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大鹏

作品数:31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腺癌
  • 8篇手术
  • 7篇乳腺
  • 7篇乳腺癌
  • 6篇切除
  • 5篇术后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结
  • 4篇胸腔
  • 4篇直肠
  • 4篇食管
  • 4篇前哨
  • 4篇前哨淋巴结
  • 4篇肿瘤
  • 4篇细胞
  • 4篇活检
  • 3篇胸腔镜
  • 3篇胸腔镜手术
  • 3篇直肠癌
  • 3篇上皮

机构

  • 31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铜川市人民医...

作者

  • 31篇刘大鹏
  • 18篇任宏
  • 12篇陈武科
  • 7篇任予
  • 7篇杜宁
  • 6篇张云锋
  • 6篇何建军
  • 5篇党诚学
  • 5篇张靖
  • 5篇崔晓海
  • 4篇张勇
  • 4篇孙欣
  • 3篇付军科
  • 3篇张佳
  • 3篇周灿
  • 3篇王健生
  • 3篇常东民
  • 3篇吕毅
  • 2篇廖新华
  • 2篇刘健

传媒

  • 10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陕西肿瘤医学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 1篇第四届全国肿...
  • 1篇2001’全...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6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进展期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对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为优化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05例。根据术式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5例,分为全胃切除组(A组)、传统近端胃切除组(B组)和双通道吻合组(C组)。采用癌症患者总体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30,QLQ-C30)、食管胃结合部癌专用量表(quality oflife questionnaire oesophagogastric-25,QLQ-OG25)进行量化后,比较上述三组患者术后半年和1年的生活质量差异。结果:QLQ-C30:术后半年:C组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疲乏及呼吸困难等方面均优于A组和B组(P<0.05),情绪功能优于A组(P<0.05);A组在角色功能、疲乏、腹泻等方面均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的食欲减退症状重于A组及C组(P<0.05)。术后1年:C组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及情绪功能等方面均优于A组及B组(P<0.05),角色功能优于A组(P<0.05);A组疲乏与腹泻症状均重于B组和C组(P<0.05);B组食欲减退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QLQ-OG25:术后半年:A组在饮食限制、焦虑、腹泻等方面症状均差于B组和C组(P<0.05);B组返流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术后1年:A组的焦虑、腹泻症状均重于B组和C组(P<0.05);B组反流症状重于A组和C组(P<0.05)。结论:对于进展期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采用双通道吻合法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优于传统近端胃切除及全胃切除的患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杜宁王蕊彭子洋胡夏韵廖新华孙欣任宏刘大鹏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式生活质量
早期乳腺癌微创诊疗技术进展
随着乳腺摄影等筛查技术和妇女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早期的不可扣及的乳腺病变明显增多。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疾病得到更早诊治,在彻底切除肿瘤的同时,较传统手术减少了组织创伤,具有美观、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同时在心理方面较传统...
陈武科何建军刘大鹏任予
关键词:乳腺癌微创手术
文献传递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术中腹腔冲洗灭菌注射用水用量对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术中灭菌注射用水在腹腔冲洗中的用量对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进展期AEG患者120例,按照灭菌注射用水在腹腔冲洗中的用量分为4组,每组30例。A组:1 000 mL;B组:3 000 mL;C组:5 000 mL;D组:10 000 mL。比较4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及无进展生存率。结果:4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4组患者的肝转移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A、B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C、D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和无进展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C、D组的局部复发率和腹腔转移率均低于A、B组,3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A、B组(P<0.05)。按照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层情况,可见在T_2期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4组的局部复发率、转移率、无进展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在肿瘤浸润较深的T_3或T_(4a)期以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虽然4组患者的肝转移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是C、D组的局部复发率和腹腔转移率均低于A、B组,3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高于A、B组(P<0.05),而且D组的腹腔转移率还低于C组(P<0.05),3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还高于C组(P<0.05)。结论:随着冲洗腹腔的灭菌注射用水的用量增加,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腹腔转移率,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是无法降低肝转移发生率,对肿瘤浸润较深、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提倡此手术操作。
杜宁李凯彭子洋胡夏韵廖新华孙欣任宏刘大鹏
关键词: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灭菌注射用水复发
一种用于胸腔镜手术的磁锚定肺结节定位装置
一种用于胸腔镜手术的磁锚定肺结节定位装置,包括:两枚靶磁体,用于在目标结节两侧夹持目标结节;两个同轴穿刺针,均为中空结构,其中空尺寸分别大于两枚靶磁体的外部尺寸,以分别供两枚靶磁体穿过;定位板,带有多个孔洞,两个同轴穿刺...
崔晓海张靖吕毅慕凡刘大鹏付军科张云锋
文献传递
伴远处转移胰腺癌化疗禁忌证的预测因子研究(英文)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对伴远处转移胰腺癌化疗禁忌证的预测因子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序贯入组伴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应用5-Fu,顺铂,吉西他滨等化疗后的预后。结果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8月;3,6,12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8%,26%和3%。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65岁、腹水、总胆红素>2.5mg/dl、血清胆碱酯酶(ChE)<110IU/L、高肿瘤标志物(CA19-9)水平及行为状况评分<80为伴远处转移胰腺癌化疗禁忌症的预测因子。Cox累计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独立化疗禁忌证的预测因子为腹水、ChE水平及年龄。基于上述独立预测因子拟合出化疗风险预测模型为相对死亡风险(RRD)=exp(腹水×1.213+血清胆碱酯酶水平(ChE)×1.065+年龄×0.651)。结论出现腹水、血清胆碱酯酶(ChE)<110IU/L及年龄≥65岁的伴远处转移胰腺癌患者接受化疗并不能延长生存改善预后。
