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宝龙

作品数:93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5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2篇小麦
  • 35篇基因
  • 13篇克隆
  • 13篇花青素
  • 10篇性状
  • 9篇籽粒
  • 9篇春小麦
  • 8篇节节麦
  • 8篇花青素合成
  • 8篇基因克隆
  • 7篇植物
  • 7篇小麦品种
  • 7篇谷蛋白
  • 6篇蛋白亚基
  • 6篇等位
  • 6篇等位变异
  • 6篇亚基
  • 6篇育种
  • 6篇主效基因
  • 6篇谷蛋白亚基

机构

  • 93篇中国科学院
  • 2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9篇青海师范大学
  • 12篇青海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青海省农林科...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榆林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深圳华大生命...
  • 1篇深圳市华大农...
  • 1篇定西市农业科...

作者

  • 93篇刘宝龙
  • 64篇张怀刚
  • 41篇张波
  • 35篇陈文杰
  • 28篇曹东
  • 24篇刘登才
  • 18篇魏乐
  • 11篇李建民
  • 10篇刘韬
  • 9篇沈裕虎
  • 8篇刘瑞娟
  • 6篇张连全
  • 5篇李红琴
  • 5篇相微微
  • 5篇王寒冬
  • 5篇柳觐
  • 4篇赵会君
  • 4篇张梅妞
  • 4篇李毅
  • 3篇张波

