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瑛

作品数:5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胆管
  • 3篇胆管结石
  • 3篇结石
  • 3篇可视化
  • 3篇肝胆
  • 3篇肝胆管
  • 3篇肝胆管结石
  • 2篇胆道
  • 2篇三维可视化
  • 2篇碎石
  • 2篇碎石治疗
  • 2篇外科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外科
  • 1篇胆结石
  • 1篇弹道碎石
  • 1篇穴位
  • 1篇穴位按摩
  • 1篇硬镜
  • 1篇再手术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宁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刘文瑛
  • 2篇方驰华
  • 1篇阮婕
  • 1篇钟世镇
  • 1篇杨剑
  • 1篇曾宁
  • 1篇刘星星
  • 1篇范应方
  • 1篇项楠
  • 1篇黄海
  • 1篇朱玉珍
  • 1篇莫茵
  • 1篇沈玲

传媒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86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腔镜组)36例,开腹手术(开腹组)50例,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同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两组结石复发率、胆管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用于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刘文瑛朱玉珍方兆山刘星星黄海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镜再手术
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胆道硬镜靶向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
研究背景 肝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强烈的地域分布特点,在华南、西南、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等广大区域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尤为多见。其病情复杂,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肝脓肿、...
刘文瑛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肝胆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
文献传递
3D胆道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被引量:6
2014年
数字医学技术开创了外科的3D时代.二维重建及可视化技术突破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瓶颈并广泛应用于肝胆管结石、肝门部胆管癌等胆道疾病,实现了胆道外科的解剖数字化、诊断程序化和于术可视化,犹如给外科医师戴上了“三维透视眼”.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发展及3D腹腔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等的广泛应用,胆道外科进入崭新的3D时代.
方驰华刘文瑛钟世镇
关键词:三维重建可视化胆道外科
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经硬镜靶向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被引量:44
2014年
目的研究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经胆道硬镜靶向气压弹道碎石在肝胆管结石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问2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31~75岁(平均55.2岁),病程3~16年(平均8.5年)。运用腹部医学图像三维可观化软件对肝胆管结石进行三维重建和3D分型,指导经胆道硬镜靶向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肝胆管结石。结果本组26例患者实际手术所见均与三维重建模型吻合。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行经皮肝窦道胆道硬镜靶向碎石取石术19例,包括ⅡC型结石4例;腹腔镜联合胆道硬镜靶向碎石取石术3例;开腹手术胆道硬镜靶向碎石取石术4例。3例患者经二次硬镜取石,最终结石清除率100%。1例合并胆管癌变转开腹根治术。手术时间(100.8±7.6)rain;术中出血(41.7±8.5)ml;术后住院时间(7.0±0.6)d。1例患者术后胆道出血;无胆道损伤、大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指导经胆道硬镜靶向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实现肝胆管结石的数字化微创治疗。
方驰华刘文瑛范应方杨剑项楠曾宁
关键词:胆结石碎石术
中药光电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中药光电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乳腺增生病患者共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光电离子导入治疗联合穴位按摩,以及口服"乳癖消胶囊"药物治疗。对照组进行穴位按摩和口服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患者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95.71%vs 89.28%,P=0.041),两组复发率比较(5.07%vs8.03%,P=0.322)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药光电离子导入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治疗女性乳腺增生病,且复发率较低,临床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兆山庞珏刘文瑛沈玲韦月艳莫茵阮婕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药穴位按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