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冼玉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糖尿病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肥胖
  • 2篇2型糖尿
  • 2篇2型糖尿病
  • 2篇2型糖尿病患...
  • 2篇病变
  • 2篇病患
  • 2篇超重
  • 1篇代谢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控制

机构

  • 4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冼玉华
  • 4篇尚治新
  • 4篇叶凯云
  • 3篇梁干雄
  • 2篇邱海燕
  • 2篇安新焕
  • 2篇陈娟
  • 2篇陈少颖
  • 2篇朱柏乐
  • 2篇吴伟英
  • 2篇冯毅
  • 1篇高永毅
  • 1篇卢瑛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2013年广...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山市244例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通过问卷横断面调查,评估其血糖达标情况,调查了解患者是否有进行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比较有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与无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有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的BMI较无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组低,体重有减轻,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FBG、PBG、HbA1c较无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1).结论 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病情;饮食、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是治疗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重要的措施.
叶凯云吴伟英尚治新冼玉华梁干雄
关键词:饮食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糖代谢
电话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研究电话教育和邮寄教育材料对糖尿病患者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影响.方法 300例既往未进行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计算机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邮寄组和电话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诊疗,邮寄组与电话组患者除常规诊疗外,分别予邮寄糖尿病教育材料1次、电话进行糖尿病教育1次,比较3组患者在纳入研究后6个月内完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情况.所有入组对象均完成人口与社会学资料登记并且记录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平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常住地、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就诊难易程度、自身对血糖控制的满意程度、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晓情况、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慢性并发症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完成率分别为26.0%(25/96)、16.2%(16/99)、45.7%(4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1.105,P<0.05).与对照组相比,电话组视网膜病变筛查完成率提高了75.8%(P<0.01),邮寄组的完成率较低,尚未达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受教育程度较高、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更可能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结论 电话教育是一种有效的促进糖尿病患者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方法.
陈娟冯毅叶凯云尚治新安新焕冼玉华朱柏乐陈少颖邱海燕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电话教育有效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率
目的 研究电话教育和邮寄教育材料两种不同方法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完成视网膜病变筛查的影响.方法 300例既往从未进行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邮寄组和电话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
陈娟冯毅叶凯云尚治新安新焕冼玉华朱柏乐陈少颖邱海燕高永毅卢瑛梁干雄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现况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评估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达标情况及降糖药物治疗的现状。方法选取2012年1~3月中山市244例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横断面评估其血糖、血压达标情况,分析患者降糖药物使用及大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 244例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为35%,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达标率比例分别为26%、40%。患者血压得到较好的控制率46.7%。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中未使用药物5例(2.0%)、单用二甲双胍或使用二甲双胍及一种口服降糖药38例(15.6%)、单用一种口服降糖药或使用两种口服降糖药(不包括二甲双胍)38例(15.6%)、使用三种或以上口服降糖药21例(8.6%)、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不包括用双胍类)93例(38.1%)、使用胰岛素及含双胍类降糖药49例(20.1%)。244例患者中联合使用双胍类97例(39.7%)、联合胰岛素治疗142例(58.2%),胰岛素治疗在治疗方案中占比例大,双胍类治疗占比例少。联合胰岛素治疗组HbA1c较口服药物治疗组高,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HbA1c较无使用二甲双胍组高。结论我市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稍高于全国水平,但不达标率仍很高,应重视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强化降糖治疗。
叶凯云梁干雄尚治新吴伟英冼玉华
关键词: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降糖药物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