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伟松

作品数:73 被引量:51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生物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7篇浮游
  • 17篇浮游生物
  • 16篇生物群落
  • 15篇浮游生物群落
  • 14篇群落
  • 11篇原生动物
  • 10篇浮游动物
  • 10篇RAPD
  • 8篇群落结构
  • 8篇物种
  • 7篇生物监测
  • 7篇DNA指纹
  • 6篇动物群
  • 6篇动物群落
  • 5篇水质
  • 5篇土壤
  • 5篇微型生物群落
  • 5篇污染
  • 5篇DGGE
  • 4篇淡水

机构

  • 7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合肥师范学院
  • 4篇武汉大学
  • 4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生态环境部长...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武汉生物工程...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曲阜师范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73篇冯伟松
  • 36篇余育和
  • 25篇沈韫芬
  • 15篇颜庆云
  • 9篇杨军
  • 9篇吴利
  • 9篇龚迎春
  • 8篇缪炜
  • 7篇张堂林
  • 7篇梁小民
  • 5篇陈小娟
  • 5篇李学梅
  • 5篇张翔
  • 4篇顾曼如
  • 4篇黄铭洪
  • 4篇王洪铸
  • 4篇刘志新
  • 3篇叶志鸿
  • 3篇舒凤月
  • 3篇崔永德

