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双怡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自然灾害与宋代流民问题——侧重官方灾前预防、灾后救助措施的考察
- 2010年
- 流民问题自古有之,宋代尤为典型。造成流民现象的原因很多,自然灾害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宋代引发了严重的流民潮。宋朝政府出台各项有效措施对流民进行救助;同时还逐渐重视灾前预防,采取增加仓储、提前蠲免等措施,避免大规模的流民潮的出现。
- 刘双怡
- 关键词:自然灾害流民救助宋朝
- 宋代地震灾害与政府应对被引量:3
- 2010年
- 地震灾害是给人类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宋史》等书记载,对宋代320年间的地震灾害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以认识两宋地震灾害的基本状况。地震发生后,宋朝政府积极展开救灾与论政,以帮助灾区度过困难并总结治国方略得失,以增强政府抵御灾害的能力。
- 刘双怡
- 关键词:宋代地震灾害政府应对
- 西夏地方行政区划若干问题初探被引量:3
- 2015年
- 西夏地方行政区划根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的记载,与中原王朝相比,呈现出一些不同之处,如已不再采用州-县两级统属体制,而是采取经略司-监军司两级统属体制。其地方行政区划的分级看似没有什么规律,经过分析,发现其大体上遵循着"差序格局"理论,并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性质来调整其等级。
- 刘双怡
- 关键词:行政区划
- 西夏刺史简论——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中心被引量:3
- 2014年
- 刺史作为首置于西汉的官职,其职能权限随着朝代的变迁而渐有改变。在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刺史作为西夏的一种官职大量出现,对这些条文进行考察,可大致勾勒出西夏刺史的职能。通过与中原王朝刺史的对比,可以看出西夏刺史的设置对中原王朝的沿袭。
- 刘双怡
- 关键词:刺史
- 水洛城事件再探究被引量:1
- 2015年
- 庆历三、四年间的水洛城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在长达半年的争论后,水洛城最终得以兴修完毕。但综观其事态发展,其实只是由于宋朝内部、宋夏关系在此时发生的一些变化,从而导致此次事件被放大。水洛城得以竣工,倒像是对宋朝复杂的文武臣之间人际关系的一种妥协。
- 刘双怡
- 关键词:范仲淹
- 府州折氏与夏州李氏不同发展轨迹再探
- 2019年
- 府州折氏与夏州李氏虽然在宋以前都具有藩镇性质且实力相当。但折氏言听计从,频繁入朝以寻求宗主国的支持;而李氏则对入朝活动不以为然,在依附中寻求一切可以独立发展的机会。李氏在宗主国的不断册封中发展壮大以至独立建国。此种情形的出现,一是与唐中后期西北藩属体制的崩溃有关,五代混乱时期,各政权仅能维系表面形式的藩属,而不能进行实质性的节制;二是李氏与折氏所处之地理位置也决定了其自身的经济基础以及其对宗主国的不同意义。
- 刘双怡
- 宋初“异论相搅”政策对宋夏关系的影响——以真宗朝弃守灵州事件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从太宗晚年至真宗初期,弃守灵州一直是宋臣争论不休的话题。太宗时期这种争论并没有影响对西夏的政策,但是到了真宗时期,宰辅大臣们的意见开始左右真宗的想法,使得真宗在两种意见中左右徘徊,故在面对李继迁的攻势时无法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措施,灵州也随着朝臣们的争论而失陷。宰辅大臣们始终不能“同心同德,协于克一”,根本原因在于宋统治者采取了“异论相搅”的用人策略,使政见不一的大臣共处一朝。采取“异论相搅”策略的根本目的是限制相权,可是当真宗采用了此种人事安排之后反而受到大臣言论的影响,使得皇权受到了限制。
- 刘双怡李鑫
- 1980年以来宋代粮食问题研究述评被引量:1
- 2009年
- 魏华仙刘双怡
- 关键词:宋代粮食作物粮食贸易粮食生产南宋后期
- 以“抄”为例再探西夏社会性质与结构
- 2020年
- "抄"作为西夏基层组织单位,可以有效地观察西夏社会性质与结构,至少在《天盛律令》的成书年代,西夏的军队和社会组织都还存在部落制的痕迹。并且通过对比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相关内容,也可发现其对西夏社会的影响。
- 刘双怡
- 水洛城事件再探究
- 庆历三、四年间的水洛城之争闹得沸沸扬扬,在长达半年的争论后,水洛城最终得以兴修完毕。但综观其事态发展,其实只是由于宋朝内部、宋夏关系在此时发生的一些变化,从而导致此次事件被放大。水洛城得以竣工,倒像是对宋朝复杂的文武臣之...
- 刘双怡
- 关键词: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