量:4
2016年
1基本情况 患者,男,1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6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我院)高血压科住院治疗。患者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中度升高,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赖诺普利”,血压可达标。
张宝丽何瑞青许建忠李华高平进唐晓峰
关键词:肾血管性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