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敏

作品数:12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低频重复经颅...
  • 5篇重复经颅磁刺...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磁刺激
  • 4篇抑郁
  • 4篇神经电
  • 3篇电生理
  • 2篇递质
  • 2篇抑郁模型
  • 2篇应激
  • 2篇诱发电位
  • 2篇神经传导
  • 2篇神经电生理
  • 2篇综合征
  • 2篇疗法
  • 2篇慢性
  • 2篇康复
  • 2篇磁疗
  • 2篇磁疗法
  • 1篇单胺

机构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2篇包敏
  • 9篇梅元武
  • 7篇俞善纯
  • 6篇陈运平
  • 4篇孙圣刚
  • 2篇张茂悦
  • 2篇肖克娜
  • 1篇胡荣荣
  • 1篇陈沛
  • 1篇魏雨佳
  • 1篇黄敬
  • 1篇杨业新
  • 1篇张允建
  • 1篇高峻岭
  • 1篇孙喜堂
  • 1篇徐萍
  • 1篇张振建
  • 1篇赵洪洋
  • 1篇熊南翔
  • 1篇龚树生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低灌注大鼠P300的变化与记忆功能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观察慢性低灌注大鼠P300值及记忆功能的改变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模法在大鼠术前及术后四周分别进行P300的测定及水迷宫试验。结果双侧颈总动脉结扎4周后大鼠水迷宫游出时间(72.5±10.6)s较正常组大鼠(22.4±2.8)s显著延长(t=16.13,P<0.01),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8.3±2.7)次较正常组大鼠(2.2±1.0)次也显著增多(t=7.36,P<0.01);P300各组分潜伏期均显著延长,以P3波潜伏期(385±13)ms延长最为显著(t=6.61,P<0.01)。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锥体细胞肿胀坏死较正常组增多,细胞排列紊乱。结论头皮针电极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P300图形,慢性低灌注能明显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导致P300的改变。P300可作为评定血管性痴呆的可靠指标。
黄敬俞善纯包敏梅元武
关键词:慢性低灌注P300记忆功能水迷宫试验
应用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效应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其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例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抑郁症患者予以低频rTMS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1个序列,连续治疗7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低频rTMS治疗后,患者平均HAMD评分为(13.8±7.8)分,而治疗前平均HAMD评分为(26.6±6.0)分,治疗后平均HAMD评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17/20)。结论:低频rTMS对抑郁症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陈运平梅元武孙圣刚包敏
关键词:抑郁症磁疗法康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中的康复治疗作用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rTMS)对帕金森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 5例帕金森病 (PD)患者予以低频rTMS治疗 ,以 60 %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 ,每侧刺激 3 0次 ,频率 0 .5Hz,每日 1序列 ,连续治疗共 7次为 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WPDEF评分、汉密尔顿抑郁分级量表 (HAMD)及中枢静止期 (CSP)等指标变化 ,评估rTMS在PD康复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低频rTMS治疗后WPDEF评分减少 (P <0 .0 1)。TMS CSP延长 ,HAMD降低 (P <0 .0 5)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为 86%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结论 低频rTMS治疗在减轻PD主要临床症状的同时也能改善其伴随的抑郁状态 ,适用于PD的康复辅助治疗 ;其作用机理为低频rTMS可能增强皮质内抑制而延长CSP ,促进多巴胺的释放 。
高峻岭梅元武张振建俞善纯包敏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病康复治疗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模型大鼠游泳及海马内氨基酸递质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强迫游泳试验及海马内氨基酸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低频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12只SD雄性大鼠制备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磁刺激组和抑郁模型组,磁刺激组给予低频rTMS治疗,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于磁刺激前、后进行强迫游泳试验,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海马内氨基酸递质的含量。结果抑郁模型组大鼠模拟磁刺激后,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时间与模拟磁刺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磁刺激组大鼠磁刺激后,强迫游泳试验中不动时间与磁刺激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抑郁模型组模拟磁刺激后比较,也明显降低(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模型组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磁刺激组(P<0.05);磁刺激组大鼠海马内谷氨酸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频rTMS能明显改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对海马内氨基酸递质水平的调节作用是低频rTMS的抗抑郁机制之一。
陈运平孙圣刚梅元武张允建包敏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应激抑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1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和F波检测。结果:150例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异常128例,异常率85.33%。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对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水晶包敏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F波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31
