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春
- 作品数:39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军事政治法律更多>>
- 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状况。方法应用Ryff的心理幸福感量表对北京某军校327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我国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评分与全国常模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t=7.574,P<0.001),提示我国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高于正常人群;②男女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③不同年级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总体水平有差异(F=7.62,P<0.001),心理幸福感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提高;④健康状况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总分没有影响;⑤家庭经济状况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影响(F=4.10,P<0.001),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水平反而更低。结论我国军校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心理幸福感水平,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级、健康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
- 刘邦春朱娉婷周薇
- 关键词:军校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 提高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团体训练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团体辅导对于改善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方法:运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通过5次团体辅导活动,对20名军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训练,并运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团体辅导活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前成员自评症状得分显著下降,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成员对团体活动效果评价较高.结论:心理健康管理团体辅导对于军校大学生自身快乐心理健康管理能力以及心理助人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 刘邦春王雪娇巩伟
- 关键词:军校大学生团体辅导心理健康
- 和平心理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反思
- 和平心理学在近十几年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显学,一门拥有自身学科基础、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专门学科。和平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充分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破坏性的冲突,创造积极的社会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破坏,提高人的幸福感...
- 刘邦春彭运石
- 世界视阈下的社会和平心理重建模式研究
- 20 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和平心理重建建构浪潮,世界视阈下出现了三种最为典型的社会和平心理重建模式,彰显了人类追求和平的巨大潜能,印证了人类和平建设的无限创造力。第一,新南非“真相与和解”社会和平心理重建模式。
- 刘邦春任洪敏陈丁丁
- 世界和平愿景:西方和平心理学的理论述评被引量:2
- 2012年
- 和平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心理学内部新兴的一个前沿领域,在近十几年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拥有自身学科基础、研究内容的专门学科。和平心理学研究模型主要有"诊断—预后—治疗"(PTD)模型、2×2系统模型、过程式积极和平多维模型。目前西方和平心理学的研究忽略了对人类历史实践的关照,且未能摆脱非此即彼的二歧研究视野。未来和平心理学需要扩宽自己的人性观;应该促进人类的和平转化;加强多文化背景的研究力度。
- 张湘一刘邦春陈锡友
- 关键词:人性观
- 国防生研究生学员的正规化管理刍议
- 2016年
- 本文针对国防生学员的日常管理问题,分析了国防生学员的特点,提出了军校对国防生进行正规化管理的看法,认为采取多样化政治教育手段进行政治教育的方法,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国防生学员军人意识的培养,做好任职能力的培养工作等均是有益措施。
- 蔡金胜刘邦春
- 关键词:政治教育任职能力
- 加尔通的和平心理学思想解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加尔通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和平"的积极和平观点,受到欧美多位和平心理学家的高度赞扬。在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平思想、吸取了中国传统和平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加尔通形成了暴力本质论、和平本质论、和平诊断论等独特的和平心理学观点。加尔通的结构暴力论因为扩大了暴力的内涵,其和平心理学理论思想超越了战争与和平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把和平与人类自身的价值、个体幸福、人性尊严等紧密联系起来,既避免了人们陷入乌托邦式的和平思考,又指出了通往和平的可行途径,其和平心理实现途径思想具有整合性质。
- 刘邦春翁永杰刘玉甜
- 国际高校“一体化”教研团队管理模式研究——以挪威科技大学教研团队为例
- 2014年
- 高校的教研团队是推动高校科技进步的主力军。借鉴国际高校先进教研团队管理运作模式和管理经验,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研团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文章以挪威科技大学"一体化"教研团队管理模式为例,在分析其管理模式构成、展望其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获取我国高校教研团队建设值得借鉴的经验启示。
- 刘邦春郭大方费玮
- 关键词:一体化教研团队
- 民族心理学视野中的和平社会范式研究
- 2013年
- 本文从民族心理学的视角考察了世界上不同和平社会的“用和平方式达到和平”的情况,以此反对“战争不可避免”的观点。和平社会具有相同的特点:持有非暴力的世界观,如信仰和谐、不抵抗、保持思想和心灵的纯洁;持有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如尊重女性、尊重个人和淡化领导的角色等;持有非暴力的家庭教育观,如从不严重体罚孩子、父母为儿童树立榜样、对儿童暴力倾向的疏导。这些研究表明:人类具有约束暴力的能力,和平信仰需要落实到行动中。
- 费玮巩伟刘邦春
- 关键词:民族心理学家庭教育观
- 西方和平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反思:以美国为例
- 刘邦春田景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