传媒

  • 11篇水生生物学报
  • 6篇湖泊科学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5篇水生态学杂志
  • 5篇中国原生动物...
  • 4篇中国动物学会...
  • 3篇动物分类学报
  • 3篇动物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命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产学报
  • 1篇Zoolog...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极地研究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8篇2003
  • 5篇2001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微型生物群落评价铅锌矿废水湿地处理系统的效能
<正> 广东韶关乐昌铅/锌矿尾矿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利用重金属耐性植物清除或减低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称之为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1985在该地建立了以宽叶香蒲Typha/latifolia、芒Mis...
余育和叶志鸿冯伟松黄铭洪沈韫芬
关键词:人工湿地系统植物修复
文献传递
云南原生动物初步研究
<正> 云南是我国西南边陲省份,面积三十八万多平方公里,是个多民族省。生物资源丰富,地形特征主要是西北部与青藏高原相接,地势西北高,南部低,地形错综复杂,大致可分四区: 1.滇东高原:大致位于元江、礼社江接下关、剑川、丽...
冯伟松沈韫芬余育和杨军
文献传递
微尺度群落级毒性试验新的探索——种类损伤法(Taxonomic Loss)
<正> 以MacArthur-Wilson岛屿生物地理平衡模型为基础的微尺度群落群毒性试验要求做出完整的原生动物群集曲线(colonzation curve);静态试验需 15天,动态试验需3天;还需一定空间的装置。由于...
沈韫芬冯伟松余育和范晓鹏
文献传递
PCR-DGGE指纹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浮游生物群落时空格局
张翔冯伟松颜庆云余育和
莫氏肾形虫武汉种群的形态学及表膜下纤毛系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孟良冯伟松沈韫芬
关键词:土壤纤毛虫形态学表膜下纤毛系种群
全国范围内螺旋藻大规模培养中微型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
钝顶螺旋藻是最常见的用于商业应用的微藻,其价值在于可以作为食品,营养品,化妆品和饲料添加剂等。螺旋藻的商业化生产中,其培养常常受到微型浮游动物的污染和摄食,制约了其产业化,但是螺旋藻培养系统中有关微型浮游动物的物种多样性...
袁丹妮展雪玲王梦云王贤慧冯伟松龚迎春胡强
关键词:螺旋藻培养微型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有害物种环境因子
微型生物群落eDNA-PFU监测被引量:2
2021年
微型生物群落在水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生境的水质特征。《水质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是我国首个生物监测国家标准,被证明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监测方法。然而,由于PFU法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费时耗力且不易标准化,严重阻碍了该方法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近年来,环境DNA(eDNA)技术的快速发展突破了微型生物形态鉴定的瓶颈,能高效、准确地鉴定出水环境中包括微型生物在内的各种水生生物。为此,文章提出微型生物群落eDNA-PFU法,即基于eDNA技术改进的PFU法,对微型生物群落进行监测。为了对eDNA-PFU法进行验证,文章针对武汉东湖水体中的原生动物群落开展了预实验,结果表明eDNA-PFU法较传统PFU法覆盖度与灵敏度均更高,可以真实、全面、准确地揭示水体中微型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因此,基于eDNA-PFU法的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有望为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的生态考核提供新一代的生物监测标准。
姜传奇熊杰黄洁冯伟松龚迎春缪炜
关键词:微型生物群落原生动物藻类生物监测
长江镇江段不同生境类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2010年3~12月在长江镇江段进行4次采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于7科21属,其中水栖寡毛类2科7属12种,多毛类1科1属种,软体动物2科4属4种,水生昆虫2科9属9种。长江镇江段共有4个优势种:厚唇嫩丝蚓(Teneridrilus mastix)、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多鳃齿吻沙蚕(Nephthys polybranchia)和长足摇蚊(Tanypus sp.)。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4ind./m2和0.2g/m2。各种生境类型中,保护区的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相对较高,北湖次之,主航道最低。同时存在着季节变动,密度以春夏较高,秋冬较低,生物量以春秋较高,冬夏较低。各季度功能摄食类群密度相对丰度以直接收集者所占比例较高,滤食收集者次之。比较长江下游各江段,底栖动物群落有较大差异:密度最高值出现在扬中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江阴段,最低值出现在镇江段;而种类数在镇江段和扬中段较高,江阴段较低。
彭增辉何雪宝冯伟松崔永德
关键词:长江镇江段底栖动物生境类型功能摄食类群
香港米浦基围塘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在微型生物群落中的积累被引量:12
2004年
分别在 2 0 0 1年和 2 0 0 2年用国家标准《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 -PFU法》在香港米浦自然保护区的基围塘和红树林中监测水质 .在 3个基围塘中共鉴定出 91种原生动物 ,为香港地区的首次记录 .同时在群落级水平上分析了4种生态结构参数和 5种功能参数 .用化学的方法成功地监测出在此 3个基围塘的PFU挤出液中 pp′-DDE和PCB的浓度 ,并且获得两年一致性的结果 .本文化学和生物学结合的研究结果为测定水中超痕量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的环境暴露与生态毒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图 3表 8参 2
沈韫芬徐盈冯伟松江启业黄铭洪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微型生物群落原生动物
武汉东湖夏冬两季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2018年7月、8月、12月及2019年1月,对武汉东湖沿岸带的浮游动物群落分夏冬两季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动物35属50种,其中轮虫22属37种、枝角类10属10种、桡足类3属3种。夏季优势物种为跨立小剑水蚤(Microcyclops varicans)、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和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冬季优势物种为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疣毛轮虫(Synchaeta spp.)、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和犀轮虫(Rhinoglena sp.)。将观察到的浮游动物进行了图像信息采集,并确定了部分物种SSU rRNA序列,为淡水浮游动物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参考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研究的历史文献数据,东湖数十年来浮游动物物种数逐渐下降,轮虫优势物种由寡污型转为β-中污型甚至α-中污型。夏冬两季东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夏季轮虫平均密度(56.2 ind./L)和生物量(0.22 mg/L)低于冬季(476.3 ind./L、0.44 mg/L),而甲壳类密度(137.8 ind./L)和生物量(2.88 mg/L)高于冬季(53.1 ind./L、1.12 mg/L)。夏季浮游动物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冬季,夏冬两季Pielou均匀度指数差异不大,水质评价表明东湖夏季(中污染)优于冬季(重污染)。夏冬两季温度、溶解氧、pH、盐度和ORP五种环境因子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其中温度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大。
王雨路袁丹妮袁国庆冯伟松龚迎春
关键词: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