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菁君

作品数:85 被引量:629H指数:1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5篇心肌
  • 11篇脓毒
  • 11篇脓毒症
  • 11篇骨髓
  • 9篇心肺复苏
  • 9篇免疫
  • 9篇干细胞
  • 8篇心肺
  • 8篇心室
  • 8篇自体
  • 7篇心肌梗死
  • 7篇预后
  • 7篇自体移植
  • 7篇细胞移植
  • 7篇急诊
  • 7篇梗死
  • 7篇分化
  • 5篇炎症
  • 5篇肌细胞

机构

  • 85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2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荆州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85篇吕菁君
  • 53篇魏捷
  • 17篇叶璐
  • 14篇李庚山
  • 13篇杜贤进
  • 12篇林国生
  • 12篇杨卫泽
  • 11篇徐红新
  • 10篇孙胜男
  • 9篇钱海燕
  • 9篇王晶
  • 8篇王蕊
  • 8篇蒋雯
  • 7篇李文强
  • 6篇王静
  • 6篇田丹
  • 6篇李涛
  • 6篇张东梅
  • 5篇周青
  • 4篇罗小敏

传媒

  • 2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8篇临床急诊杂志
  • 6篇中国急救医学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医药导报
  • 3篇第二届中国医...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心脏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7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 9篇2004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 8周阿托伐他汀片 10mg/d ,口服治疗 ,6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 ,治疗前后测定血脂以及用超声多普勒测定肱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以及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片后肱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变化。 2 8例经阿托伐他汀治疗 8周后血脂正常的患者停药 4周、8周 ,再次测定血脂以及肱动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量。结果 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P <0 .0 0 1) ,而对硝酸甘油反应两组无差异 (P >0 .0 5 ) ,阿托伐他汀治疗 8周后血清TG、TC、LDL C、ApoB显著下降 ,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0 1) ,停药后 4周、8周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下降 (P <0 .0 0 1) ,而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以及对硝酸甘油的反应无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明显 ,并显著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这一作用源于其对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 。
吕菁君郑民安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混合型高脂血症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血脂药物超声多普勒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清除调节系统和局部炎症反应以减弱急性心肌缺血诱导的肾损伤(英文)
ObjectiveTo It is assumed,but never proven,that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fects renal function.We tested t...
吕菁君魏捷Wang XianweiJawahar L.Mehta
关键词:LOX-1INFLAMMATION
文献传递
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促进心脏血管再生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于梗死心肌后实现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 结扎 4 5只 5月龄日本大耳白兔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 ,随机分为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组(5 溴 2’ 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直接心肌注射至梗死周边区域 ) ,心肌梗死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 ,分别在细胞移植后 2、4、8周时处死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中的分化、毛细血管密度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梗死心肌组织中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早期 ,心肌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细胞移植后 4、8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未治疗组及假手术组。结论 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于梗死心肌区能促进血管再生 ,改善侧支循环。
吕菁君林国生李庚山
关键词:心肌梗死免疫组织化学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翻转课堂模式在“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急诊与灾难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接受“急诊与灾难医学”的120名本科生和“5+3”一体化学生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教学;选取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接受“急诊与灾难医学”的120名本科生和“5+3”一体化学生作为课改组,采用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3个月共36学时授课结束后,通过理论和技能成绩测评、自填式问卷调查表来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课改组学生的理论知识[87.0(85.0,90.0)分比85.0(80.0,88.0)分]、问诊技能[8.0(7.0,8.0)分比7.0(6.0,8.0)分]、体格检查、职业素养、临床判断、沟通技能、组织效能和综合能力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课改组的自主学习热情、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急诊临床思维、专业认同感、心理素养、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分亦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课改组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内容理解深度、课堂氛围与趣味性得分均显著提高(P<0.05),而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前准备、教学内容和授课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与灾难医学”教学过程中,将提高岗位胜任力融入翻转课堂中教学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多项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吕菁君谢吐秀王静叶璐王蕊魏捷
兔骨髓细胞成心肌细胞体外分化条件的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兔骨髓细胞体外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条件。方法 无菌条件下抽取兔胫骨骨髓进行培养。于培养第 3d加入诱导剂 5 氮胞苷 10 μmol/L ,观察 14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被诱导细胞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T的表达。结果  5 氮胞苷诱导的细胞形态与心肌细胞形态类似 ,且心肌特异肌钙蛋白 T染色阳性 ,阳性率为 33%。结论 兔骨髓细胞在 5 氮胞苷诱导下可分化为心肌细胞 ,为今后自体细胞移植提供了良好的细胞来源。
