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建洪
-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加全国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总结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 了解2000~2005年参加全国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的结果及总结.方法 对6年中参加的17次全国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共170幅彩图的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70例回报结果中,回报正确120例,错报50例,其中同系统错误14例,异系统错误15例,少见的细胞或寄生虫等错误21例.结论 参加全国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正确的判断能力.
- 卢志权冯建洪李介华
- 关键词:血液细胞形态学室间质评
- 冠心病患者血D-二聚体和血栓前体蛋白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附148例检测结果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测定血浆D二聚体和血栓前体蛋白(thrombusprecursorprotein,TPP)水平对不同心功能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入院12小时内的148例不同心功能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48例、无痛性心肌缺血51例、心绞痛49例)和2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D二聚体、TPP水平,并作分析比较。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患者的D二聚体和TPP水平均高于20名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或P<0.05),心功能Ⅳ级组的D二聚体和TPP水平高于Ⅲ级组(均为P<0.01),而Ⅲ级组又高于Ⅱ级组(均为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与TPP水平可较直接地反映机体的凝血、纤溶状态和病情变化,检测冠心病患者体内D二聚体与TPP水平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徐辉蔡凯夏明凯李介华黄超龙张小勇王丽娜冯建洪
- 关键词:D-二聚体TPP冠心病患者血栓前体蛋白无痛性心肌缺血
- 光电散射比浊法与胶乳凝集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评价被引量:2
- 2002年
- 卢志权冯建洪钟国权温嘉琳许葆然李介华
- 关键词:胶乳凝集法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血浆
- 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 65例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以及 3 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D -二聚体水平 ,脑梗死组急性期的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并根据恢复期血浆D -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或上升把病人分为两组 ,分别对其预后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急性期血浆D -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恢复期血浆D -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病人预后良好 ,D -二聚体水平上升者预后不良(P <0 .0 1)。结论 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
- 卢志权冯建洪余炳坚李介华
- 关键词:脑梗死D-二聚体预后
- 加服血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血康胶囊联合强的松片与单用强的松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ITP病人60例,全体口服强的松片,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服血康胶囊(每次0.7g,每天3次,连续服1个月),动态观察血小板回升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症状缓解及血小板回升快于对照组。结论:加服血康胶囊治疗慢性ITP疗效优于单用强的松片。
- 李玉权余炳坚冯建洪卢志权曾树华曾建好
- 关键词:血康胶囊慢性ITP
- 加服血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例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观察血康胶囊合强的松片与单用强的松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慢性ITP病人60例,全体口服强的松片,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服血康胶囊(每次0.7g,每日3次,连续服1个月),动态观察血小板回升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症状缓解及血小板回升快于对照组。结论:加服血康胶囊治疗慢性ITP疗效优于单用强的松片。
- 李玉权余炳坚冯建洪卢志权曾树华曾建好
- 关键词:血康胶囊慢性I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