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必扬
- 作品数:39 被引量:27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激发高校学生社团活力的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激发高校学生社团活力的路径主要包括:加强宣传推介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社团"家"文化并增加社团的社会资本;加强高校学生社团能力建设;实现社团真正自治,激发社团活力;发展信息平台,实现即时影响。
- 崇维祥冯必扬
-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
- 来自竞争的风险——我国转型期的竞争与社会风险研究
- 竞争能带来繁荣,这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但是,竞争也可能带来社会风险,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竞争必然会产生社会风险,这是一个尚未引起学术界重视的新课题。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竞争必然会给竞争主体带来风险,同时也可能带来社...
- 冯必扬
- 关键词:社会风险
- 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与手段被引量:5
- 2011年
-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所以缓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做好改善民生的工作。改善民生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的,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手段,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在目前改善民生至少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千方百计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冯必扬
- 关键词:改善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问题应成为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被引量:1
- 1998年
- 问题应成为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冯必扬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都与“问题”有关,整个人类的认识史可以归结为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然而,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却长期被忽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各类教科书中没有问题这一范畴,在我国各种认识论的专门...
- 冯必扬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狭义相对论
- 我国转型期竞争导致社会风险的原因探析被引量:9
- 2001年
- 本文在对西方学者关于社会风险起因理论的评析基础上,对竞争产生社会风险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分析竞争产生社会风险的条件时,本文提出了两对新概念:竞争的自致性损失与非自致性损失、竞争的有补偿损失与无补偿损失。当竞争损失是无补偿损失、非自致性损失时,竞争就必然会有社会风险。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由于竞争存在大量无补偿、非自致性损失,所以其竞争具有高社会风险性。
- 冯必扬
- 关键词:社会风险
- 正确认识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
- <正>目前,"社会风险"和"风险社会"是学术界、尤其是社会学界非常流行的两个概念。但我国学术界有不少学者对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还比较含糊,所以,有必要对它们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行辨析,从而更深入认识这两个概念,以便正确...
- 冯必扬
- 文献传递
-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视角被引量:101
- 2011年
- 人情社会与契约社会是社会交换的两种基本类型,人情社会的交换属于延时回报的交换、模糊回报的交换、熟人社会的交换、依靠道德约束的交换、特殊主义的交换;契约社会的交换则具有陌生人社会的交换、协商一致的交换、精确的交换、依靠法规约束的交换、普遍主义的交换等特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多方面的区别。根据人情社会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分作情感需求型、风险防范型、不当求利型三种类型。只有消除不当求利型人情社会,使人情社会仅在情感领域、契约社会在利益领域发挥其功能,我国才能从以人情社会为主导的社会转变为以契约社会为主导的社会。
- 冯必扬
- 关键词:人情社会契约社会社会交换理论
- 国有企业员工职业地位获得中的组织制度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组织制度是影响员工职业地位获得的一项重要因素。个体的职业地位获得是在组织外部制度环境和内部职位资源配置框架下进行的。随着中国社会转型走向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行政力量的干预与控制逐渐弱化,依据市场规则进行内部职位资源的配置逐渐成为主要手段,组织内部的制度设计也发生变化。个体的职业地位获得是在组织制度环境下的理性选择,其行动策略的选择取决于个体对于组织制度分析与群体博弈基础上的可行性判断,这种判断来源于组织制度中的职位价值体系、职位分析体系和职位供给体系。
- 葛浩杨方冯必扬
- 关键词:国有企业职位职业地位获得
- 从垄断的社会主义走向竞争的社会主义被引量:1
- 2006年
- 以竞争与垄断为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认为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是垄断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后,垄断的社会主义开始向竞争的社会主义转变。垄断的社会主义会把社会主义带进死胡同,唯有竞争的社会主义才有生命力。社会主义需要竞争,竞争也需要社会主义。只有把社会主义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我国社会才会既充满活力,又能实现公平,才能健康发展。
- 冯必扬
- 关键词:垄断
- 健全风险约束机制仍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
- 2002年
- 冯必扬
- 关键词:国有企业风险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