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品新
- 作品数:116 被引量:1,327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论电子证据辩护被引量:3
- 2023年
- 新时代刑事辩护面临革新再造的契机。刑事案件中充斥着海量的电子证据资源,律师群体应当充分挖掘以夯实有效辩护,法学研究者应当突出学术相依以研究辩护升级驱动法治中国建设。电子证据辩护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证据辩护的具体化,它是以电子证据切入并演进生成出的一种新型辩护形态,具有“契合大数据思维”“呈现积极进攻态势”“实行数字现场勘查”的特色。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区分为电子证据小辩护与大辩护两类。前者指的是以“鉴—数(介)—取”体系论、“内容—载体”双联论、理性真实理论为支撑,分别对电子证据合法性、关联性、真实性问题提出抗辩;后者指的是以审查现有电子证据体系、发掘未知电子证据为路径,实施有力的实体辩护、程序辩护、政策辩护及情理辩护等。面向未来,律师群体应当养成精确拷贝、高效审查的专业技能,在法律规范方面应当完善电子证据的相关制度并消减指控简化的负面效应,以开发数字中国的辩护蓝海。
- 刘品新
- 关键词:电子证据大数据律师辩护有效辩护
- 论计算机现场勘验的法律规制被引量:4
- 2009年
- 计算机现场勘验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一种全新的取证措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障碍。计算机现场从物理现场扩展到虚拟现场,使得传统的勘验措施对后一种勘验几乎不能适用,这决定了计算机现场勘验应当采取新的方法和程序。计算机现场勘验的法律问题集中体现在这种勘验与电子证据检查的关系、勘验工具的合法性、第三方及勘验物品持有人的权益保护三个方面,这些都需要新的理念和制度来加以规制。
- 梁坤刘品新
- 关键词:计算机现场勘验电子证据法律规制
- 网络犯罪案件的数字式事实重建被引量:7
- 2021年
- 网络犯罪案件办理必须有效使用电子证据进行事实重建,即实现数字式事实重建。这需要遵循原子主义与整体主义认识论,形成不同的证明技巧。前者要求办案人员对电子证据的内在属性、关联痕迹、复合内容实施解析,以“逻辑原子”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后者要求办案人员将不同电子证据、电子证据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对电子证据的组合、印证体系、“鉴—数—取”体系、物理空间—信息空间进行拼接,以“整体状态”还原和证实案件事实。这两者不仅是网络犯罪案件办理中证据运用的微观和宏观思维,更是根植于丰富办案实践、经过理论浸润的技战法经验。
- 刘品新
- 关键词:网络犯罪电子证据
- 《关于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理解与适用被引量:8
- 2018年
- 2018年4月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对外公布。这是我国关于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的第一部专门性司法解释,对推进检察工作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正确理解和适用《规定》,现对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 赵志刚刘品新幸生周颂东赵宪伟朱梦妮唐超琰
- 关键词:专门知识办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释检察工作
- 穿透式取证: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法律应对被引量:12
- 2022年
- 现阶段,我国司法领域面临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空前挑战。调研表明,此类案件的办理遭遇组织架构查证难、主观心态证明难、数额数量查证难等障碍。究其原因,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涉众性带来了全新的"大案件"样态,而传统的取证方式低效滞后,导致新型犯罪的裂变性与司法回应的有效性之间呈现出巨大反差。对此,办案机关开始探索穿透式取证的新模式。这是依靠基于海量电子数据形成的分析结果或报告,洞穿其中所蕴藏的人类难以察觉的客观规律和联系的一种方法。我国应当确认穿透式取证的法律地位,并同步展开一系列配套创新。在制度层面,制定依据穿透式取证办案的司法解释或办案指引,推进专家辅助人参与办案制度,同时催生和健全大数据鉴定制度;在机制层面,建立健全数据获取与保全机制,进而发挥司法机关在预防和化解涉众犯罪风险中的能动作用。
- 刘品新唐超琰
- 关键词:涉众型经济犯罪电子证据大数据
- 法律与科技的融合及其限度被引量:6
- 2018年
- 第一.科技“服务”司法。早期检察机关开展自动化办公系统.配置办公电脑等设备.就是“服务”的低层次形态。到了今天,保障已经不仅仅是这个意思了。
- 刘品新
- 关键词:自动化办公系统法律检察机关司法
- 《电子数据规则》(学者建议稿)
- 2019年
- 作为电子商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数据规则是将电子数据的特点与证据法学知识进行深度结合的产物。在电子商务法的背景下,完整的电子数据规则主要包括基本原则、电子数据的可采性规则、证明力规则、取证规则、举证规则等内容。电子数据应当享有与传统证据同等的法律地位;不过,相比于传统的证据规则而言,电子数据在可采性规则和证明力规则上都有着特殊之处;电子数据提取时,除特殊情形外,原则上不能改变电子数据的原始状态,同时提取电子数据的原始载体或原件;在举证方面,电子数据应当采取"谁持有,谁举证"为主、"谁主张,谁举证"为辅的举证规则。
- 刘品新王燃卞嘉虹
- 关键词:电子数据可采性证明力取证规则举证规则
- 行政电子数据取证的研究与思索
- 2021年
- 作为研究电子证据法的学者,我最近从两则消息中产生了联想:一是我国《行政处罚法》迎来第三次修正,要改的条款较多,涉及包括电子证据在内的规则建设,称为“大修”;二是首届全国市场监管系统执法办案电子数据取证大比武在厦门拉开帷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余人组队参加比赛,市场监管部门致力于培养电子取证尖兵的大幕被拉开。两件事分别归属于立法或执法领域,但指向了共同的事物—行政执法中的电子数据取证(或电子证据),引导着思考一个基础性的话题--行政电子数据取证该向何处去。
- 刘品新
- 关键词:电子证据电子数据取证电子取证执法办案《行政处罚法》
- 证据法的信息论解析
- <正>证据法是有关证据与证明的规律与规则。司法实践中这样的规律和规则很多,既有自然意义上的经验法则,也有规范意义上的人为法则。惟其如此,各国证据法通常跨越经验与规则、实体法与程序法等不同层面,由此显得博大精深,乃至模糊不...
- 刘品新
- 印证与概率:电子证据的客观化采信被引量:65
- 2017年
- 大规模案例的统计分析表明,司法人员对电子证据的采信水平堪忧。这源于电子证据的专业性同自由心证原则之间的天然冲突。要破解该体制性障碍,应当构建客观化的采信机制。这一要求暗合我国强调印证证明模式的传统,但是必须着手理论再造,即通过创设关于电子证据的"孤证绝对否定"、"不同节点印证"、"属性痕迹补强"、"区间权衡"等规则,打造虚拟空间的印证体系。在数据科学时代,还可以基于概率的乘积规则设计电子证据印证公式,进一步实现电子证据的概率化采信。从注重经验判断转向追求客观量化,是电子证据采信的未来走向。
- 刘品新
- 关键词:电子证据证据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