传媒

  • 25篇分子植物育种
  • 12篇麦类作物学报
  • 9篇西北农业学报
  • 5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青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农业科技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10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黄绿卷毛菇中核黄素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探究黄绿卷毛菇黄色表型的主要化合物成分以及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本研究以黄绿卷毛菇为试验材料,通过水提取法得到核黄素提取物,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在480 nm可见光下提取物于9.728 min时出现的目的峰与核黄素标准品(VB_(2))于9.758 min出现的目的峰可能为同一种物质。根据上述9.728 min目的峰制备所有核黄素提取物,经浓缩干燥后得到核黄素制备品1.18 g,纯度为98.4%。对其进行质谱检测发现在3个特征离子[M+H]^(+)m/z377.1->172.0、[M+H]^(+)m/z377.1->198.0、[M+H]^(+)m/z377.1->243.0条件下核黄素制备品与标准品出峰时间非常相近,并且核黄素制备品的^(1)H-NMR和^(13)C-NMR数据与核黄素标准品相似度高,分子式为C_(17)H_(20)N_(4)O_(6),可以确定该化合物为核黄素。本研究结果将为黄绿卷毛菇营养价值评价、品系培育研究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刘峰刘宝龙宗渊李云曹东刘玉萍魏乐
关键词:核黄素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
一种获得植物高花青素含量毛状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获得植物高花青素含量毛状根的方法,它涉及植物技术领域,将植物中调控花青素合成代谢的MYB基因AmROS1和bHLH基因AmDEL分别构建到载体PJAM1502和载体pK7WG2D中获得PJAM1502::...
刘宝龙张怀刚刘登才张波陈文杰沈裕虎魏乐
文献传递
分子标记及RAD测序辅助选择改造两系不育系水稻粒型被引量:1
2019年
长粒型稻米具有垩白度低,直链淀粉含量高,蒸煮后坚韧蓬松的优点。为了改良水稻粒型,本研究以‘R15’为长粒型基因供体材料,‘Y58S’光温敏两系不育系作为轮回亲本进行改良,开发出了与控制粒型的qGL7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R072774。利用该分子标记在每一代选出含有长粒型基因的株系进行建库测序,利用RAD重测序数据进行基因组选择,选择含有长粒型基因且基因组背景最接近轮回亲本‘Y58S’的个体。从F2代开始进行回交,经过4代回交和1代自交,F2代及回交后代与‘Y58S’遗传背景平均相似率为F2(37.07%)
侯军亮席杏媛李世明李泽桦李刚伏琦李云飞鄢阳天杨麒生喻涵夏秋菊刘宝龙李勇张耕耘赵山岑倪雪梅
关键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小麦HMW-GS转基因沉默效应的遗传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以主栽小麦品种高原602和高原142为母本,QQ5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SDS-PAGE检测亲本、杂种F1、F2及BC1F1、BC1F1′代的HMW-GS表达情况.结果表明:QQ5中HMW-GS的沉默效应在杂交后代中表现为显性,在杂种F1、F2及BC1F1、BC1F1′代中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QQ5自身的沉默效应对育成品种中的其他HMW-GS也有作用;在QQ5和杂交后代中,对HMW-GS的沉默并不影响LMW-GS的表达;在杂交F2中,出现了一些原本只在QQ5的野生型(bobwhite)中表达的带型,这说明QQ5中HMW-GS的基因组DNA并没有被破坏,其沉默机制可能在mRNA水平.
柳觐相微微刘宝龙张怀刚王道文
关键词:小麦HMW-GS转基因沉默
基于相对迁移率的节节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2021年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是影响小麦烘烤品质的重要因素。新的HMW-GS变异类型的发现和利用,有助于优质小麦品种的培育。然而,目前HMW-GS新变异类型众多、对照标准材料多样,导致传统数字命名系统分辨率严重降低。本研究通过利用HMW-GS的条带与中国春1Dx2条带的迁移率比值作为相对迁移率来表示亚基类型,进而提高HMW-GS的分辨率,并且不需要除中国春以外的其它对照材料。在158份节节麦中,成功检测到了64种亚基类型和127种亚基组合。对这些亚基组合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GS)为0.003的水平上可将其划分为9个类群。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基于相对迁移率的亚基表示方法,能有效区分SDS-PAGE胶上距离较近的蛋白条带,可为麦类作物HMW-GS变异类型的发掘提供新的手段。
李响叶发慧刘瑞娟曹东张波张怀刚陈文杰陈文杰
关键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节节麦
普通小麦中控制紫色种皮性状的主效基因TaMYC1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普通小麦中控制紫色种皮性状的主效基因TaMYC1基因,该基因来源于小麦品种高原115和Opata的bHLH转录因子TaMYC1,它具有序列表中SEQ ID NO.1第1位到4584位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
刘宝龙王道文张怀刚席杏媛宗渊陈文杰张波魏乐
文献传递
节节麦HKT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高亲和性钾离子转运蛋白(high affinity K+transporter, HKT)是一类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的离子转运载体,主要负责Na+运输或Na+-K+协同运输,在植物耐盐和维持体内离子稳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挖掘和预测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中HKT基因的序列信息和功能,通过同源克隆技术,从节节麦中获得了HKT基因,命名为AsHKT (GeneBank:MH457099),并对其基因序列及编码蛋白的结构、理化特性和功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AsHKT基因的CDS (Coding sequence)序列长度为1 527 bp,最长开放读码框位于1~1 527 bp处,共编码508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2535H4052N662O705S29,蛋白分子量约为56.01 kD,是疏水性蛋白,结构稳定,有明显的跨膜结构域,其二维结构的组成元件有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分别达到:37.4%,17.13%,45.47%,并且通过同源建模成功预测得到其三维结构。此外,系统进化分析表明,AsHKT基因与小麦7D染色体上的TaHKT2;2基因同源性最高,属于Ⅱ型HKT基因家族,本研究为节节麦和小麦的耐盐分子机理的解析以及节节麦HKT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和理论依据。
甘晓龙刘韬刘宝龙刘宝龙陈文杰张连全刘登才张波
关键词: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小黑麦基因、其编码蛋白质及用途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黑麦基因、其编码蛋白质及用途,所述基因为调控小黑麦蓝粒性状的主效基因,可调控花青素合成。小黑麦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对研究黑麦花...
刘宝龙张怀刚宗渊曹东席杏媛李云魏乐李建民
文献传递
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TaGW2-6A等位变异类型的鉴定及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位于6A染色体上的TaGW2基因与小麦粒重呈正相关作用,在其启动子区存在Hap-6A-A和Hap-6A-G等位变异。本研究通过分析重组自交系群体(IMTI)亲本W7984和Opata中TaGW2-6A基因启动子区差异,开发特异性分子标记,并分析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TaGW2-6A等位变异不同倍性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对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Opata相比,人工合成小麦W7984启动子区存在7个碱基插入。利用特异性分子标记TaGW2-6Asp可以将来源于W7984的等位变异TaGW2-6Aw和来源于Opata的等位变异TaGW2-6Ao明显区分。在14份二倍体,24份四倍体和24份人工合成小麦中仅存在TaGW2-6Aw等位变异。在重组自交系中两种等位变异的千粒重差异不明显,而在青海省育成品种中TaGW2-6Aw的千粒重平均值高于TaGW2-6Ao,并且差异显著。说明从人工合成小麦中筛选出的TaGW2-6Aw是优异等位变异,可运用于小麦高产品种的选育过程。
李娜魏乐曹东陈文杰陈文杰张怀刚张波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千粒重分子标记
人工合成小麦染色体区段在小麦优良新品系中的分布
2016年
从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SHW-L1改良后代中选育的5个春小麦新品系,在青海表现出比对照品种高原448更优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潜力,推测源于外源物种的野生不良性状被淘汰,保留在新品系中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可能对遗传改良有贡献。为了了解源自人工合成小麦SHW-L1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在这5个改良新品系中的分布,利用11 660个具有染色体位置信息的多态性DArTseq标记对这5个改良品系进行了外源染色体区段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78个外源染色体区段,其中,65个为源于四倍体小麦的A和B基因组,13个为来自于节节麦的D基因组。24个源于四倍体小麦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分布于3个以上的品系中,这些区段主要来自于A基因组,其中2A有8个,7A有4个,1A有3个,6A有3个。本研究材料来自于混合选择,不同品系共有的外源染色体区段可能含有对当前育种有价值的重要基因位点或基因簇,这样的区段将是下一步关注的重点。
王宏霞陈文杰曹东甯顺腙刘宝龙张波张连全刘登才张怀刚
关键词: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