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阳旭
- 作品数:47 被引量:27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内涵和框架被引量:22
- 2022年
- “时空压缩”带来科学教育发展机遇与独特挑战,利用举国体制优势加快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是在此背景下的必由之路。文章从教育观念、教学服务、组织结构和发展格局探讨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基本内涵,从学段、主体和要素三个维度解析体系构成,初步探讨三个维度下体系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建设的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的发展路径,以期为科学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学理依据。
- 郑永和杨宣洋袁正卢阳旭
-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教融合
- 青年科研人员的职业抱负:一项问卷调查的发现被引量:2
- 2019年
- 一支富有进取心的青年科研人员队伍对于科技创新至关重要。基于一项对高校和科研院所青年科研人员的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研究了青年科研人员职业抱负情况,并分析了影响职业抱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青年科研人员的职业抱负高于其他青年科技工作者;受教育程度高、工作平台好、职业早期成长更为顺畅的青年科研人员职业抱负更高。另外,男性青年科研人员职业抱负高于女性,婚姻对于男性青年科研人员的职业抱负有一定的抬升作用,而对女性青年科研人员则有一定的消减作用。
- 卢阳旭
- 关键词:职业抱负青年科研人员
- 汶川地震灾区农村居民住房重建资金获得的影响因素分析
- 使用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社会调查数据,着重分析了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社会网络和灾后恢复的制度性安排等因素对农村家庭获得住房重建资金的方式和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震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社会网络资源量较丰富的家庭能够...
- 卢阳旭赵延东
- 关键词:地震灾区居民家庭社会网络
- 深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 2023年
- 深圳在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方面进行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探索,可以为服务中国“双循环”战略和改革开放大局发挥“窗口”“桥梁”和先行示范作用。与北京、上海两地相比,深圳在产业端的融入程度较高、技术端的融入程度尚可、科研端的融入程度不佳。在国际环境、创新链和软硬基础设施方面,深圳进一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面临挑战。对此,深圳应着重优化国际科技合作网络空间布局,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与载体建设,扶植和培育更加国际化的创新主体,并大力吸引和汇聚全球创新要素。
- 黄宁李研卢阳旭冉美丽
- 关键词:国际科技合作
- 宽容文化与科技创新:一项基于国际比较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创新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强调,文化是影响创新绩效和经济增长的深层因素。本文将社会宽容作为文化环境的重要维度,并利用全球创新指数(GII)、社会进步指数(SPI)和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对其与国家科技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发展中经济体中社会宽容对专利产出没有影响,对普通科技论文产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能显著促进高水平科技论文产出;在发达经济体中,社会宽容对专利和论文产出,特别是高水平的专利和论文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上述结果意味着社会宽容对于高水平科技创新始终非常重要,但对普通创新的影响则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明显差异。
- 卢阳旭赵延东
- 关键词:宽容
- 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一项全国科研人员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对于科技强国建设而言,“谁在从事基础研究?”是个具有显著理论意义和重要政策价值的问题。文章整合生命周期理论、科学偏好理论和匹配理论等分析视角,并基于一项全国科研人员调查数据,从个人、组织和学科三个层面分析影响我国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的诸因素。分析发现,博士期间形成的基础研究型人力资本、科学偏好、处于职业生涯更早阶段,以及985高校、评价周期长于2年/次等组织环境都会提高科研人员从事基础研究的可能性。学科领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理、工、农、医和人文社科等大类层面。最后,文章对研究发现的政策含义做了简要讨论。
- 卢阳旭
- 关键词:生命周期
- “两翼理论”指导下科普事业发展路径的思考被引量:20
- 2022年
- 《科学素质纲要(2021—2035年)》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对科普和科学素质工作做出整体部署,科学普及建设迎来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新时代科学普及建设的战略语境出发,厘清“两翼理论”指导下科学普及在个体发展与国家治理、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成果转化与国家创新生态体系中的发展定位,分析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提出要超越科普工作、科普资源、科普产业等方面的局部问题视角,找准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转向从科普工作、组织、管理等体系层面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助力。
- 郑永和杨宣洋徐洪卢阳旭
- 性别、家庭与高校教师的时间分配——基于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时间利用调查被引量:21
- 2014年
- 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性别、婚姻家庭状况与时间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在工作总时间、科研时间、教学时间、家务劳动时间上都存在性别差异;婚姻家庭状况既不影响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也不影响其工作时间的性别差异;婚姻家庭状况不仅影响高校教师的家务劳动和休闲时间,而且对家务劳动的性别差异具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女性教师在工作时间上的投入不足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婚姻家庭的拖累。
- 朱依娜卢阳旭
- 关键词:性别家庭高校教师
- 科学资助中的控制权分配——以科学基金机构职能变迁为例被引量:4
- 2019年
- 本文通过借鉴不完全契约理论拓展了委托代理模型,指出在科学资助过程中存在目标设定权、资源配置权和绩效监督权三种基本权力。三种权力在委托方、管理方和执行方之间的配置方式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科学资助组织模式,导致不同类型的科学资助机构。基于这一分析框架,本文对国外科学资助机构职能设置和组织制度变迁进行总体性描述,初步检验这一理论的解释力。
- 卢阳旭龚旭
- 关键词:委托代理绩效监督
- 反思性与公众参与科学——对科研人员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公众参与是现代科技公共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关科研人员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的研究数量不多,且结论不一致。本研究基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的理论框架,通过对一项全国科研人员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深入考察科研人员的反思性如何影响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态度。研究发现,科研人员对于公众参与科学普遍持积极态度,并认为应用研究比基础研究更需要公众参与。科研人员的科技风险反思性和科学家责任反思性都能提高其对公众参与科学的支持度,但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两种反思性的人才更可能支持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所倡导的“溯源式”的公众参与。
- 卢阳旭赵延东
- 关键词: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