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央

作品数:24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医药卫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语言文字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军事
  • 1篇艺术

主题

  • 16篇日语
  • 7篇语里
  • 6篇文化
  • 4篇汉语
  • 3篇谚语
  • 3篇汉字
  • 3篇词汇
  • 3篇词语
  • 2篇动物
  • 2篇日本人
  • 2篇数字文化
  • 2篇文化内涵
  • 2篇比喻
  • 1篇灯光
  • 1篇地理特征
  • 1篇第一人称
  • 1篇钓鱼
  • 1篇动词
  • 1篇动词活用
  • 1篇动物比喻

机构

  • 24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24篇包央

传媒

  • 20篇日语知识
  • 2篇日语学习与研...
  • 1篇浙江师大学报...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词源的魅力
2007年
有学者指出,世界上很少有哪门学问像词源学那样引人入胜。探究词源的确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日语里的“ちゃんこたべ”是“什锦火锅”之意。“たべ”是“锅”的意思;“ちゃんこ”是泛指力士的餐食,此说出自19世纪末,
包央
关键词:词源学语里泛指
源于中华文化的日谚
2002年
本文通过大量源于中华文化典籍和以中国的人与物为素材的日谚事例 ,来说明日谚的中华文化蕴含具有系统性、集中性和典型性的特征 ,并提出它们形成的主要方法有照搬、改编和融合三种。
包央
关键词:中华文化谚语集中性照搬改编
从别称看文化趣味
2007年
大千世界,许多事物都有原名以外的别称.通过了解和观察别称,我们既可以理解事物的本质,也可以欣赏到其中的文化趣味.比如,"扶桑、东洋、大和、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等日本国的别称(自称或他称)就简洁又深刻地揭示了日本的历史、民族、自然、地理特征等多方面的内容.
包央
关键词:文化趣味别称地理特征
日语漫谈②——从日本删除不雅汉字谈起
2006年
据报道,2004年6月日本法制审议会“人名用汉字工作组”经过调查,大部分日本人赞成删除人名中的一些不雅、不吉利、不美的汉字。
包央
关键词:汉字日语工作组审议会
日汉动物词汇的文化意蕴异同被引量:4
2001年
本文通过对日汉动物词语进行广泛例举和深入对比 ,揭示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一些异同。
包央
关键词:动物词汇文化意蕴文化意蕴日语汉语文化差异
日语漫谈③——日语中的“我”
2006年
日语里表示第一人称单数“我”的同义词很多。
包央
关键词:日语第一人称同义词语里
休闲日语
2001年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印象,日本人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他们没有休闲时间,也不懂得品味花香的乐趣.而这是大错特错的了.你只要在东京郊外的河边走一走,就会看到无数悠闲的人在河边排成一排,甩动鱼杆钓鱼.不仅如此,日本民间长久以来就有汤姆·索亚式的生活传统.孩子们都是在探索自己的王国领域时,通过许多错误和挫折而实现新的探索和发现.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日本人个性中休闲的一面.
包央
关键词:钓鱼休闲时间乐趣品味京郊
无所不食
2007年
中国人给“吃”字赋予了许多文化内涵,远远超过了充饥饱腹的实际内容,达到了无所不“吃”的地步。如:“吃香、吃老本、吃官司、吃醋、吃透精神、吃了黄牌、吃了一刀、不吃那一套”等等。无独有偶,日语里的‘食’与汉语的“吃”一样,派生出其他的意义也是很多很多,也可以说是到了无所不‘食’的地步。
包央
关键词:文化内涵中国人汉语语里
日语漫谈④——“倭”与“支那”
2006年
中国史中最早记载日本为“倭”的是《汉书·地理志》。后来的史籍,如《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南史》《北史》《隋书》《旧唐书》等都有把日本称为“倭国”的记载。其中有的史书上还有“倭人传”或“倭国传”等单独篇章。
包央
关键词:日语《旧唐书》《南齐书》《隋书》《北史》
日语里幽默有趣的人名比喻被引量:1
2010年
日语中的人名有很多比喻,1921年半狂堂出版,宫武外骨编著的「日本擬人名辞耆」收录有341个人名典故,如「ぽん太郎ぽたろぅ」指傻瓜、笨蛋;‘骨皮筋右衔阳「ほねかゎすじぇもん」是指瘦得只剩皮包骨的人;
包央
关键词:个人名比喻语里日语傻瓜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