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庆华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化工大学应用数理系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篇动力系统
  • 1篇学分
  • 1篇数学
  • 1篇数学分析
  • 1篇双分子
  • 1篇判别法
  • 1篇判断函数
  • 1篇微元
  • 1篇微元法
  • 1篇习题
  • 1篇习题课
  • 1篇力系
  • 1篇敏捷
  • 1篇敏捷性
  • 1篇课堂
  • 1篇课堂形式
  • 1篇函数
  • 1篇非平衡相变
  • 1篇分岔
  • 1篇分岔现象

机构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刘庆华
  • 1篇李如生

传媒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北京化工学院...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数学分析习题课教学的探讨
1993年
在应用数学班的“数学分析”教学中,习题课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经过教学实践,我认为习题课应起到如下作用:帮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分析复杂问题的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开拓思维的能力。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我体会到教师本身要对正课有深刻的理解,配合正课认真选题,努力组织好课堂教学。
刘庆华
关键词:习题课敏捷性微元法判断函数课堂形式
一个简单的能呈现二分岔现象的双分子反应模型被引量:1
1992年
二分岔现象(pitchfork bifurcation)是非平衡非线性动力系统中最典型和最简单的分岔现象.1972年Schlogl提出了如下一个化学反应模型: A+2x?3X,X?B (1)假定组份A和B的浓度可由外界控制为恒定,在某些条件下该模型可呈现出二分岔现象.自那以后,Schlogl模型已成为人们研究非平衡相变时最广泛采用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推动非平衡非线性现象的研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来看,该模型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该模型涉及一个三分子自催化反应步骤。
李如生刘庆华
关键词:非平衡相变
高维动力系统Hopf分岔点的确定被引量:1
1994年
Routh—Hurwitz判别法对于低维动力系统Hopf分岔点的分析是方便的,但对高维动力系统的讨论是相当复杂.作者通过直接应用Hopf分岔定理.得到了Hopf分岔点满足的一般性参数方程.
刘庆华
关键词:动力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