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建

作品数:29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收获机
  • 8篇甘蔗
  • 7篇甘蔗收获
  • 7篇甘蔗收获机
  • 4篇排种
  • 4篇排种器
  • 4篇含杂率
  • 3篇刀盘
  • 3篇移栽机
  • 3篇切段
  • 3篇转速
  • 3篇内倾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旋耕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土壤
  • 2篇气吸

机构

  • 29篇中国农业机械...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作者

  • 29篇刘芳建
  • 13篇刘立晶
  • 12篇刘赟东
  • 9篇刘忠军
  • 9篇狄明利
  • 7篇崔巍
  • 6篇赵金辉
  • 6篇廖娜
  • 5篇周军平
  • 4篇杨学军
  • 4篇吴海华
  • 3篇廖娜
  • 2篇杨葆华
  • 2篇李长荣
  • 2篇郭家文
  • 1篇王锦江
  • 1篇方宪法
  • 1篇周海燕

传媒

  • 5篇农机化研究
  • 5篇农业工程
  • 3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农业机械
  • 1篇中国农机化学...

年份

  • 3篇2024
  • 9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蔗收获机扶蔗装置研究现状
甘蔗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对于甘蔗种植至关重要,甘蔗收获机械是实现甘蔗生产自动化的重要工具,而扶蔗机构又是甘蔗收获机械研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研究简便、经济和实用的扶蔗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廖娜刘赟东狄明利米义刘芳建
关键词:甘蔗收获机
文献传递
我国甘蔗收获机扶蔗器技术研究进展
2021年
介绍了我国甘蔗收获机扶蔗器发展历程,从研究方法、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扶蔗器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并提出有待研究的问题,为相关单位研发甘蔗收获机及扶蔗器提供参考。
李鹰航郭家文刘芳建狄明利刘赟东
关键词:甘蔗收获机倒伏
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互作离散元模型建立与验证被引量:2
2023年
针对研究播种机覆土装置作业过程中种沟土壤及种子微观运动规律时,缺乏准确可靠的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三者互作离散元模型的问题,以含水率为(15.7±0.25)%的黏土为研究对象,基于EDEM软件对相关参数及模型进行标定。建立覆土装置与种沟土壤互作模型,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以覆土作业牵引阻力为响应值,筛选出对牵引阻力影响敏感的参数为土壤-土壤滚动摩擦因数、土壤-65Mn静摩擦因数、临界法向应力、临界切向应力,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各敏感参数的取值范围,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得出土壤-土壤滚动摩擦因数、土壤-65Mn静摩擦因数、临界法向应力、临界切向应力分别为0.15、0.31、18.45 kPa、18.58 kPa。以大豆种子为例,建立了种沟土壤与种子互作离散元模型,以种沟土壤与大豆种子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因数、滚动摩擦因数为试验因素,以仿真堆积角为评价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优化得出各试验因素取值分别为0.57、0.33、0.08。建立了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三者互作离散元模型,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牵引阻力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22%,堆积角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为1.61%,覆土厚度和种子粒距变异系数仿真值与实测值相对误差分别为4.89%、5.90%,均较小,所建立的种沟土壤-种子-覆土装置三者互作离散元模型准确。
