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维生

作品数:38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颅内
  • 11篇动脉瘤
  • 11篇手术
  • 8篇动脉
  • 8篇外科
  • 7篇显微外科
  • 6篇多发
  • 5篇蛋白
  • 5篇多发动脉瘤
  • 5篇外科治疗
  • 5篇显微外科治疗
  • 5篇颅内动脉
  • 5篇颅内动脉瘤
  • 5篇颅内多发动脉...
  • 5篇出血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术后
  • 4篇外科手术
  • 4篇胶质
  • 4篇个体化

机构

  • 32篇潍坊市人民医...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潍坊医学院附...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淮安市淮阴医...
  • 1篇宁县公安局

作者

  • 37篇刘维生
  • 24篇曹培成
  • 22篇李爱军
  • 18篇卜振富
  • 15篇王永和
  • 12篇王道奎
  • 6篇刘琦
  • 6篇王硕
  • 5篇邱少博
  • 4篇王喆
  • 3篇赵继宗
  • 3篇陈善文
  • 3篇耿会娟
  • 3篇王增武
  • 3篇王玉亭
  • 3篇张振兴
  • 3篇肖新如
  • 2篇王贵怀
  • 2篇王寿先
  • 2篇郑月华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会神...
  • 3篇国际神经病学...
  • 3篇第二届中国医...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青岛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3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100β、IL-1β与IL-6联合检测对青壮年颅脑损伤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蛋白质β(S100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青壮年创伤性颅脑损伤(TBI)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术后转入ICU治疗的青壮年TBI病人132例作为观察组(轻型35例,中型55例,重型42例),以同期需行脑脊液穿刺检查的非TBI住院青壮年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病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β、IL-1β、IL-6的含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S100β、IL-1β、IL-6联合检测对TBI的诊断价值,分析血清S100β、IL-1β、IL-6水平与TBI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重型病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β、IL-1β、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8.351~8.967,P<0.05)。观察组血清中S100β、IL-1β、IL-6的含量与脑脊液中的含量均呈正相关关系(r=0.83~0.89,P<0.05)。血清S100β、IL-1β、IL-6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TB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758、0.703和0.922。观察组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β、IL-1β、IL-6的表达水平与青壮年TBI预后呈负相关关系(F=8.671~9.371,P<0.05)。结论血清和脑脊液中S100β、IL-1β、IL-6水平与青壮年TBI病人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且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效率高于单独检测。
张鹏张鹏徐志明左安俊刘维生赵鹏
关键词:颅脑损伤S100蛋白质类白细胞介素1Β预后
经颅鞍区肿瘤切除术中垂体柄的辨认与保护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经颅切除鞍区肿瘤术中垂体柄的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34例,额底入路21例,眶上入路20例,纵裂入路35例(额底纵裂入路26例,纵裂终板入路9例)。结果垂体腺瘤47例,全切除42例,垂体柄完好保留44例,2例部分保留,1例未发现。颅咽管瘤38例,全切除32例,垂体柄完好保留27例,解剖保留或部分保留7例,未发现4例。脑膜瘤25例,全切除23例,垂体柄保留24例,1例解剖保留。经,检验肿瘤的性质不同垂体柄完全保留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肿瘤的性质直接影响垂体柄的保留率,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及娴熟的手术技巧,对垂体柄的辨认和保护至关重要。
李爱军兰青王道奎曹培成刘维生刘国栋
关键词:垂体柄鞍区肿瘤开颅术显微外科手术
大剂量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治疗脑出血脑室铸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脑出血脑室铸型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可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及急性颅内压显著增高,预后极差[1],保守治疗死亡率几乎为100%。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行血肿穿刺置管尿激酶灌洗辅以脑室外引流术,清除脑内血肿,保持脑脊液(CSF)循环通畅,减少继发性脑损害是本病救治成功的关键。
周涛王永和曹培成李爱军卜振富刘维生邱少博
关键词:脑室铸型大剂量尿激酶疗效观察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脑室内脑室外引流术
