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超伟

作品数:11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脑梗
  • 4篇急性
  • 4篇急性期
  • 4篇超急性
  • 4篇成像
  • 3篇影像
  • 3篇脑梗塞
  • 3篇急性期脑梗塞
  • 3篇梗塞
  • 3篇DWI
  • 3篇病例
  • 3篇病例分析
  • 3篇超急性期脑梗...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综合征
  • 2篇脑病
  • 2篇脑病综合征

机构

  • 8篇厦门市第三医...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福建中医学院

作者

  • 11篇吕超伟
  • 6篇陈请水
  • 5篇吕淑缅
  • 5篇黄清海
  • 2篇陈雷
  • 2篇陈雷
  • 2篇黄清海
  • 1篇段雪艳
  • 1篇张鹏
  • 1篇李振龙
  • 1篇陈文洁
  • 1篇赵英杰
  • 1篇郑广鑫
  • 1篇李俊彪
  • 1篇陈文洁
  • 1篇蒋晶晶
  • 1篇何晓

传媒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 1篇全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应用——附50例病例分析
2009年
超急性期脑梗死(6h内)由于CT的早期诊断相对困难,随着MR机DW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己显示出其独到的优越性,其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本文通过对50例超急性脑梗塞的分析,对比了CT、MRI的图像表现,体现了MRDWI(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优势。
吕超伟吕淑缅陈请水
关键词:脑梗塞DWI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MRI影像特点及发病机制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分析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9例PRES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T1WI、T2WI、FLAIR及DWI),其中7例行MRA,7例行MRV检查,9例接受MRI增强扫描.17例治疗后复查MRI.结果 29例患者入院时MRI表现为T1WI等或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DWI略低、等信号,ADC呈高信号.7例行MRA检查示:左侧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左侧单侧病灶)1例,6例MRA正常.7例行MRV检查正常.9例行增强扫描患者2例斑片状强化,7例未见异常强化.17例于治疗后3~14 d复查MRI,病灶范围明显缩小或完全消失.结论 MRI对PRES的诊断、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揭示其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的改变.
陈雷吕超伟段雪艳陈文洁陈请水黄清海童毅晖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发病机制
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两侧大脑后部以外非典型部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影像资料,包括常规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及扩散加权成像(DWI),5例行MR动脉成像(MRA),4例行MR静脉成像(MRV)检查,3例接受MRI增强扫描。所有病例在3—14d内复查MRI。结果9例非典型PRES病例中,3例累及额叶,2例累及颞叶,2例累及两侧小脑半球,1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单纯桥脑病变1例,左侧单侧病变1例;5例行MRA检查,其中1例MRA显示左侧颈内动脉节段性狭窄,4例MRA正常;4例MRV正常。3例MRI增强未见异常强化。所有病例3~14d复查病灶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结论认识非典型部位PRES的MRI表现有利于正确诊断PRES,并对揭示其发病机制有帮助。
陈雷陈文洁黄清海童毅晖陈请水吕超伟
关键词: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磁共振成像发病机制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MRI诊断
目的:超急性期脑梗塞的MR诊断方法:1.5T超导MR机DWI弥散加权成像结果:DWI可以明确诊断是否存在细胞毒性水肿, 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吕超伟黄清海吕叔缅
文献传递
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的临床、CT、MRI及病理资料。结果 20例患者中,CT平扫显示16例肿瘤内均见虫蚀状、鼠咬状、地图状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7例无明显骨膜反应,3例轻度骨膜反应。CT增强扫描显示6例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软组织肿块内坏死、囊变区无强化。MRI平扫显示20例肿瘤均见骨质破坏,其中4例肿瘤未突破骨皮质;16例肿瘤突破骨皮质并形成软组织肿块,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均呈混杂高信号。病理切片显示肿瘤呈灰黄、灰白相间鱼肉状,伴有出血、坏死、囊性变,并呈黏液半透明状。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7例患者的vimentin(+),CD68(+),AAT(+),AACT(+),Mac387(+)。结论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及影像学方面缺乏特征性,应综合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合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分析,才能对原发性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作出正确的诊断。
李俊彪郑广鑫吕超伟何晓
关键词:骨肿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影像诊断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应用——附50例病例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超急性期脑梗死(6小时内)由于CT的早期诊断相对困难,随着MR机DWI(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已显示出其独到的优越性,其对起怠性期脑梗死的早期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让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本文通过对50例超急性脑梗塞的分析,对比了CT、MRI的图像表现,体现了MRDWI(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优势。
吕淑缅吕超伟陈请水
关键词:DWI脑梗塞
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体会
DS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准确性高,但其系创伤性检查,且检查费用高。本文介绍了对48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病人在心电门控下行1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的过程和体会。
吕超伟黄清海吕淑缅陈请水
关键词: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冠心病
文献传递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应用-附50例病例分析
脑梗死为脑实质广泛或局部的血流灌往下降可造成脑缺血,低灌注持续存在最终可导致脑梗死。脑梗死起病急,表现因梗死部位不同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脑梗死发生的6小时内为超急性期,此期做出诊断并有效治疗,可将梗死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吕淑缅黄清海吕超伟
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塞病例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
文献传递
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I诊断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分析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 I表现特点,探讨CT及MR I对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患者的CT及MR I的影像学特征。其中膝关节36例、髋关节8例、肘关节4例及肩关节2例。所有患者均于受伤后1 h至4 d内行CT及MR I检查。结果50例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患者均存在关节内骨折,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 I表现为在关节囊内特征性的单液-液平面或双液-液平面积液征象。其中22例表现为单液-液平面积液征象,28例表现为双液-液平面积液征象。构成单液-液平面上、下2层液体和双液-液平面的上、中、下3层液体有明显不同的CT值和所有扫描序列中MR I信号强度。结论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的CT及MR I检查均有特征性表现,CT及MR I检查可明确诊断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创伤性关节积脂血征与关节内骨折并存,可以作为关节内骨折的可靠的间接征象。
赵英杰李振龙吕超伟张鹏吕淑缅陈雷黄清海
关键词:关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三维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三维DSA的临床应用,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意义。方法:收集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三维DSA检查并全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36例患者中发现39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例为颅内多发动脉瘤6个,4个微小动脉瘤,1例为脑动脉血管扭曲畸形;三维DSA显示微小动脉瘤的结构及小动脉血管间关系较常规DSA明显优越,所有血管三维重建的图像均能清晰的显示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39个动脉瘤全部行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栓塞程度0级33个,1级6个。结论:三维DS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出率及动脉瘤瘤体、瘤颈结构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关系显示的清晰度较常规DSA明显提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血管介入栓塞技术的治疗水平。
方雨迪何晓吕超伟纪伟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常规DSA三维DS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