2005年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低频rTMS对抑郁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12只SD雄性大鼠制备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磁刺激组和抑郁模型组,磁刺激组给予低频rTMS治疗,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各组大鼠于磁刺激前、后进行敞箱试验、蔗糖水消耗试验,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抑郁模型组大鼠敞箱试验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蔗糖水消耗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磁刺激组大鼠经磁刺激后,敞箱试验的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蔗糖水消耗量与磁刺激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与抑郁模型组模拟磁刺激后比较,也明显增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模型组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海马内5-羟色胺及多巴胺、纹状体内多巴胺、下丘脑内5-羟色胺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磁刺激组(P<0.01);磁刺激组大鼠额叶皮质内5-羟色胺、海马内5-羟色胺及多巴胺、纹状体内多巴胺、下丘脑内5-羟色胺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rTMS能明显改变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行为;对不同脑区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调节作用是低频rTMS的抗抑郁机制之一。
陈运平梅元武孙圣刚包敏俞善纯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应激抑郁单胺类神经递质
视觉、体感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比较视觉诱发电位(VEP)、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3者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不同价值。方法35例MS患者分别进行VEP、SEP、BAEP中的一项或多项检查,并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患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1.5%、76.2%、52%,其中有相应视神经、躯体感觉、脑干损害者VEP、SEP、BA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83.3%、69.2%,而无相应症状体征者3者的异常率分别为78.6%、73.3%、33.3%。结论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在确定MS的临床病灶和发现亚临床病灶方面VEP敏感性稍高于SEP,但明显高于BAEP。联合检测VEP、SEP、BAEP将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阳性率。
陈运平梅元武俞善纯包敏张茂悦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多发性硬化MS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应。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32例为2002-01/2004-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所有患者脑卒中病程均>2个月,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评分均>17分,并排除既往有精神异常史者。32例患者随机抽签分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7d。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抗抑郁药物。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2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治疗期间无显著不适应现象。①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平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5.9±5.2,15.4±6.7),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也明显降低(22.4±7.1),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4.97,3.43,P<0.01)。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分治疗后(12.6±4.6)较治疗前评分(18.3±4.8)明显降低(t=3.4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评分(16.6±4.7)也有所降低(t=2.43,P<0.05)。③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治疗后抑郁症状改善有效率88%(14/16),对照组为12%(2/1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意义明显(χ2=31.64,P<0.01)。结论:0.5Hz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且患者无特殊不适应现象。
陈运平梅元武孙圣刚包敏俞善纯
关键词:抑郁磁疗法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患者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的脑诱发电位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综合征 (PTBIS)患者的脑诱发电位改变特点及脑诱发电位对PTBIS患者脑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 对 3 8例PTBI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 (ERP)检测 ,并与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对比。结果 SEP、BAEP及ERP异常率分别为 71.1%、3 8.9%、5 0 %。SEP异常主要为P15、N60波波峰潜伏期延长和N2 0波波幅降低 ,BAEP异常主要为Ⅲ、Ⅴ波波峰潜伏期延长或Ⅰ~Ⅲ、Ⅰ~Ⅴ峰间期延长 ,ERP异常主要为P3潜伏期延长。结论 多项诱发电位异常提示PTBIS患者存在大脑半球、脑干功能的损害及认知功能障碍 ,脑诱发电位检查为PTBIS患者的脑功能评定提供了一种敏感、客观的电生理学手段。
陈运平梅元武俞善纯包敏张茂悦
关键词:脑外伤综合征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
面神经断伤吻合后功能恢复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大鼠面部行为、功能学的恢复变化,为面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性功能评估手段。方法:建立大鼠面神经断伤吻合模型,术后每周观察触须拂动与瞬目等面部运动,记录健患两侧面神经电图(ENoG)与瞬目反射(BR)的变化。结果:术后患侧触须拂动与瞬目动作消失,但立即出现细微的触须颤抖,术后1个月左右面部运动开始恢复,2个月时可出现瞬目动作同时耳周肌肉的联带运动。ENoG检测时,术后患侧复合肌动作电位(M波)仍可引出,21d时其潜伏期值开始延长,1个月时达高峰并开始恢复,3、4个月时基本稳定但仍不能恢复至健侧水平,其中28~63d时健患两侧潜伏期值的变化与其他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患两侧M波振幅与刺激强度值变化无明显规律,潜伏期、振幅与刺激强度三值间也无相关性。BR检测时,患侧R1波在术后7、14d消失,1个月后恢复检出,2个月左右可在同侧口轮匝肌处记录到提示联带的R1样肌电反射波(R1oris),此后两者潜伏期值均减低,而且2个月时的R1oris潜伏期值均长于此后各时点值(P<0.05)。结论:ENoG和BR检测方法客观可靠,可用以反映大鼠面瘫模型的面部行为、功能学恢复变化,进一步完善后有助于面神经损伤修复机制的相关研究。
陈沛包敏俞善纯龚树生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瞬目反射神经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