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姝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原发性
  • 3篇上皮
  • 3篇上皮内
  • 3篇上皮内瘤
  • 3篇皮内
  • 3篇内瘤
  • 3篇宫颈
  • 3篇宫颈上皮
  • 3篇宫颈上皮内
  • 3篇宫颈上皮内瘤
  • 3篇肝硬化
  • 3篇病变
  • 2篇药物
  • 2篇预防性
  • 2篇原发性腹膜炎
  • 2篇人乳
  • 2篇人乳头瘤
  • 2篇人乳头瘤病毒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瘤

机构

  • 8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第二人...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泰达国际心血...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作者

  • 8篇冯姝
  • 3篇高斌
  • 3篇瞿全新
  • 2篇朱文艳
  • 2篇刘莉
  • 2篇梁树人
  • 1篇唐荣荣
  • 1篇李胜男
  • 1篇陆伟
  • 1篇周永和
  • 1篇钱静
  • 1篇李敏
  • 1篇刘建勇
  • 1篇刘佳佳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抗菌药物在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中的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SBP)的疗效;了解某传染病医院肝硬化合并SBP的致病菌谱及细菌耐药情况;评价SBP患者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干预效果。  方法:  1.回顾性收集天津市某三级甲...
冯姝
关键词:原发性腹膜炎抗菌药物干预效果耐药情况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PV) E6/E7 mR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因宫颈疾病在天津医科大学一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就诊的患者74例,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及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高级别宫颈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及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患者( n=25)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病理学检查示慢性宫颈炎患者20例, CIN患者42例,其中CINⅠ10例、 CINⅡ12例、 CINⅢ20例,宫颈癌患者12例。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宫颈病变总检出率分别为60.8%(45/74)和66.2%(4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 P>0.05)。两种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及CINⅠ、 CINⅡ~Ⅲ、宫颈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型HPV E6/E7 mRNA检测与HPV DNA分型检测ASC-US患者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HPV DNA分型检测方法相比,高危型HPV mRNA检测对预测高级别宫颈病变特异度更强,特别是对TCT检测为ASC-US患者的分流意义更为明确,可作为宫颈病变筛查和ASC-US患者分流管理的有效措施。
刘佳佳冯姝瞿全新唐荣荣李敏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JNK、STAT3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CC)组织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及105例CIN、66例宫颈癌(CC)组织中JNK和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阳性表达率与C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JNK蛋白在NCE、CIN及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5.7%、75.8%,三者两两相比,P均<0.05;STAT3蛋白在NCE、CIN及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48.6%、83.3%,三者两两相比,P均<0.05。JNK、STAT3蛋白阳性表达均与CC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肿瘤组织学分级有关,其中低分化癌组织JNK、STAT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癌组织(P<0.005,χ2=12.08、12.61)。结论 JNK、STAT3蛋白在CIN及CC组织中的表达增加,与CC发生、发展及分化有关;检测两者表达可作为判断CC患者预后不良的客观指标及指导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冯姝瞿全新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子宫瘢痕妊娠27例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在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25例于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超声引导下行清宫术,术中出血量均低于50 mL,患者血红蛋白术前为(120.21±6.83)g/L,术后为(112±5.76)g/L;另2例于超声引导下直接行清宫术,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0 mL和1 600 mL,紧急行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得到有效控制,血红蛋白术前分别为131和94 g/L,术后分别为65和52 g/L。结论:子宫动脉介入栓塞及超声引导下的清宫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是临床治疗病情稳定、无腹腔内出血的子宫瘢痕妊娠的安全可行的方法。
冯姝瞿全新
关键词:子宫疾病瘢痕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83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预防用药组210例和未预防用药组173例。预防用药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预防感染,对其过敏者(共2例)选用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7 d;未预防用药组不使用抗生素。比较治疗10 d两组各类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上消化道再出血情况。结果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13.80%,未预防用药组感染率为36.9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分布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未预防用药组患者的再出血率为20.23%,高于预防用药组患者的10.95%(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应用抗生素可降低相关细菌感染的发生和上消化道再出血。
刘莉朱文艳冯姝李胜男钱静梁树人陆伟高斌
关键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抗生素
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合理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合理性。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4年6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患者256例。根据用药疗程不同分为短期组94例与长期组16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h或72h的应答率、治愈率以及30d存活率。结果两组患者应用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三代头孢、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的48h或72h应答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0d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综合征治愈率、30d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疗程与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短疗程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腹膜炎更合理。
冯姝高斌梁树人
关键词:腹膜炎肝硬化短疗程抗菌药合理用药
高危型HPV E6/E7mRNA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高危型HPV E6/E7mRNA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评价该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及风险预测中的作用,为其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对宫颈病变患者采用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进行HPV D...
冯姝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上皮内瘤变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抗生素的预防性应用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抗生素使用与否在感染、发热之间的差异,指导抗生素规范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659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资料,根据介入治疗时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分为预防用药组、未预防用药组,比较两组发热及感染情况。结果介入术后共发生医院感染26例次,总体感染率3.95%(26/659);其中预防用药组21例次,感染率4.09%(21/514);未预防用药组5例次,感染率3.45%(5/145),两组比较P〉0.05。308例次术后出现发热,其中预防用药组239例次(46.5%),未预防用药组69例次(47.6%),两组比较P〉0.05。预防用药组平均发热体温95%CI为37.80~38.70qC,未预防用药组为37.65~38.90℃,两组比较P〉0.05。预防用药组、未预防用药组最初发热时间中位数均为第3天。预防用药组热程平均为4.12d,预防用药组平均为3.76d,两组比较P〉0.05。结论行TACE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未应用者在感染类型、感染率、发热率及最初发热时间、热程及发热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中无需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朱文艳刘建勇周永和刘莉冯姝高斌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抗生素发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