刘大鹏张勇陈武科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禁忌证
体外法前哨淋巴结活检在结直肠癌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体外法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活检的可行性及其对肿瘤分期的影响.方法:结直肠癌患者26(男14,女12)例,年龄37~83岁,应用10g/L异硫蓝(IB)染料于肿瘤离体5min内用体外定位的方法对其SLN进行定位,蓝染的第1~4个淋巴结为SLN.常规HE染色蓝染的SLN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常规检查为阴性的SLN进行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阳性染色的淋巴结.结果:体外SLN定位法共检测出SLN者23例(88.5%,23/26);其中11例患者SLN微转移灶常规HE染色及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均为阴性,其根治性切除的标本中非SLN的区域淋巴结亦均为阴性(假阴性率为0);常规HE染色在8例患者SLN中检测出微转移灶(30.7%),另4例患者为HE染色阴性而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存在微转移灶(15.3%).结论:体外结直肠癌SLN定位活检术准确性高,同时联合应用抗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提高肿瘤分期,为应用辅助化疗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刘大鹏张勇任宏陈武科
关键词:体外研究淋巴结
吲哚美辛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的Smac依赖性机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Smac表达下调对吲哚美辛诱导的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索其内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Smac-siRNA脂质体法转染食管癌EC109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iRNA-control阴性对照组和siRNA-Smac组。使用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处理各组细胞,MTT检测细胞活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9、3以及XIAP、survivin表达情况。结果:采用不同浓度吲哚美辛处理后,细胞活力明显受到抑制;Smac siRNA可明显降低Smac在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吲哚美辛可引起各组凋亡率明显增加,单纯导入siRNA-Smac片段并不能引起细胞凋亡变化,siRNASmac联合药物能明显降低EC109细胞凋亡率(P<0.05)。在蛋白水平,siRNA-Smac组的survivin表达无明显变化,XIAP表达明显增强;Caspase-9及Caspase-3的活性片段明显表达减弱(P<0.05)。结论:NSAIDs药物吲哚美辛可诱导食管癌EC109细胞凋亡,这种作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Smac的正常表达;Smac表达降低后其对XIAP的抑制减弱,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受到抑制,而survivin在其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许崇文秦思达李硕王希方孙欣杜宁张云锋刘大鹏任宏
关键词:SMAC吲哚美辛NSAIDSEC109
一种基于磁锚定导向系统的肺组织牵拉装置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磁锚定导向系统的肺组织牵拉装置系统,包括内置肺钳组合装置、外置磁体和控制支架,所述内置肺钳组合装置包括内置肺钳、空心底座、安装在空心底座前端的外管、活动安装外管内的内管、活动安装在内管内的推杆,所述空...
崔晓海吕毅张靖张佳张云锋刘大鹏李晓军王健生任宏
文献传递
唑来膦酸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
2016年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和途径。方法: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株,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唑来膦酸进行处理,MTT、Annexin V-PI双染法进行生长抑制和凋亡情况的检测和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唑来膦酸作用于MCF-7细胞后,MTT、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发现药物对细胞呈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当作用时间为48h时抑制作用最为明显。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使用唑来膦酸后,Bcl-2、Bcl-XL和Survivin 3个凋亡抑制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未处理组(NM)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同时,Caspase-3和Caspase-9相较于未处理组,表达水平也有明显的升高,并都呈现剂量相关性。结论:唑来膦酸通过线粒体凋亡途径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毛景涛杜宁王黄震王培礼刘健刘大鹏任宏
关键词:乳腺癌唑来膦酸凋亡二磷酸盐
胃癌FOXQ1与Snail相关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8例胃癌组织中FOXQ1和Snail的表达,比较FOXQ1和Snai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在178例胃癌中,FOXQ1和Snail过表达分别为103例(57.8%)和87例(48.9%),76例(42.7%)同时表达FOXQ1和Snail。FOXQ1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分化程度(P=0.002)和肿瘤直径(P=0.001)有关。Snail的表达与胃癌pTNM分期(P<0.001)、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远处转移(P=0.001)、Borrmann分型(P=0.016)、分化程度(P=0.037)和肿瘤直径(P<0.001)有关。结果表明,FOXQ1高表达与Snail表达呈正相关(r=60.705,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OXQ1或Snail表达与OS相关(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FOXQ1、Snail、p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分别与5年OS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分析显示,FOXQ1(HR 2.621,95%CI 1.571-4.374,P<0.001)、Snail(HR 2.925,95%CI 1.767-4.841,P<0.001)和淋巴结转移(HR 1.345,95%CI 1.130-1.601,P=0.001)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OXQ1与Snail的表达密切相关,FOXQ1与Snail的联合表达模式可作为胃癌患者更有效的预后指标。FOXQ1与Snail在胃癌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确切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崔晓海崔晓海张佳张云锋刘大鹏
关键词:胃癌预后SNAIL上皮间质转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