脑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研究分析脑动脉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患者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耐药菌分布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脑动脉瘤手术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全部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诊断确为颅内感染的患者行脑脊液细菌培养试验,确定病原菌的构成种类,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研究探讨。结果 136例脑动脉瘤手术的患者中,颅内感染发生数量为16例,感染率为11.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4 h、术中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脊液漏、留置引流时间≥3天、术后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16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培养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6株,占64.00%,革兰阴性菌9株占36.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者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均最低。结论脑动脉瘤术后并发颅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应高度重视引发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颅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需根据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试验结果,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增强颅内感染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王桂荣邵晓玮刘维生王福兰
关键词:脑动脉瘤颅内感染高危因素
圆锥马尾部畸胎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椎管内圆锥马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97年8月~2007年5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圆锥马尾部畸胎瘤病人共39例,男17例,女22例,年龄8~
刘维生曹培成王永和李爱军王道奎杨俊王硕
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s)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问题。方法32例MIAs中.Hunt-Hess分级I级4例,Ⅱ级14例,Ⅲ级10例,Ⅳ级3例,V级1例。对其中24例一期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一次性介入栓塞6例:分期栓塞1例;单纯V-P分流术1例。结果32例中1例因术后脑血管痉挛导致大面积脑梗塞死亡,其余31例存活。出院时GOS评定,良好14例,中残9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例。结论MIAs以SAH起病多见。CT、CTA、MRA、DSA对MIAs从不同方面提供诊断依据,DSA仍然是诊断MIAs的“金标准”。一旦MIAs确诊.应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酌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王永和刘维生卜振富张振兴王道奎王玉亭王喆曹培成张强王寿先李爱军王增武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多发性
多发性椎管内脊膜瘤1例
2009年
1 病历摘要 女性,68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个月入院。体格检查:T4以下浅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及腱反射减退。MRI检查显示T3-7水平等T1、等T2异常信号(图1A~1C)。头颅CT未见颅内占位。术中发现椎管内3处肿瘤,分别位于T3、4、T5、6及T7水平,均位于髓外硬膜下,偏右侧生长,包膜完整,色黄,边界清,质韧。血供中等,与硬脊膜紧密相连。均手术全切除肿瘤,病理结果为混合型脊膜瘤(图1D)。术后半个月复查MRI示肿瘤切除满意。分别在术后0.5年及1年随访,病人肢体麻木消失,下肢肌力恢复至接近正常。
刘维生王永和李爱军邱少博刘琦王贵怀王硕
关键词:磁共振检查神经外科手术
缺陷短波单胞菌致颅内感染1例被引量:5
2013年
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diminuta)原称微小假单胞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短小杆菌。国内外尚未见缺陷短波单胞菌致颅内感染的报道。近期,在1例脑膜瘤术后患者脑脊液中培养出缺陷短波单胞菌,现将其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耿会娟刘维生伊正君
关键词:脑膜瘤颅内感染医院感染手术后感染
尿激酶灌注结合钻孔引流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
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结合一次性大剂量尿激酶灌注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方法、适应症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4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并一...
王道奎刘维生曹培成李爱军卜振富
关键词:亚急性硬膜外血肿钻孔引流术尿激酶大剂量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脑胶质瘤中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
2008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恶性程度和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34例脑胶质瘤和7例正常脑组织(取自癫疒间病人手术切除脑组织)中MT1-MM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和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的△△Ct(循环阈值)值分别为(0.834±0.517)、(4.063±2.309)和(7.072±4.072)。正常脑组织与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之间,低级别、高级别胶质瘤之间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中存在MT1-MMP基因mRNA高水平的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级别的增加,MT1-MMP基因mRNA表达水平有增高趋势。
刘维生耿会娟王硕肖新如陈善文赵继宗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间质胶原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