卢琦刘芳建刘立晶刘立晶刘云强
关键词:离散元法
移栽机取苗装置顶出机构设计与试验
2023年
为解决自动移栽机取苗装置落苗轨迹不可控、落苗位置一致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移栽机取苗装置顶出机构。钵苗顶出力测量结果表明,各组钵苗顶出力平均值为2.10~3.25 N。通过ANSYS、ADAMS仿真软件对取苗顶杆进行静力学和速度分析,确定速度最大的位置为最佳取苗点。设计了取苗装置控制逻辑,对钵苗顶出过程进行运动学分析,确定了钵苗的水平运动距离及顶苗时传送带的提前量,提高了控制逻辑的精度。搭建了取苗装置试验台,进行取苗试验。结果表明,取苗合格率为91.7%,破碎率为14.2%。
陈锦崔巍刘云强刘立晶刘立晶孔德航刘芳建
关键词:移栽机仿真
一种甘蔗收获机及其甘蔗切根装置
一种甘蔗收获机及其甘蔗切根装置,该甘蔗收获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所述机架前端的甘蔗切根装置,该甘蔗切根装置包括:箱体,包括对称设置且向下延伸的左、右侧壁,所述箱体内安装有上传动轴;左、右传动箱81,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左...
刘芳建刘赟东方宪法郭家文吴俭敏狄明利
我国甘蔗中耕机械发展现状及趋势被引量:6
2017年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工成本增加,发展机械化成为甘蔗生产节本增效的迫切需求。甘蔗中耕机械化作业能一次完成松土、除草、施肥和培土等工序,有效改善土壤状况,深层保肥保水,为甘蔗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介绍了甘蔗中耕机械生产技术、发展历程、机型特点以及效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重点发展高地隙底盘配套技术、多功能肥膜药一体化轻便型耕作培土机以及驱动型中耕联合作业机械。
廖娜刘赟东贺城刘芳建狄明利米义
关键词:甘蔗联合作业机
浅谈我国旋耕机研究现状被引量:5
2017年
我国是世界耕地面积第三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机械化对于农产品大规模种植至关重要,农业生产耕地、种植、植保和收获过程中耕整地是第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加深,以旋耕机为代表的耕整地机具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了旋耕机的类型及参数研究,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米义刘芳建廖娜狄明利刘赟东
关键词:旋耕机
一种坚果振摇采收装置及其自适应采收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种坚果振摇采收装置及其自适应采收控制系统和方法,该坚果振摇采收装置包括自适应采收控制系统,安装在其夹持机构上,夹持机构包括采收臂、定夹板、柔性定夹板、动夹板和柔性动夹板,定夹板安装在采收臂的一端,采收臂的另一端与激振源...
靳文停赵金辉杨学军刘立晶刘忠军庄腾飞刘云强刘芳建崔巍周军平
一种高速播种机及其消能承接气流辅助导种装置和方法
一种高速播种机及其消能承接气流辅助导种装置和方法,该消能承接气流辅助导种装置,安装在高速播种机上,包括:消能承接机构,为漏斗型结构,所述消能承接机构的头部与所述高速播种机的气力式排种器连接,所述消能承接机构的头部内壁上均...
刘立晶刘忠军刘云强赵金辉周军平刘芳建
蔬菜气吸式排种器四级清种机构设计与试验被引量:2
2023年
为解决蔬菜气吸式排种器吸种时出现一孔多粒现象导致播种质量下降的问题,提出4级锯齿清种作业的方法,并设计了四级清种机构。阐述排种器出现重吸现象的原因,对清种过程中种子的受力建立数学模型,从而确定清种机构安装位置、齿形角度等关键参数。选取清种齿顶与型孔距离、排种器工作转速和气室负压为主要因素进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显著性和回归分析,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第4级清种齿顶与型孔距离0.41 mm、负压1.22 kPa、排种器工作转速5.85 r/min,并对最优工作参数进行验证试验和对比试验。验证试验表明,在工作转速为4.5~9.5 r/min时,漏清率不大于1.50%,过清率不大于1.88%,与回归方程计算值基本一致。对比试验表明,在转速分别为4.5、7.0、9.5 r/min时,采用四级清种机构漏清率分别降低3.2、4.0、5.0个百分点,过清率分别降低0.19、0.83、1.45个百分点,排种合格率分别提升3.42、4.83、6.45个百分点。采用四级清种机构有效降低了清种环节的漏清率,提升了排种器的工作质量。
言育谦刘立晶刘云强吴海华吴海华刘芳建
关键词:蔬菜气吸式排种器正交试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