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清
- 作品数:192 被引量:952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HPLC法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9种成分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建立生脉注射液(红参、麦冬、五味子)9种成分(8种皂苷和1种木脂素)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HPLC法的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 shieldTM RP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symmetryshieldTM RP18预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30℃。结果 9种成分(Rg1、Re、Rf、Rb1、Rc、Rb2、Rb3、Rd、五味子醇甲)具有良好的分离度,各成分的质量浓度和相应的峰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1),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3.61%。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且能同时测定生脉注射液中9种成分,可作为本品多成分内控质量的测定方法。
- 王进张平唐海涛刘汉清刘霖唐云
-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HPLC五味子醇甲
- 突触体膜上GABA受体对牛磺酸调节氨基酸释放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 :从GABA受体的角度进行探讨牛磺酸 (Tau)调节氨基酸释放的机理。方法 :将GABA受体的激动剂、拮抗剂加入悬浮有突触体的KRB液中 ,氨基酸测定采用Dans_Cl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测定。结果 :Tau对GABA释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被GABAB受体的拮抗剂所拮抗 ,而它们对GluAsp的释放均无影响。结论 :Tau抑制去极化引发GABA的释放是通过激发突触体前膜GABAB 受体而起作用的 ,同时还作用于Asp、Glu神经末梢的突触体前膜 ,从而抑制去极化引发的Asp。
- 郑里翔刘汉清彭仁才万福生
- 关键词:牛磺酸突触体大脑皮层
- 胃安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丸形、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指标,筛选出合理的成型工艺条件。结果PEG6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为3∶7,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料温为90℃,冷却剂温度为10±1℃时滴丸成型最好。结论该滴丸成型工艺合理可行,适合工业生产;滴丸质量检查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滴丸剂通则要求。
- 马洁刘汉清孙源源
- 关键词:PEG6000二甲基硅油溶散时限滴丸剂
- 阿魏酸钠与苦参素的协同抗炎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与苦参素(kushenin)即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联合用药的协同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大鼠足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SF与OMT联合用药的抗炎作用。体外采用RAW264.7细胞观察联合用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NO合成的影响,用Griess法测定NO生成量。结果 SF与OMT联合应用时,可明显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肿胀,大剂量可减轻大鼠棉球肉芽肿的质量,但单独给予SF或OMT对上述3种炎症模型均无显著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F与OMT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产生,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结论 SF与OMT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抗炎作用,降低LPS诱导的炎性因子NO的产生,可能是其减轻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 孙妍刘汉清陈方芳高艳许明波刘志峰
- 关键词:苦参素抗炎
- “香菊蓝”小儿暑热浴剂
- 1987年
- 小儿暑热是夏秋季儿科常见病之一。'内病外治'是中医用药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在临床有效方的基础上,进行了'香菊蓝'小儿暑热浴剂的试制,经临床,收到一定效果。一、处方香茹24g 野菊花40g 板蓝根50g 藿香30g 青蒿30g 薄荷10g 冰片1g 二、制备 1.除板蓝根外,余药进行水蒸汽蒸馏,收集药量1.5倍的油水混合液,加入冰片,分装两个洁净玻瓶内,密闭备用。 2.药渣与板蓝根加水煎2次,煎液浓缩至1∶1.5,放冷后。
- 刘汉清郭立玮
- 云南白药可以长期服用吗
- 2008年
- 云南白药作为一种治疗出血性疾病和跌打损伤的常用药,近年来却被很多人用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使其从一种急症用药变成长时间服用的药物。那么,云南白药的这些用途有科学依据吗?它能不能长期服用呢?
- 刘汉清
- 关键词:长期服用出血性疾病跌打损伤急症用药常用药慢性病
- 稀土元素对突触传递的影响被引量:3
- 1993年
- 稀土元素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钪和钇等化学元素的总称,它们在自然界密切共生、理化性质非常相似。自1910年Mines首先发现镧对蛙心收缩的抑制效应以来,国外对稀土元素的生物效应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1965年美国的Haley在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稀土元素的药理及毒理作用;1974年发表的镧的细胞药理学综述,概括了镧对神经、骨胳肌、心肌、平滑肌和内分泌腺等器官和组织的药理作用。70年代以来国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 梁尚栋刘汉清
- 关键词:稀土元素突触传递神经内分泌
- 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被引量:6
- 2016年
- 结合近年各专业发展特点和创新中药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全新的分阶段"模块"结合"制剂综合实践平台"的中药药剂学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内各模块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有效地实现课程的稳定性与课程体系灵活性的统一。学生可以根据专业与就业发展方向选择"模块"与"平台",满足不同学生对中药药剂学课程的学习需求。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因材施教,为培养创新型中药人才提供实施途径。
- 严国俊刘汉清狄留庆谢辉高红宁赵晓莉潘金火
-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
- 牛磺酸对蟾蜍椎旁交感神经细胞作用的离子机制研究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的牛磺酸含量以及牛磺酸所致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变化和它的离子机制。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层析测定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的牛磺酸含量和应用细胞外微电极技术记录离体灌流的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膜电位。结果 :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的牛磺酸含量为 (1.40± 0 .36 ) μg/mg(蟾蜍神经节湿重 )。外源性牛磺酸 (10 0mmol/L)可引起超极化化反应 ,使其幅值减小 (6 2 .14± 2 5 .48) % (n =10 ,P <0 .0 1)。无钠液灌流可加强牛磺酸的去极化反应 ,且去极化之后伴随超极化反应 ,使其去极化幅值增大 (16 0 .2 6±36 .18) % (n =8,P <0 .0 1) ,超极化的幅值为 (4.6 3± 17.92 )mv(n =8)。用无钙液灌流对牛磺酸的去极化有抑制作用 ,使其幅值减小 (46 .42± 32 .16 ) % (n =8,P <0 .0 1) ,对牛磺酸超极化反应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含有牛磺酸。牛磺酸导致蟾蜍椎旁交感神经节细胞出现超极化反应 ,去极化反应和超极化后伴随去极化的双相反应。Cl-是介导超极化反应的主要电荷载体 ,而Ca2 + 则是介导去极化反应的主要电荷载体。
- 李焕英梁尚栋刘汉清
- 关键词:牛磺酸蟾蜍交感神经节细胞电生理
- 黄葵总黄酮缓释片释放度影响因素考察研究
- 目的考察影响黄葵总黄酮缓释片释放度的因素,确定其优化处方。方法在对黄葵缓释片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不同因素对黄葵缓释片释放度的影响,进而设计不同处方,并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结果筛选确定了...
- 刘汉清刘嘉张明张平
- 关键词:缓释片释放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