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斌

作品数:7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抑郁
  • 2篇急性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顿抑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注射
  • 1篇血脂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抑郁量表
  • 1篇抑郁症
  • 1篇应激
  • 1篇应激障碍
  • 1篇营养因子
  • 1篇源性
  • 1篇源性神经营养...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结合
  • 1篇针刀

机构

  • 7篇仙桃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刘卫斌
  • 3篇谢艳
  • 2篇陈波
  • 2篇周中华

传媒

  • 2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
2013年
急性脑梗死(ACI)主要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和软化引起。ACI的发病机制及病情预后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炎症因子在ACI的病情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脂联素(APN)由脂肪细胞分泌,具有抗糖尿病、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症等作用的激素,但目前对APN在ACI中与炎症因子关系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检测ACI患者APN及炎症因子水平,探讨APN在ACI炎症评估中的作用。
刘卫斌谢艳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脂联素抗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缺血脂肪细胞分泌
针刺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陈波刘卫斌
关键词:肩周炎针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推拿手法
虫类中药联合他汀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虫类中药联合他汀类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常规治疗及瑞舒伐他汀口服,68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虫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改变、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的差别。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6.7%,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甘油三酯、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月观察组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虫类中药联合他汀类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刘卫斌谢艳
关键词:血脂虫类中药瑞舒伐他汀
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医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抑郁症伴焦虑症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心理治疗组实施常规心理治疗,文拉法辛辅助治疗组则实施文拉法辛加上心理疗法治疗.比较心理治疗组、文拉法辛辅助治疗组疗效;心理症状改善时间、遵医行为水平;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不良反应.结果 文拉法辛辅助治疗组疗效、心理症状改善时间、遵医行为水平、汉密尔顿抑郁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值相比较心理治疗组更好,P<0.05.文拉法辛辅助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心理治疗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的效果理想.
周中华郑又祥刘卫斌钟衔江曾艳
关键词:文拉法辛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的系统评价被引量:34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应激障碍(ASD)与创伤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ASD对发生PDST的预测作用。简述DSM-5中ASD和PTSD的变动。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超星Medalink、Medline和Pub Med数据库中输入检索词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索年限为1994-2013年的文献。结果 22篇研究文章共纳入研究对象4480名,随访人数3335名,尽管有497名最终诊断为PTSD,但是其中只有238名(48%)在创伤最初一个月之内诊断为ASD。结论 DSM-4所定义的ASD诊断标准不能很好预测发展为PTSD的人群。
周中华钟衔江郑又祥刘卫斌
关键词:ASDPTSD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卒中后抑郁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检测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5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血清BDNF水平的差异,分析不同临床资料下BDNF的差异,分析BDNF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为(10.7±3.2)ng/mL,对照组BDNF为(18.4±5.9)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BDNF在性别、年龄、卒中病因、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BDNF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BDNF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卒中后抑郁患者病灶体积越大、抑郁评分越高、NIHSS评分越高,血清BDNF值越低。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明显降低,其水平与病灶体积、抑郁评分和NIHSS评分均呈负相关,在卒中后抑郁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刘卫斌谢艳
关键词:卒中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针刀手法综合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陈波刘卫斌
关键词:针刀疗法手法颈椎病穴位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