徐红新李庚山王晶吕菁君
关键词:骨髓细胞心肌细胞体外分化细胞移植心肌梗死
不同评分系统对急诊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改良急诊脑出血分级量表(mEDICH)在急诊自发性非创伤性脑出血(sICH)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2018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首诊的sICH患者201例,根据其院内死亡或30d内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这4种评分系统不同分值段的病死率差异,并应用ROC曲线比较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评估急诊sICH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结果院内死亡或30d内死亡与存活的sICH患者的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各量表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且各分值段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3、0.777、0.833和0.899。mEDICH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REMS、MEWS和APACHEⅡ评分的曲线下面积(P<0.01)。结论REMS、MEWS、APACHEⅡ和mEDICH评分均能较好的对急诊sICH患者院内死亡或30d内死亡风险进行预测,以mEDICH的预测能力最佳。
谢吐秀吕菁君魏捷叶璐
关键词:脑出血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miR-122-5p调节创伤性脑外伤后小胶质细胞极化减弱炎症反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miR-122-5p对创伤性脑外伤后小胶质细胞凋亡、极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建立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模型和细胞模型。使用TBI小鼠脑匀浆刺激星型胶质细胞产生外泌体,microRNA微阵列分析外泌体中显著改变的micro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BI小鼠模型和TBI细胞模型中miR-122-5p表达。使用TUNEL凋亡染色、免疫荧光共聚焦、蛋白质印迹研究miR-122-5p抑制剂在TBI神经炎症中对小胶质细胞凋亡、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转化、NLRP3通路及NFκB磷酸化的作用。结果通过microRNA微阵列分析发现有83个下调miRNA(改变2倍以上,P<0.05),其中miR-122-5p显著下调(P<0.01),miR-122-5p在TBI小鼠及细胞模型中表达显著下降[(1.0±0.00)vs.(0.41±0.15),P<0.001];[(1.0±0.00)vs.(0.34±0.07),P<0.001]。TUNEL凋亡检测、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抑制miR-122-5p表达,可以显著减轻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凋亡[(8.03±1.30)vs.(3.17±0.34),P<0.001],促进小胶质细胞M1向M2表型转化,即M1表型极化减少[(56.96±13.70)vs.(34.70±3.47),P=0.002],M2表型极化增加[(30.46±3.67)vs.(40.74±2.49),P=0.005]。蛋白质印迹结果表明miR-122-5p抑制剂降低NLRP3炎症小体活化[(0.77±0.10)vs.(0.51±0.11),P=0.02],降低NFκB的磷酸化[(0.73±0.08)vs.(0.50±0.07),P=0.003]。结论miR-122-5p在TBI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及小胶质细胞中表达下调,miR-122-5p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TBI后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活化及NFκB的磷酸化,促进小胶质细胞M1向M2表型转化,减少小胶质细胞凋亡,从而减轻TBI后小胶质细胞炎症损伤。
康璐璐龙小兵王静吕菁君
关键词:创伤性脑外伤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
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未来研究趋势被引量:19
2016年
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甚至多器官衰竭的一大重要原因。ALI/ARDS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发病和诱因所致的,包括来自各种类型肺炎和异物误吸而导致的直接损伤,以及创伤、感染、休克导致的肺部间接损伤。起病急,病情重,且多数病程较长,即使近年来,先后有各种先进的治疗手段,例如低潮气量通气、呼吸末正压通气等的应用,疾病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对更加先进有效的治疗技术和手段的需要,以及ALI/ARDS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的深入仍是迫在眉睫。因此,人们通过演变生物学、基因组学、遗传学等方法为疾病的深入研究探索新的视野,通过动物和临床研究结合细胞和分子学的方法为这种复杂疾病在临床检测和治疗上创造更好的疗效。
孙红双吕菁君魏捷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基因组学
碳酸氢钠林格液在液体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7
2020年
长久以来,液体治疗主要用于围手术期和各种创伤、出血、感染及休克等患者,容量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分布异常等均属于液体治疗的范畴〔1〕。晶体液与胶体液均可用于液体治疗,但由于大量输注人工胶体液时机体难以迅速将溶质成分完全代谢并清除,导致溶质在组织内沉积而引起器官损害,因此目前较少用于临床,而晶体液由于其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目前常用的晶体液包括非平衡盐溶液(生理盐水等)和平衡盐溶液(乳酸林格液及醋酸林格液),其中生理盐水(0.9%NaCl溶液)早在1832年便开始被用于流行性霍乱患者的液体治疗,但由于其仅含有高浓度的氯和钠,缺乏镁、钙等血浆中重要的电解质,因此大量输注生理盐水后极易引起高氯性酸中毒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并且还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而引起肾损伤,而平衡盐溶液在电解质及渗透压方面与细胞外液(血浆)更为接近,因此在液体治疗中应优先考虑〔2-3〕,但它们也均有各自的不足之处,甚至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江贵军吕菁君魏捷
关键词:脓毒症围手术期休克
119例脓毒症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凝血、抗凝、纤溶等各项实验室指标与SOFA评分、PCT质量浓度、7d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 入组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119例脓毒症患者和外科择期手术119例非脓毒症患者。检测入院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复合物(t-PAI-C)。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上述各项指标与SOFA评分、PCT质量浓度、7d存活率的相关性。结果①脓毒症患者入院时sTM、t-PAI-c、TAT与SOFA评分存在正相关;AT=Ⅲ、血小板计数与SOFA评分存在负相关;而PIC与SOFA评分不存在相关。②脓毒症患者人院时sTM、t-PAl—C与PCT存在正相关。血小板计数与PCT存在负相关,AT-Ⅲ、TAT、PIC与PCT不存在相关。③脓毒症患者入院时sTM、t-PAI-C、TAT与7d存活情况存在负相关;AT-Ⅲ、血小板计数与7d存活情况存在正相关;PIC与7d存活情况不存在相关。结论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复合物(t-PAI-C),分别代表内皮细胞损伤,凝血功能高度激活,抗凝功能相对不足,纤维蛋白降解能力降低,是临床监测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的良好指标,是包括PLT、1NR、APTT在内的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的核心诊断标准的有益补充。
魏捷张东梅吕菁君刘艳红姜洁李嘉嫦叶璐李涛万曦
关键词:脓毒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