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婷

作品数:11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粉末冶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合金
  • 5篇电镀
  • 5篇镀层
  • 4篇等离子体
  • 4篇涂层
  • 4篇镍基
  • 4篇镍基合金
  • 4篇热浸
  • 4篇热浸镀
  • 4篇浸镀
  • 4篇基合金
  • 3篇镍基合金涂层
  • 3篇钨合金
  • 3篇钨酸
  • 3篇钨酸钠
  • 3篇合金涂层
  • 3篇非晶
  • 2篇电沉积
  • 2篇电镀液
  • 2篇电流

机构

  • 11篇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

  • 11篇侯婷
  • 10篇王立生
  • 10篇郭志猛
  • 4篇林涛
  • 2篇高治山
  • 2篇邵慧萍
  • 2篇方哲成
  • 1篇邵惠萍
  • 1篇张云霞

传媒

  • 4篇表面技术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材料保护

年份

  • 5篇2011
  • 6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流密度对紫铜基体电沉积Fe-W合金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针对目前Fe-W合金镀层中W含量较低致使镀层硬度不高的问题,通过电沉积法在铜表面沉积Fe-W合金,获得了一种W含量较高、表面致密且高硬度的非晶合金涂层。用SEM,XRD和EDS表征了镀层形貌、结构和成分,并测定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不同电流密度下镀层均为非晶结构,形貌为圆球状颗粒;镀层厚10~100μm;随着电流密度增大,镀层中孔隙增多,其中W质量分数达57%~61%;电流密度为10 A/dm2时,镀层中孔隙较少,电流效率最高,显微硬度达最大值681 HV,此后随电流密度增大镀层显微硬度降低。
侯婷郭志猛王立生方哲成
关键词:电沉积紫铜非晶合金显微硬度
一种面向等离子体镀层电镀工艺
一种面向等离子体镀层电镀工艺,将经过镀前处理的金属工件放置到40~90℃配好的电镀液中,在电镀过程中保持pH值稳定在7.0~9.0范围内,电流密度为2~20A/dm<Sup>2</Sup>,所述配好的电镀液的配置过程为:...
郭志猛侯婷王立生
文献传递
电流密度对电镀铁-钨非晶合金镀层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电镀技术在钢基体表面制备了铁-钨非晶合金镀层。采用SEM,EDS和XRD等方法分别研究了镀层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随电流密度的变化规律,获取了不同电流密度下的阴极电流效率、镀层厚度和显微硬度。研究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镀层颗粒和孔隙增大,且孔隙有增多的趋势,钨含量略有降低,阴极电流效率降低,镀层增厚且硬度降低。此外,还分析了电流密度的改变引起镀层形貌、钨含量、阴极电流效率、镀层厚度和硬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侯婷周海红郭志猛王立生
关键词:电镀合金镀层电流密度
热浸镀镍基合金涂层组织及腐蚀行为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热浸镀技术在Q235钢表面制备了镍基合金涂层,采用XRD和SEM-EDS研究了涂层腐蚀前后的相组成、形貌和成分,并探讨了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涂层中有多种形态的析出物,涂层与基体之间存在宽5-8μm的过渡带;盐雾试验后,涂层表面腐蚀产物为Ni(OH)2,Fe3O4和Fe+3O(OH),平均腐蚀速率大约为1.18×10^-7g/(h·mm^2);腐蚀首先发生在显微孔洞或析出相边界处,表现为局部腐蚀特征。
王立生林涛侯婷邵慧萍郭志猛
关键词:热浸镀镍基合金涂层耐蚀性
一种面向等离子体镀层电镀液
一种面向等离子体镀层电镀液,属于电镀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电镀液组成为:钨酸钠30~90g/L、酒石酸钾钠20~80g/L、柠檬酸15~55g/L、硫酸亚铁10~45g/L、抗坏血酸1~3g/L和十二烷基磺酸钠0~0.1g...
郭志猛侯婷王立生
文献传递
一种面向等离子体镀层电镀液
一种面向等离子体镀层电镀液,属于电镀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电镀液组成为:钨酸钠30~90g/L、酒石酸钾钠20~80g/L、柠檬酸15~55g/L、硫酸亚铁10~45g/L、抗坏血酸1~3g/L和十二烷基磺酸钠0~0.1g...
郭志猛侯婷王立生
热处理对Fe-W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在柠檬酸盐镀液中,通过电沉积的方法使Fe-W镀层在钢基体表面沉积,镀液成分包括Na2WO4,FeSO4和H3BO4等。XRD分析表明镀层具有非晶结构;采用SEM对镀层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在450~850℃对镀层进行热处理,并研究了热处理对镀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非晶镀层从550℃开始晶化,750℃晶化完成。镀层的显微硬度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当热处理温度达到750℃时达到最大值1443~1844HV,然后随温度的继续升高而降低。
侯婷郭志猛张云霞方哲成王立生
关键词:电沉积非晶态纳米合金
面向等离子体涂层材料的研制
侯婷
关键词:电镀复合电镀
热处理对镍基合金涂层与基体结合界面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通过热浸镀法在普碳钢表面成功制备镍基合金涂层.为了提高镍基合金涂层与钢基体之间的结合强度,对镀有镍基合金涂层的基体进行了热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前、后结合界面处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热处理前相比,热处理后界面附近的涂层中析出物长大,界面处存在不连续块状铁的硼化物,界面两侧镍、铁互扩散距离增加,靠近界面的过渡带由5~8μm变为20μm.热处理前、后涂层均由γ-(Fe,Ni)、CrB、Cr2B和Cr3C2等相组成,过渡带相组成为γ-(Fe,Ni)、微量CrB和Fe23(C,B)6.热处理后,显微硬度由界面向涂层内逐渐增加,界面结合强度由140MPa提高到200MPa.
王立生林涛侯婷邵惠萍郭志猛
关键词:镍合金涂层热浸镀力学性能
热处理对热浸镀镍基涂层磨料磨损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对热浸镀镍基合金涂层进行热处理,将热处理前后的涂层样品进行SiC磨料磨损试验,采用XRD和EDS分析了涂层热处理前后的物相组成和成分含量,用SEM观察了涂层磨损后的表面形貌,测定了质量损失。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涂层的磨料磨损机理,分析了热处理对涂层抗磨料磨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涂层热处理前后,均由涂层基体-γ(Fe,Ni)相和析出物富铬相组成,基体相的磨料磨损机理由微小剪切和犁削向疲劳断裂转变,析出物相的磨损机理则均为脆性断裂;热处理能提高基体相的塑性,从而显著提高了涂层抗SiC磨料磨损的性能。
王立生林涛郭志猛侯婷高治山
关键词:热浸镀镍基合金涂层耐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